曾經生活和花朵隔開一線閱讀題答案

  其實歲月就像一朵花開,記錄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曾經,生活和花朵隔開一線》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曾經,生活和花朵隔開一線》閱讀原文

  1991年初春,麗江玉峰寺,山茶如火,燃了我眼前的天。

  那一年的我,單純清澈,依在樹下照羞澀的笑容。天空高而藍,在身後,在頭頂。山茶豔得肆無忌憚,同樣著紅衣的我被它襯得失色。一步步退後,離開被它的奔放和熱烈窒息住的空間。

  那時,我參加工作不久,在一間四合院裡上班。院裡春天有玉蘭,秋天桂花飄一室幽鬱的香,冬來,臘梅一朵朵如雕出,引得我每天都要摘一朵帶回家,放床頭。閒時,我種扁竹蘭,或在樹邊晒太陽。

  如今,辦公室很大,有許許多多的書,除了書和書架,辦公室還有幾張桌子,幾把藤椅。藤椅年代久遠,有的地方,一圈圈裹住竹手把的藤已散開來。見了這些藤椅,我會想到麗江。

  那個年代,知識分子是臭老九,要把他們送到艱苦的地方去鍛鍊。研究所裡的知識分子們就到了麗江,住玉峰寺。在麗江能幹什麼呢?也只是為三餐而忙碌。推了小車去買菜,買回來做飯,人人吃飽,已算恩賜。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就想了法:到麗江時,帶去了做實驗用的豬。打報告,說那些非常精貴的豬受不了麗江氣候,要求派幾個人把豬送回昆明。報告被批准。第一批迴昆明的,是些女人,帶著孩子的女人。幾周過去,第二批送豬的人也回來了……最後,研究所的知識分子們全部回來,以豬的名義。

  我的辦公室就在園子邊上,又自成一體,是個小小的四合院。辦公室裡的藤椅,當年是到過麗江的,只是它們被捆著運下去,在麗江並沒有解開來,回來時,就免了再捆一次。

  在聽前輩講述研究所的歷史時,我總有些虛無的感覺。在那些講述中,只有麗江,只有玉峰寺,而沒有雪山,沒有小橋流水,更沒有山茶。

  1991年,我站在玉峰寺,面對那株山茶,被它的熱度震驚。我不知道,為什麼在那些日復一日的講述中沒有它的蹤影。但每有人來到四合院,會說:桂花真香。或:臘梅又開了。還有一位,在玉蘭花開時節,喜歡撿落下來的花瓣泡水喝。這些花的顏色如此淡雅,他們卻能夠留意到。

  2001年8月,會澤大海草山。花開成海,美如繡錦。我母親驚歎不已:這麼漂亮!這並不是她第一次來。三十多年前,我父母曾在這裡蹲點,為綿羊改良。但他們的敘述裡,只有大海的燒洋芋和燕麥炒麵,而沒有那廣袤的草山和連綿的花海。我問母親:那時候,沒有這些花?母親說:有,草比這還深。

  我有些明白了。艱難和困頓,使生活與花朵隔了一線。

  在研究所,我特地問那位前輩:在玉峰寺,你看到那株山茶了嗎?

  她想了半晌,一無所獲。告訴我:可能那時它沒有開花。

  這是不可能的,她在玉峰寺住了一年多,那株茶樹花期三月,每天著花萬朵。而且不僅這棵茶樹,還有株十里香,每到花期,就算香不了十里,也是一庭芬芳。但她不知道。

  母親在看到大海草山的花時,神情間異常欣慰。那位前輩,當她再度到麗江,也許能看到它那日以繼夜永不消逝的美。然而她們年華已逝,這美麗,足足遲來了三十年,四十年。

  2006年春,我再次到麗江,知道茶樹值花期,特意趕了去看。十餘年了,它一如我初見的模樣,烈如火焰。生存的美好,它展現在那數百年都不肯示弱的花朵上,而且越開越旺。

  於我而言,生存的美好,則是站在藍天下,仰頭去看它時,心裡無言的驚歎。

  有了曾經,所以有了未來。我不用再經歷父輩的那些歲月,雖然此時站在茶樹下的我,早已不復往昔的清澈。但我感恩——我第一次走到它的身邊,就感覺到了它的美,並且,這份美麗一直綿延在我歲月的河流中,從不消淡,這是生活賜予我的全部仁慈,也是我幸福的所有根源。我為自己洶湧的幸福,再次感到幸福。

  《曾經,生活和花朵隔開一線》閱讀題目

  小題1:第4段中說“見了這些藤椅,我會想到麗江”,作者想起了跟“麗江”有關的的哪些方面內容?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

  小題2:下列句子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4分***

  ①院裡春天有玉蘭,秋天桂花飄一室幽鬱的香,冬來,臘梅一朵朵如雕出,引得我每天都要摘一朵帶回家,放床頭。

  ②在那些講述中,只有麗江,只有玉峰寺,而沒有雪山,沒有小橋流水,更沒有山茶。

  小題3:文章多處寫到“藤椅”,其作用是什麼?***4分***

  小題4:文題“曾經,生活和花朵隔開一線”有什麼含義?請結合文意談談您的理解和感悟。***4分***

  《曾經,生活和花朵隔開一線》閱讀答案

  小題1:***1***想起了1991年我見到的麗江玉峰寺的如火山茶的美景***2***想起了單純清澈的自己和研究所的同事們在麗江艱難的日子***3***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父母曾在這裡蹲點那段艱苦的往事。***4***想起了2001年8月我陪母親來會澤大海草山看茶花。***5***想起了2006年春,我再次到麗江看茶花。

  小題2:①運用比喻,將“臘梅”比作“玉雕”,通過視覺描寫寫蘭花、臘梅,用 “幽鬱”的嗅覺描寫桂花的香,“每天都要摘”,表達了我對花兒的熱愛、快樂和單純活潑的性格。②運用對比手法,通過“只有”、“沒有”等詞,寫出了前輩們記憶中的麗江的生活是艱難痛苦的,絲毫覺察不到生活的美感,為後文我的頓悟埋下伏筆。

  小題3:藤椅引出了下文作者對麗江生活經歷的懷念,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滄桑歲月的感慨。

  小題4:過去人們為生活所迫,沒有欣賞鮮花的閒情逸致。***或:過去,由於艱難和困頓,人們無欣賞鮮花的美麗,無心體味生活的意義。***2分***即便是生活在艱難困苦,也要樂觀積極,發現美好,獲得幸福。***2分***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