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於知識的消化吸收的方法

  在課堂上,老師講出來的知識僅僅是老師的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消化吸收,做出小結,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學生的小結能把知識裝進了自己的頭腦,並且做出初步的整理,把老師講的知識連線到自己頭腦中的知識樹上。

  有利於知識的消化吸收

  完整的知識體系或知識結構能促進學習,便於記憶,利於應用。而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條理清晰、簡明易懂、形象活潑。為技能的提高和後面的學習清除障礙。同時,還可以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識,把老師的知識變成了自己的知識。

  課堂小結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第一,回顧一堂課從頭至尾的過程。這節課主要內容是什麼,老師開頭是怎樣引入的,中間是怎樣引導分析的,最後是如何總結歸納的,都應弄清來龍去脈。把握了教學脈絡,就等於把握了知識本身。

  第二,合理評價老師的思路。在理清老師思路的基礎上,思索老師用了哪些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怎樣。因為老師要照顧大家的接受能力,總是講得很細,所以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考慮有沒有更好的方式,更簡便更清晰地把知識脈絡梳理出來。

  第三,留心結束語。結束語是老師對一節課所教內容的概括總結,留心它,有助於把握這堂課的整體,做到胸有全課。同時還可以用自己的話再行概括一遍,概括的語言越通俗越有趣,對知識的印象就越深。

  第四,概括出本節課所學知識要點,並將它納入自己的頭腦裡已有的知識結構,以使你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在和已有知識連線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有沒有縫隙和模糊區域,那都是需要進一步努力來深入掌握的。

  如何有效的複習

  1.在理解的基礎上覆習

  理解後的知識易記難忘,理解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必須做到:上課高度集中注意力把課聽懂、積極思考、當天解決疑難。

  2.及時複習

  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對新知識要“趁熱打鐵”抓緊時間複習和鞏固,寫完作業再看看書,理一理知識脈絡。

  3.經常複習

  複習的次數要先密後疏,剛學過的知識遺忘得又快又多,複習次數要相對多一點,間隔時間也相對短一些,隨記憶鞏固程度的加深,間隔時間可以越來越長。

  4.複習時做好四件事

  嘗試回憶,看教科書,整理筆記,看參考書。

  5.複習時的“五到”

  即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尤其以心到最為重要,全身心投入、多器官感知資訊,記憶的效率就高。

  6.固定時間內複習固定內容

  在某一固定的時間內做某一類事情可獲得最佳效果的生理、心理規律是人體生物鐘現象。比如早上和晚上8至9點,記憶力強,可複習英語、語文、政治、歷時,下午演算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強,可複習數理化。

  7.適時做好系統性複習

  一個星期、一個月或學完一單元,把各科知識整理歸類,系統複習,知識能很清晰地印在大腦裡。

  8.複習計劃與時間分配

  每天對各門功課的複習做出明確安排,處理好各門功課的關係,既不要用時不平衡,又不要不分重點和自己的弱科而平均用力。

  9.複習目標

  複習要有切合自己實際學習能力的目標,並且有達不成目標的自我處罰措施。給自己適當的學習壓力,提高複習效率。

  10.最大限度利用時間複習

  利用起平時一些閒散、短暫的時間,可以把每科的基礎知識做成一張張小卡片帶在身邊,隨時拿出來複習和鞏固。

  怎樣複習更有效

  1.有效複習知識,查漏洞補不足。全面梳理本學期所學的知識,結合平時作業、練習找到自己知識上的漏洞,為自己制定一個複習計劃,明確自己複習什麼,複習的重點是什麼。能力強的同學可採用自學的方式進行復習,學習基礎薄弱的同學可請老師進行個別輔導,也可請同學互助,把知識上的漏洞彌補上。

  2.養成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質量。課上學會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敢於提問。課後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中高年級的同學可以把重點的和不理解的問題記在筆記本上,及時向老師、同學請教,弄懂為止。複習期間的作業要獨立思考、認真完成。平時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更要加強學習的自覺性,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中來,不看或少看一點電視節目,改掉懶懶散散的老樣子,只要你付出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

  3.勞逸結合,科學用腦。“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複習階段,有的同學總是廢寢忘食、加班加點地複習功課,用減少睡眠和減少文體活動的方法來增加學習時間,其實,這樣做的害處是很大的。因為持續、緊張的生活和學習,會使自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思考問題變得緩慢,記憶力明顯下降,致使學習時間長而效率低;相反,如果使大腦得到適當的休息,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要保持心情舒暢。心理學研究證明,誰能在緊張中解脫出來,誰就會在考試中得到好處。

  4.不要做激烈的運動,保持平和心態,克服急躁心態。尤其是課間不打鬧,不做一些危險的遊戲,使我們大家的校園安靜下來,為大家創造一個靜心複習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