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學的建立閱讀答案

  “中國的佛學”是另一種形式的佛學,它已經與中國的思想結合,它是聯絡著中國的哲學傳統發展起來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佛學的建立》閱讀材料

  佛教傳入的確切年代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歷史家們仍未解決,大概是發生在公元一世紀上半葉。傳統的說法是在東漢明帝***58—75年在位***時,但是現在有證據說明在明帝以前在中國已經聽說有佛教了。爾後佛教的傳播是一個漫長而逐步的過程。從中國的文獻資料看,在公元一、二世紀,佛教被人認為是有神祕法術的宗教,與陰陽家的和後來道教的神祕法術沒有多大不同。

  在二世紀,有一個說法是,佛不過是老子弟子而已,這個說法在一定範圍內傳開了。這個說法是受到《史記·老子列傳》的啟發,其中說老子晚年出關,“莫知其所終”。道家中的熱心人就這句話大加發揮,創作了一個故事,說老子去西方,到達印度,教了佛和其他印度人,總共有二十九個弟子。這個說法的含意是,佛經的教義不過是《道德經》即《老子》的外國變種罷了。

  在三、四世紀,比較有形上學意義的佛經,翻譯的更多了,對佛學的瞭解也進了一步。這時候認為,佛學很像道家哲學,尤其是莊子哲學,而不像道教。佛學著作往往被人用道家哲學的觀念進行解釋。這種方法叫做“格義”,就是用類比來解釋。

  這樣的方法、當然不會準確,容易造成曲解。於是在五世紀,這時候翻譯的佛經大量地迅速地增加了,這才堅決不用類比解釋了。可是仍然存在這樣的情況,就是五世紀的佛學大師,甚至包括印度來的鳩摩羅什在內,繼續使用道家的術語,諸如“有”、“無”、“有為”、“無為”,來表達佛學的觀念。這樣做與類比解釋不同,後者只是語詞的表面相似,前者則所用語詞與其表達的觀念有內在聯絡。所以從這些著作的內容來判斷,作者們繼續使用道家術語,並沒有造成對佛學的誤解或曲解,倒是造成印度佛學與道家哲學的綜合,導致中國形式的佛學的建立。

  這裡必須指出:“中國的佛學”與“在中國的佛學”,二者所指的不一定是一回事,即不一定是同義語。因為佛教中有些宗派,規定自己只遵守印度的宗教和哲學傳統,而與中國的不發生接觸。相宗,又稱唯識宗,就是一個例子。相宗是著名的到印度取經的玄奘***596—664年***引進中國的。像相宗這樣的宗派,都只能叫做“在中國的佛學”。它們的影響,只限於少數人和短暫的時期。它們並沒有進入廣大知識界的思想中,所以在中國的精神的發展中,簡直沒有起作用。

  “中國的佛學”則不然,它是另一種形式的佛學,它已經與中國的思想結合,它是聯絡著中國的哲學傳統發展起來的。往後我們將會看到,佛教的中道宗與道家哲學有某些相似之處。中道宗與道家哲學相互作用,產生了禪宗。禪宗雖是佛教,同時又是中國的。禪宗雖是佛教的一個宗派,可是它對於中國哲學、文學、藝術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選自《馮友蘭文集》***

  《中國佛學的建立》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中國的佛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因它與中國的思想結合,聯絡著傳統哲學而發展起來。

  B.它對於中國的哲學、文學和藝術的影響都是很深遠的。

  C.它也會遵循印度的宗教和傳統,影像了中國禪宗。

  D.佛教的中道宗與道家哲學相互作用,產生了禪宗。

  2.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有的歷史學家認為,佛教傳入的確切年代大概是公元一世紀上半葉。

  B.佛教被人認為是與陰陽家的和道教的神祕法術沒有多大不同的宗教。

  C.司馬遷推測,老子去了印度,創造了佛教和培養了二十九個弟子。

  D.五世紀的佛學大師們,繼續使用道家的術語,來表達佛學的觀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有證據表明,在漢代的明帝以前,我國就開始有佛教在傳播了。

  B.佛教在我國的傳播是一個漫長而逐步的過程,歷經多個世紀。

  C.佛學著作曾經被人用道家哲學的觀念進行類比式的解釋。

  D.中國佛學的建立是與中國的思想、中國的哲學傳統分不開的。

  《中國佛學的建立》閱讀答案

  1.C***“它也會遵循印度的宗教和傳統”見第五段,這是指“在中國的佛學”。***

  2.C***A和B的意思見第一段,正確。C的意思見第二段。錯誤,這是“道家的熱心人”猜測,不是司馬遷《史記》的記載或者推測。這裡偷換概念。D意思見第四段。正確。***

  3.A***根據第一段的意思,是“聽說有佛教”,而不是全部肯定“佛教就出現在我國”。這裡判斷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