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對於即將升入中學孩子們和家長們來說,越多瞭解中學與小學的不同越能更好的把握中學的學習和生活。初中第一個學期至關重要,這是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的一個學期,也是給孩子在班級、年級中的成績進行基本定位的時期,更是培養孩子對中學學習的信心的重要階段。所以做好新初一開學前的準備工作是重中之重。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適應初中學習必須知道的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分班考試應該怎麼準備?

  升入初中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學會立體地利用時間,這主要是指利用早晚洗漱時間,譬如一邊洗漱一邊聽英語磁帶,利用晚上剛上床時的10分鐘將當天所學的知識以“過電影”的方式複習一遍。晚上要按時睡覺,最好不要超過10時,以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才有充沛的精力去學習等等。

  二、小升初後學習上有哪些變化?

  小升初後,學習方面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從小學到初中,學習上最顯著的變化是學習科目增多了,除語文、數學、外語之外,還增加了政治、歷史、地理等多門學科,學習難度也加大了。所以,小升初的學生至少要先了解初中要學哪幾門學科,利用暑假預覽一下各科課本,對上初中後要學些什麼有個大體印象。

  學生剛進初中時,要特別注意各學科的平衡發展,有的學生只重視自己熟悉的語文、數學、外語,有的只憑興趣上自己喜歡的課,學科成績的分化往往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這個階段家長要特別留意學生是否有偏科傾向,發現問題及時與老師溝通。

  三、如何應對初中的學習壓力?

  初中的學習壓力肯定比小學的大,家長應做些什麼準備?答:主要是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和學習準備。要增強孩子的獨立意識,讓他學會“享受學習”。隨著初中課程的增加,學習時間的增長,孩子會感覺“很累”、很“茫然”,在這個時候就一定要幫助他克服困難,家長不應該對孩子發脾氣,而是要細心地做好其思想工作,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要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和老師都在關心他。

  四、初中與小學的管理模式區別有多大?

  比起小學來,初中的班主任、科任老師對學生的確“盯得少”了,但這不意味著“管得鬆”。初中學習與小學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小學階段,孩子主要通過老師的傳授學知識,並以記憶為主。進入初中,老師著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啟發他們獨立思考。這時,如果仍然像小學那樣過分依賴老師,以機械記憶為主的方法來學習,就不能適應中學多學科、多思維的特點,這也是一些學生進初中之後學習成績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孩子進初中後,家長管孩子的方法也要有所變化,不要包攬太多,要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等方面多下功夫。

  五、怎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

  除了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制訂學習計劃,初中學科多了、書本多了、課程多了,不訂計劃往往會顧此失彼,也很難科學地安排學習時間。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如每天的作息時間,優勢、弱勢學科的時間分配等等。

  六、初中階段孩子的心理應該注意些什麼?

  都說初中階段是“危險期”,家長在學生的心理方面要注意些什麼?從個性心理來看,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家長、老師有很大的依賴性。到了中學,孩子的獨立意識、自主意識增強,對人和事逐漸有了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容易產生叛逆心理,也比較容易受外界影響。這一階段,孩子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和行為偏差,如果引導得不好,不僅會影響學習,甚至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影響。這時,家長不要總是以教育者的身份與孩子交流,更不能實行“高壓政策”,那樣不僅很難與孩子溝通,還會加重他們的逆反心理。儘可能民主、平等地與孩子對話才是明智之舉。

  七、怎樣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以前獎勵這招還管點用,現在卻越來越不靈了。學習動力往往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動力一般都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上,比如受表揚、爭榮譽、得獎勵等,也有的是為考個重點中學而努力。升初中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的提高,這些“手段”的效果會越來越小,這時,家長要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理想,使之成為學習的推動力。

  八、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初中如果出現很大波動怎麼辦?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成功的必經之路,與小學生相比,初中生的學習方法顯得更加多樣和複雜,學習內容的變化要求初中生做到:

  1.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以免造成學習上的忙亂。

  2.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學會記聽課筆記。

  3.隨著學習內容的範圍擴大和程度加深,要求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對學習材料進行邏輯加工,做到學得活、記得牢、用得上。

  小升初是一場“無聲的戰爭”,無論是備戰、擇校,還是學校確定後的分班考試,甚至延續到新初一的學習,對孩子們和家長都是一場漫長而“殘酷”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