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快遞說明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現代快遞業的發展甚至與世界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密不可分,這也是高中語文考試中一篇比較難理解的課文。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快遞說明文閱讀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快遞》說明文閱讀原文

  ①早在周代,我國便已出現快遞制度。據《周禮•秋官》記載,周王朝的官職中設定了主管郵驛、物流的官員“行夫”,其職責要求是“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 實際上,商朝已有近似於現代的快遞雛形,這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證實。

  ②古代快遞主要用於政令、軍情的傳遞,民間使用遠沒有現代廣泛。古代快遞員被稱為“健步”“郵人”“驛足”“遞夫”,如果快遞變成慢遞,或將郵件遞錯、丟失等,都將被嚴懲。

  ③漢代設“傳驛”,用於傳遞緊急文書。當時的傳驛機構已有專用車,這種專用車叫“傳車”。當時,用馬車快遞叫“傳”,用馬速遞稱“驛”。東漢以後,“傳車”逐漸被淘汰,馬成為快遞的主要交通工具,稱為“馬遞”。在投遞過程中,一般是“換馬不換人”,投遞員一般跑完全程。

  ④古代快遞對里程、速度都有具體的規定,這叫“程限”。漢代“馬遞”要求日行四百里,這是當時的速度極限了。隋唐時期,如果是急件,要求日行三百里。更急的,如送赦免文書,則日行五百里。宋代的快遞“急腳送”,是在步遞和馬遞的基礎上創立的。急腳遞並非人力的步遞,也是一種馬遞,要求日行四百里。元代的“急遞鋪”,更接近今天的快遞公司,程限與宋代 一樣。

  ⑤現代快遞是物流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特點是“快”,能夠在短時間內將物品運達目標地點。但是,由於要經過不同的站點,環節較多,易使物品流失或損壞,安全係數相對較低。

  ⑥現代快遞,由於運輸方式和客戶需求的不同,通常分為不同的快遞服務種類,具體如下:

  類別

  型別

  特點

  運輸

  方式

  航空快運

  最為快捷,已經成為快遞的常用方式之一

  公路快運

  是目前運輸量最大的快遞方式

  鐵路快運

  運量大、安全、準時

  水上快運

  適合大宗物品尤其是有時間需求的特殊物品的運輸。

  運輸

  速度

  特快專遞

  門到門或桌到桌服務,速度更快,多是緊急的小物品,以檔案和小包裹為主

  一般快遞

  速度和安全係數都一般,適合一般物品

  ⑦目前我國有8000多家快遞企業,從業人員達到90多萬,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的快遞國家。2015年快遞業務量完成206億件,同比增長48%,最高日處理量超過1.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2760億元,同比增長35%;預計2016年業務量完成275億件,同比增長34%;快遞業務收入3530億元,同比增長28%。中國快遞行業目前處於國內快遞行業和國際快遞巨頭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相對國際快遞巨頭 而言,中國快遞企業業務發展程度還很低,現在的快遞業務量還不到GDP的0.3%,與發達國家達到GDP的1%相比差距還很大。

  《快遞》說明文閱讀題目及答案

  11.閱讀全文 ,比較古代快遞與現代快遞的異同。***3分***

  答:

  【解析】“同”好說,顧名思義,都以“快”為特點,***因為“塊”,所以***都對里程、速度有著具體的規定。“異”就比較麻煩,因為要梳理歸納。主要是服務的物件或主要用途不同,古時候主要用於政令、軍情的傳遞,民間使用遠沒有現代廣泛;而現代則是廣泛運用。二是快遞的途徑、工具和運輸方式不同,古時候主要是步遞和馬遞,現代則是藉助現代交通工具***如飛機等***;因為工具不同,所以,快遞的時效是不同的。想一想,從海南騎馬到北京要多長時間,坐飛機呢?

  ***說明文內容考查,簡答題,依據分值,判定有幾點,在文中圈出答案區域,再歸納。***

  12.本文語言準確嚴謹,請以①第段劃線句為例加以簡要分析。***2分***

  答:

  【解析】那些詞最能夠體現“語言準確嚴謹”?表示確定與猜測的詞語,表示範圍、程度等方面的詞語,表示必然與可能的詞語……“據《周禮 秋官》記載”“主管”“實際上”“近似於”“雛形” 等詞都可以用嘛。當然,你舉1-2例即可。參考答案:“據《周禮 秋官》記載”“這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證實”說明有資料可循,並非作者杜撰;“行夫”“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引用古籍,體現了語言的嚴謹;“雛形”說明是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與當時的情形相符,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分析說明文語言準確嚴謹的特點,一是抓修飾限制性詞語,如“近似於”,二是抓說明方法,如引資料。***

  13.請指出文章第⑥段使用的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3分***

  答:

  【解析】“現代快遞”“通常分為不同的快遞服務種類”,你懂了吧。你看見表格了嗎?還有,表格中的各種快遞方式的優劣你意識到了嗎?這不,起碼三種說明方法有了吧。作業呢?不是已經告訴你了嗎?“現代快遞……”唉,答案?好吧。參考答案:分類別、列圖表、作比較。具體地說明了現代快遞由於運輸方式和客戶需求的不同,通常分為不同的快遞服務種類***說明物件及其特徵***;使人們對現代快遞的類別、型別及其特點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分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先答出說明方法,再答作用。本題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是使說明條理清晰,便於讀者把握。***

