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寧願相信謠言閱讀題答案

  對於謠言,你會選擇相信嗎?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為什麼人們寧願相信謠言》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為什麼人們寧願相信謠言》閱讀原文:

  人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沒有根據的謠言。這個時候,如何讓人相信正確的事實?如果你認為,只需要把事實告訴那些誤信了謠言的人,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信念,那你就太天真了。

  1998年,英國醫生安德魯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文章,聲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三聯疫苗與自閉症存在相關性。西方社會的許多家長由此不敢給孩子打三聯疫苗。然而,安德魯的報告後來被證實是錯誤的,作者也因為存在學術不端而被吊銷了行醫資格。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都對此作出了專門的說明。

  然而,2014年,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政治科學研究者布倫登?奈恩及同事隨機選擇了1700多名父母,這些父母的孩子都在17歲以下。針對三聯疫苗的傳言,這些父母接受了呈現事實的各種不同的干預方式,結果無一有效。不僅如此,這些闢謠措施還可能適得其反。這種現象奈恩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也曾發現。當時他考察了媒體對政治家說法的糾正會產生什麼作用。結果他發現,政治家的支持者看到糾正資訊之後,會更加支援政治家的說法。這種現象被稱為“逆火效應”。

  心理學家對此有一套解釋。在日常的溝通中,人們有一個“隱性的規範”,即預設對方跟你說的話是真誠的、重要的、清晰的,除非有顯著的反面證據讓你對此產生懷疑。根據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心理學家史蒂芬解釋說,儘管人們可以對一個信念產生懷疑,但這需要較高程度的注意力、資訊高度可疑,或是在接收資訊時就存在高度不信任。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是傾向於接受資訊而不是拒絕它的,因為並沒有突出的標誌物提醒聽者對它產生懷疑。甚至,一部分學者還提出,一個人如果要理解一個說法,那麼他必須至少暫時性地接受這個說法為“真”。換句話說,“相信”是人類理解一件事情的必要前提。心理學家過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經反覆證明,即便一個錯誤說法被修正,它在人腦中的影響也可以是持續性的。對於已經接受了錯誤資訊的人來說,讓他們回覆到從未接觸過的狀態,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跟人的自我防禦的心理機制有關。心理學家提出了“自我肯定理理論”它指的是,人們有動力去維護自我的完整性。基於這種理論,奈恩正在嘗試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去糾正錯誤信念:不是著眼於告訴人們正確的事實,而是把著力點放在人們對自我的信念上。比如說,他已經發現,如果先讓人們回憶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刻,再讓他們去接觸那些意見分歧很大的話題,比如氣候變化,那麼人們就會在接受不同觀點上變得更加開放。然而,不可能每次在糾正人們錯誤認知的時候先讓他們寫一篇文章回憶自己感覺良好的時刻。對此,奈恩給出的是另一種解決方案。比如圍繞埃博拉病毒,非洲出現了許多謠言。有人認為這種病毒並不存在,有人認為它是政府的陰謀,也有人認為它是西方人士帶入的。面對這種情況,僅僅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和疾控中心提供科學事實是不足以改變人們的信念的。他提出一種相對耗時但也許會更有效的方法:跟當地被人們信任的社群領袖合作,一個一個村子做工作。但願這是一種良法。

  《為什麼人們寧願相信謠言》閱讀題目:

  5.在下列各項中,不屬於“逆火效應”的一項是*** ***

  A.2008年,“廣元的橘子在剝了皮後的白鬚上發現小蛆狀的病蟲”的傳言在簡訊圈大量轉發,四川省農業廳釋出闢謠公告,卻導致全國範圍內柑橘滯銷。

  B.2010年2月,山西一些地區要發生地震的訊息通過簡訊、網路等渠道瘋狂傳播,儘管有部分人不相信,但還是有數百萬群眾走上街頭“躲避地震”。

  C.2011年3月,日本福島因大地震而發生核洩露,有人在QQ群稱食鹽中的碘可防止核輻射,儘管媒體和專家解釋這毫無依據,可還是引發了全國上下的搶鹽潮。

  D.2014年,在微信群裡瘋傳牙膏底部的顏色條表示它的天然或化學成分含量,許多入在看過電視解釋兩者毫無關聯後,反而到超市購買時更青睞綠色條的牙膏。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面對人們的錯誤接受,正面呈現事實的闢謠措施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在研究人員看來,這可能與人的自我防禦的心理機制有關。

  B.有心理學家認為,如果沒有顯著的依據提醒聽者,人們在接受資訊時往往會相信它是真誠可信的,並在此前提下去理解它。

  C.在奈恩看來,那些不敢給孩子打三聯疫苗的家長和那些政治家的支持者,雖然涉及領域不同,但對正面糾正資訊的反應都不是令人欣喜的。

  D.奈恩正嘗試一種不同常規的闢謠方式,即糾正錯誤信念時,把著力點放在人們對自我的信念上,那麼人們在接受不同觀點時或許會變得更加開放。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奈恩選擇孩子在1 7歲以下的父母作為干預物件,是因為他們的孩子還處於未成年時期,體質相對較弱,引發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的概率高。

  B.奈恩針對非洲圍繞埃博拉病毒的謠言所提出的另一套方案,正是基於“逆火效應”和“親其人,信其道”的心理原理,讓當地人更容易改變自己的信念。

  C.已經接收錯誤資訊的人,想讓他們回覆到未接觸過的狀態,不是毫無可能,但鑑於錯誤說法在人腦中的影響具有持續性,這種“清零”會非常困難。

  D.謠言在生活中總是不可避免的,基於心理學家的研究,各國政府在闢謠時只提供科學事實以澄清真,相或採取強制措施打擊傳謠者,未必是有效之舉。

  《為什麼人們寧願相信謠言》閱讀答案:

  5.B

  6.D

  7.A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為什麼人們寧願相信謠言》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