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無忌童言閱讀練習及答案

  《消失的無忌童言》講述的是本來應該童言無忌,但是社會及家庭的壓制教育,使孩子不敢說真話。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消失的無忌童言》閱讀材料

  孩子說話本來是沒有顧忌的,看到皇帝赤身裸體,他就敢與大人們唱反調:“皇上什麼也沒有穿呀!”現在,“皇帝”早已作古,而無忌的童言好像也漸漸遠去。朋友是教師,一次去某小學裡聽一堂語文公開課,看到授課教師在黑板上先寫了3個錯別字,課後他便有意考問一個孩子:“老師剛才寫的字都正確嗎?”孩子搖搖頭:“錯了3個。”朋友頓時意識到有些不妙,便又追問:“那你怎麼不當場指出來?”小孩壓低聲音說:“我怕……”

  孩子究竟怕什麼,無需刨根問底。記得我在小學裡上《自然》課的時候,代課老師說“魚鰓”讀作“魚思”,一個調皮的孩子當場糾正老師的讀音,哪知那位平時還算斯文的老師立刻將課本狠狠地往講臺上一甩:“你什麼都懂了?你來講!”

  老師的勃然大怒,果然有“殺雞嚇猴”的效果,我們從此都不敢隨便“插嘴”,後來讀到《皇帝的新裝》,認識了一個敢說真話的外國孩子,但並沒有“見賢思齊”的念頭,身邊的現實有說服力嘛!其實,那時候,我已略略知道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了。因為這個,父母鄰居時常給我較高的口頭鼓勵:“這孩兒,懂事!”

  如今,“懂事”的孩子就更多了,而且他們懂事更早。星期六,乘電梯上樓,同梯的有一位長者、一箇中年人、一個兒童,長者見揹著書包的孩子便關切地問:“小朋友,今天還上課呀?”小孩子不吱聲,長者又問了一聲,小孩子依然沒反應,直到下電梯時那孩子才做了一個鬼臉,中年人搖搖頭:“哎,現在的孩子怎麼一點不懂禮貌?”我終於“忍無可忍”“哪是不懂禮貌?那是他家裡訓練好了的,‘在外面不能隨便跟生人搭腔!’當然,家長們在提醒孩子時可能還要“添油加醋”:“當心,現在‘柺子’很多呦,把你拐到山溝裡賣了怎麼辦?你千萬別理會陌生人!”我的同事就時不時地給他好動的孩子“上課”:“一個人在家,不管是誰,都不得開門,防止……”為了強化孩子的決心,家長們還不惜把我們的社會渲染成一個充滿暴力、色情的“罪惡世界”。電視臺的叔叔阿姨為了配合家長們的行動,還在小學門口對孩子的警惕性進行隨機測試,以“你爸爸***媽媽***讓我接你走”為由,先後帶走十多個孩子上了車,只有一兩個孩子斷然拒絕。節目播出後,許多家長都為自己的“教育”失敗、為孩子的。意志鬆懈。而捏了一把汗。

  我們正處於一個日漸開放的社會,而我們的教育,似乎正試圖將天真無邪的孩子引向一個個封閉的“衚衕”:不要隨便說話,以防鬧出幼稚的笑話;不要發表與長輩相左的意見,以防有失禮節;不要跟陌生人搭理,以防被人利用……當孩子的話語權被逐步剝奪以致出現自我封閉的傾向後,他們則反過來苦口婆心引導孩子融入主流社會,又是帶孩子看心理醫生,又是四處為孩子尋找或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這是折騰,哪是教育?

  我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一直倡導人希望實話實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現在家庭、學校乃到社會卻是肆意扼殺“童言”,不給孩子說話的自由,同時成人群體還在不時地誘導他們說大話、空話、假話,這種自相矛盾的社會教育體系,到底要在白紙上畫什麼畫?

  無忌童言的消失,實在是文明社會大忌!

  《消失的無忌童言》閱讀題題目

  1.文中“‘懂事’的孩子”是指怎樣的孩子?

  2.作者認為,造成“童言有忌”的原因是什麼?

  3.“無忌童言的消失,實在是文明社會之大忌!”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4.為了孩子真正的健康成長,全社會應該做些什麼?讀這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消失的無忌童言》閱讀題答案

  1.答案:對人有戒備心理,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不敢說真話的孩子。

  2.答案:①學校教育中存在著簡單壓制現象;

  ②家庭教育對童心的傷害;

  ③社會教育中的錯誤導向。

  3.答案:孩子養成自我封閉的傾向,缺乏適應社會的能力,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所倡導的實話實說、知無不信、言無不盡相背離。

  例:學校教育要以人為本,尊重其個性。要教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不能片面認識世界。

  4.答案: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給童言無忌的一個訴說環境,這樣才能夠使社會文明往良性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