  1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什麼事現代快遞。***3分***

  答:

  【解析】還好不是“下定義”,基本上是“作詮釋”——概括特點,你就把它當做下定義來做就對了。下定義,是一種用簡潔明確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特徵作概括的說明方法。下定義必須抓住被定義事物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徵,句式上多采用判斷單句的形式,其格式多為“×××***種概念*** 是×××的×××***屬概念***”或“×××叫×××”。完成此類題目三步走:通讀全文、提煉關鍵詞語、成句***注意邏輯聯絡***。如:現代快遞是是物流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快遞公司通過鐵路、公路、空運和航運等交通工具,在相應時間裡將物品進行快速投遞。

  ***給說明物件下定義,要注意格式。***

  15.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C ******2分***

  A.在我國古代,快遞最早出現在商朝,快遞員被稱為“健步”“郵人”“驛足”“行夫”。

  B.我國快遞業發展很快,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快遞國家,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

  C.文章第⑦段主要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讓我們對中國快遞業的發展形勢有了更加具體情形的認識。

  D.本文采用的說明順序主要是邏輯順序,其次是時間順序,例如文章第④段對“程限”的介紹。

  【解析】A項錯誤明顯,一是時間不對,二是稱謂範圍集中縮小了。B項中“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缺了主語,表意不明;如果指GDP佔比的話,就更加錯了。D項中說明順序判斷錯誤,從古至今應該是啥子順序?另外,第④段對“程限”的介紹可以簡單地說是從一般到特殊,先概括規律後列舉現象的邏輯順序,外加時間順序。

  高中語文命題思路

  一、語言文字運用:基礎性、綜合化、整體性

  考查內容立足基礎性,避免“冷、偏、怪”,突出對理解與運用能力的考查。語料來自報刊雜誌,貼近生活,體現社會熱點,涉及面較廣,包括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娛樂、社情民生等。

  綜合化、整體性是這次語用題的一大變化。例如第6題要求考生根據提供的詩句寫一個場景,運用第三人稱,並有心理描寫。場景描寫的有關知識在《外國小說欣賞》教材中有要求,設題把閱讀教學中的知識點運用到語用題實踐中來,較好地實現“讀”與“寫”的結合,避免語言運用考查的碎片化現象。由於所提供的詩句本身具有場景的特點,淺顯且貼近學生心理,方便考生運用擴寫知識作答,也為擅長文學描寫的考生提供了空間。

  二、現代文閱讀:邏輯思維與文學鑑賞並重

  現代文閱讀主要考查論述類文字閱讀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文學類文字的審美鑑賞能力。

  論述類文字選文內容有關傳播學的知識,論述的是傳播行為的型別和特點。選文不僅給考生一些關於媒介的新知識,也引導教學關注媒介傳播的特點,重視跨媒介學習。因為媒介課程已經進入修訂中的課程標準,將成為語文教學核心內容。

  命題遵循學術文章閱讀的規律,把握文章的關鍵,避免語言形式無意義糾纏,正確引導學術文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其重點在於考查考生閱讀理解學術文、提取資訊抽象概括的能力。

  今年文學類文字閱讀最顯著的變化有二:一是語料為中國當代小說;二是題目減少一題,由原來的五題變為四題。具體來說:

  其一,題量減少,可以讓考生有更多的時間仔細閱讀和從容思考,也可以避免各題考查內容可能出現的重疊交叉,提高試題的效度。其二,考點採集設題側重從不同方面考查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如從區域性或全篇、從內容或形式、從理解或表達等不同方面設題;考查的層級則有理解、分析、鑑賞、探究,呈現出明顯的梯度。其三,題乾的設定和表達儘量貼近學生答題習慣,注重提示性、導向性和明確性,減少考生審題的障礙,避免歧義與含混。

  三、古代詩文閱讀:理解、鑑賞與文化傳承

  語料均選自中國古代名家經典。文言文閱讀選文為杜牧的《上池州李使君書》,古詩鑑賞讀選文為白居易的《采地黃者》,傳統文化經典語料選自《論語》。

  設題緊扣中學古詩文教學實際,又能提供新的角度和知識點。例如第16題,從文中看,作者認為自己一定程度上也有“輕耳重目之過”,但卻沒有第一種“腐儒”之病。設題的前提是讀懂相關文段,才能正確答題。詩歌鑑賞第20題要求從敘述和對比手法上分析藝術特點,全詩採用采地黃者的口吻敘事,按時間事件順序層層深入,脈絡分明;通篇客觀敘述,敘事中運用對比,結尾凸現“人不如馬”這個中心主題,從而使批判的鋒芒無比犀利。“敘述手法分析”這個考核要求,引導中學古詩詞鑑賞教學的深入。

  傳統文化經典題的材料來自《論語選讀》。 “子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這裡的“與”字歷來有“贊同”與連詞兩種解釋,這說明文化理解與傳承的複雜性,教材選擇的是“贊同”義;但如果做連詞,則與另一則材料“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形成對照。第22題要求考生綜合上述材料,歸納分析孔子的教育風格與教育技巧,提供了傳統經典不同解讀之例,引導考生深入思考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