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勵志故事

  2012年年底之前人們眼中的徐崢,是個喜劇演員,名氣半大不小,拍過一些電視劇、電影,數量不多、質量還不錯,直到《人再囧途之泰囧》突然躥紅。誰都沒想到,它最終以12.6億創下國產影片票房新紀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最重要是真誠☆

  少年的徐崢乖巧,聰明,雖然有時候也會闖禍,但更多的是幸運。

  因為長得很“卡通”,所以被老師挑選去少年宮演一個二十多分鐘的話劇,話劇裡小徐崢演的是一個“小地主”。演完之後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於是徐崢每個週末都去少年宮,就連寒暑假也待在少年宮裡學習表演。不久,小徐崢自然而然地成了同學們心中的“小明星”。身為“小明星”的他更加刻苦,就算在家,也在自己“演戲”。因為是家裡的獨生子,所以演“對手戲”的時候,他只能夠“分身”,演完好人再演壞人。

  初中時,徐崢順理成章地由少年宮戲劇組進了青年宮戲劇組。青春飛揚的80年代,徐崢就讀的高中就在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斜對面,於是他和幾個青年宮戲劇組的朋友經常去對面看演出。因為與劇組混得熟,高二時,他有了去人藝登臺表演的機會,這給了他一個鍛鍊的平臺。

  憑藉豐富的表演經驗,徐崢1991年順利考上上海戲劇學院。剛進入表演系時,面對著一個個濃眉大眼的學生,徐崢曾一度自卑。不過,不長時間,聰明的徐崢就不再難過了,因為他漸漸領悟到:演員最重要的不是相貌,而是真誠。“其實真誠的表演就是最好的表演。”對錶演的真誠,讓他做出很多驚人之舉。這就不得不提他標誌性的光頭,當一次偶然的演出機會需要他嘗試剃一次光頭 時,徐崢毫不遲疑地答應下來。而這一剃居然令其找到自我, 對錶演有了感覺,也找到了自信。

  光頭給予徐崢無限的喜感能量,有一回化妝師抱怨道:“給你化妝特別費粉底,除了抹臉還要抹腦門!”徐崢即刻回道:“那我還省髮膠呢!”如今光頭已成為徐崢的標誌之一,在家裡光頭是他寶貝女兒的“玩具”,在水銀燈下或舞臺上,光頭則成為他發揮表演能量的某種支柱。

  ☆骨子裡還是文藝青年☆

  從演員到導演,十幾年過去,已經沒幾個人記得,徐崢曾是話劇圈中的翹楚。

  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徐崢進入上海人藝,並開始在上海話劇界小有名氣。據說當年媒體評出的上海100個時尚去處中,看徐崢的話劇就是其中之一。

  徐崢形容當年的生活頗為“小資”,睡完懶覺起來後出去散步,到報刊亭買雜誌,給家裡添置一束花,回來放上一段音樂,看書、喝咖啡,有幾個特別喜歡聊天的朋友。導了幾部話劇,也演了好多年話劇,1998年《股票的顏色》還為他贏得第十屆白玉蘭戲劇獎最佳男主角獎。多年的舞臺經歷,徐崢積攢下了紮實的演技,他藉此有了更大的舞臺。

  1999年,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籌拍,在這部戲說豬八戒的魔幻喜劇中,徐崢獲邀出演主角豬八戒。他最初頗有些不悅:“就算我長得不夠帥,可遠沒有醜到讓人聯想到豬八戒的份兒上啊!”考慮到角色的挑戰性,他最終決定參演。作品出爐,徐崢活潑精湛的演技讓人捧腹。

  這個角色,讓徐崢獲得了金馬獎提名,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豬八戒”也成了他甩不開的標籤。“有一次去逛街,走著走著,一個女孩突然跳到我面前,興奮地大叫一聲:‘豬八戒!’我當時愣了幾秒鐘,什麼也沒說,繞開她走掉了。”他不願意觀眾這樣為他定型。他多次想過去演正劇,雖然《人在囧途》票房高,《大男當婚》收視好,但“豬八戒”這個形象已經在觀眾心中紮根,怎麼甩也甩不掉。“我所謂的抗拒就是,我演了一個角色,這個角色叫豬八戒。有時候,也會碰到人說‘這就是演李衛的那個豬八戒’。”他曾無奈地說。

  不過,《人在囧途》激起了徐崢的表達欲,也讓他的人生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這部電影的構思很不錯,因為導演葉偉民對內地不熟悉,徐崢就代替了很多導演的工作。徐崢滿懷激情地改劇本,跟演員說戲,自己創作橋段,忙得不亦樂乎。《人在囧途》之後,徐崢就有了自己拍一部電影的想法。這樣,就有了《泰囧》的問世。

  談到《泰囧》,徐崢表示:“我對觀眾有尊敬之心,所以我特別不希望這個電影的票房到最後讓這部電影變成一個奇葩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這部電影是拍得比較失敗的,因為我原來想表現的主人公中年危機的東西被它娛樂的外表忽略掉了。”從這個角度看,徐崢還是那個在臺上的文藝青年。

  ☆不簡單的“小人物”☆

  徐崢有一點像周星馳,所出演的大多是小人物。

  《結婚進行曲》裡的北漂男,《滿漢全席》裡的廚子,《夜店》裡的彩民何三水等等,都是現實生活中身邊常見的那些小人物,哪怕是像《人在囧途》裡演的大老闆,也和普通人一樣擠火車、住小旅館,竭盡“親民”之能事。

  現實中,徐崢也保持著低調淡定的“小市民”心態,他說:“現在很多人都說我要做喜劇,但喜劇的基礎可能不一定是喜劇,它是一個故事,是一個人物,然後才去挖掘人物的特性,再然後加上荒誕和衝突。就像卓別林的電影,他在演的時候,你一直在笑,但看完後又有酸澀的、悲涼的東西在心裡,因為你覺得他很可憐,喜劇就要有一點這種意思才高階。真正好的喜劇,是把所有的噱頭拿掉,依然是部人物、性格都得能立起來的好作品。”曾被人評價為“幽默而糾結”的徐崢,在影視作品中保持著“小市民”的做派,同時也在話劇舞臺上展示他的嚴肅與沉重。

  “當你需要幽默的時候,你得具備比別人更高的智慧,你才能幽默。為什麼你會心地笑了,因為你覺得他比你正常的見識更高一層,多了一層。所以你覺得這是幽默的,你會想笑。”徐崢並不是我們看到的憨態可掬、沒心沒肺地哈哈大笑,而是一本正經地對待生活,像一個教授一樣,向我們傳遞著他對生活的認知和對人生的看法。與其說他是在演喜劇,倒不如說他在演人生。徐崢是在用他的智慧認真地演喜劇。網上有人這樣評價徐崢的表演“抹去趙本山的鄉土,省略陳佩斯的誇張,中和了葛優的調侃和星爺的無厘頭,他的喜劇更聰明、時尚、狡黠、斯文”。

  即便《泰囧》讓他處在了中國電影票房第一交椅的位置,他對自己對行業依然有清晰的認知。他說:“我覺得我做演員是被低估的,一直沒有人看到我真正的價值。但等到你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這個價值也許又是被高估的。我在雜誌上看到陳道明的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他說,我是文藝圈的,我不是娛樂圈的。我覺得中國電影什麼時候能把娛樂圈變成文藝圈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