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虞美人》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虞美人》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虞美人》閱讀原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許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閱讀題目(一)

  1.“問君能有許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感?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3.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詞的上闋一共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特點是什麼?作者通過這些意象的描寫抒發了什麼思想感情?這是什麼寫法?

  5.“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中的“朱顏改”如何理解,這三句詞蘊涵了詞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6.結尾兩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東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7.“__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將“離愁”寫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8.“明月”與“東風”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詩詞中也用了這兩個意象,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9.李商隱的《五絕·登樂遊原》中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表示對美好而又行將消逝的事物的留戀。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劈頭怨問蒼天,你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這句詩是:“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10.崔護《題都城南莊》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句寫出了桃花依舊,但人面不見,人去樓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兩句寫出了這樣的物是人非之感,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無窮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閱讀答案(一)

  1.***4分***抒發了詞人深重、難以遏制的愁緒。以春水來比喻愁緒,呼應了“春花”“東風”等點明季節的詞語,又把抽象的愁緒形象化,寫出了愁緒的奔騰不息和連綿不絕的特點。

  2. 運用了設問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心中無形的愁苦比作滾滾東去的長江水,具體形象。

  3.表達了作者痛失家國的無限愁緒。

  4.詞的上闋一共寫了“春花”“秋月”“小樓”“東風”“明月”五個意象,這些意象的共同特點是“美”,它們是良辰美景,作者寫這些是為了表明自己對人生的厭倦,這是以美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

  5.“朱顏改”三字,既可以理解為古國宮殿的顏色已經陳舊,也可以理解為舊時宮女的容貌已經衰老、憔悴,又可理解為原為故國君主的詞人自己已經淪為“階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為國家易主,江山變色,這三句詞抒發詞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國之痛。

  6.結尾兩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東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強烈和無窮無盡。這種比喻性的寫法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把“愁”寫得具體可感,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7.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8.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9.春花秋月何時了

  10.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虞美人》閱讀題目***二***

  1.“__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將“離愁”寫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2.“明月”與“東風”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詩詞中也用了這兩個意象,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隱的《五絕·登樂遊原》中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表示對美好而又行將消逝的事物的留戀。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劈頭怨問蒼天,你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這句詩是:“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崔護《題都城南莊》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句寫出了桃花依舊,但人面不見,人去樓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兩句寫出了這樣的物是人非之感,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無窮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閱讀答案***二***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3.春花秋月何時了

  4.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虞美人》閱讀譯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天夜裡又刮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若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虞美人》閱讀賞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瞭“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儘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裡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裡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徵。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恆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詞以明淨、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讚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

  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後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