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效課堂管理論文

  有效的課堂管理行為能為教學的順利進行創造條件並確保單位時間的效益,能促進學生提高智力,健全身心,從而實現學生“主動發展”、“健康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效課堂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高效課堂管理論文範文一:課堂管理辦法的思考

  摘要:良好的課堂秩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沒有行之有效的課堂管理方法,教學活動只能事倍功半。本文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分析了一般課堂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探討了加強課堂管理進行的有效辦法。以期增強深化院校的教學改革,加強院校的規劃建設。

  關鍵詞:課堂管理;問題;辦法

  課堂管理,就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有效調控人際關係的一種管理活動。它是教學實施階段中,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1]。只有讓學生明確本課堂自己應該做些什麼,然後再讓學生知道自己在課堂能夠做什麼,把學生被動的角色轉化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管理真正的實施於學生身上,提升課堂管理的質量,是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保障。在當代新的形勢環境下,對院校教學的深化改革、院校正規化建設來說,課堂管理是尤為重要的。

  1課堂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學生態度不端正:目前,大多數院校的學生普遍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無法真正的跟進老師的教學思路,導致了學生對課堂學習沒有足夠的興趣,產生厭學的心理。由此看出,學生自身的態度不高對老師教學課堂管理也存在反作用,老師課前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不能得到有效的學習,老師的辛苦教學也就功虧一簣。

  1.2教師課堂掌控能力略顯不足:課堂教學效益往往決定著教學的質量。教師是課堂的主體,需要具備解決課堂問題、掌控課堂行為、優化課堂教學環境的能力[2]。教學過程中,老師的重心都放在對學科的教授上,針對課堂管理所存在的問題,沒有很好的去進行反思。在一部分教師的心中會認為教學質量的地位要重要於課堂管理,並且有些老師會認為對課堂的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情,作為任課老師是沒有太大責任的。因此,對於授課老師而言,需要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不能忽略課堂管理的反思的必要,在對課堂管理的過程中要積累經驗與智慧,促進課堂管理的規範性形成,加強課堂管理的科學性。

  1.3缺乏課堂管理的民主性:在課堂管理中,需要學生在課堂管理中發揮主體作用。課堂是學生人格與精神活動發展起始的地方。一般情況下,教師為了更方便、快捷的向學生傳遞知識,會採取壓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服從,從而來保證教學的效率。這種方式雖然看起來樹立起了老師的權威,有效的管理了課堂,但是,這實際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表現。

  2加強教師課堂管理有效性的辦法

  2.1樹立明確的課堂要求:明確的課堂要求也是課堂有序進行的前提條件。相比仁慈的課堂管理手段來說,強力的課堂管理手段對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更有效的。沒有強力的課堂管理,即使你在課堂上教育的非常透徹,學生也不一定全部理解相應的知識點,從而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達成教學目標。對教師而言,在上課時都要規範學生的課堂紀律,實行相應的獎懲制度,對一些重要的學習環節要求要具體仔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課堂管理不是越苛刻越好,而是老師要事先陳述自己的課堂要求、期望,用非語言性的姿勢來表現語言的要求,杜絕使用威脅的語氣呵斥學生。

  2.2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教學情境實際就是要創立與學生生活背景、知識環境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反思等相關活動進一步體會到課堂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學生可以在感受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產生對學習的需求,主動去探索新的知識領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新媒體的功能,在提出一個新知識點時,可以先讓學生自行的對新知識產生的問題思考,然後利用媒體播放功能,找到相應的視訊材料,也可以通過實際的圖片形式進行對學生的教學,最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行分組討論。通過聲、像兩者的結合,這樣一個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便產生了,從而使學生順利掌握這一新知識。

  2.3鞏固課堂管理制度:課堂管理制度是要靠課堂老師想方設法去維護的。在課堂管理過程中,老師要:①仔細監控。課堂老師在教學時,要時刻的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必要時來回巡視。②恰當處理違紀現象。發現學生的違紀,就必須要採取對策去處理,比如,出現學生睡覺、玩手機這些沒有干擾課堂教學進度的情況,老師不需要暫停課堂教學或對學生當眾批評,有效的辦法是走到學生跟前小聲提醒、對學生進行提問、在課後找其談話。③運用獎懲方式。獎勵方式是針對正當行為,懲罰方式是針對不良行為。獎勵的方式,如教師表情的讚許與否,當眾表揚,獎品的形式,懲戒就如課後談話、停課批評等,切記不能體罰學生,要在課堂管理條例內靈活的去獎懲學生。⑤使學生參與到課堂規則的制定,以學生自身的智慧去完善規則,使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價值,在無形之中參與了課堂的管理[3]。

  3總結

  綜上所述,對學生的課堂管理是一門系統的科學,我們簡析了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環境下,課堂管理過程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辦法,課程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更高效滿足教學過程中的管理力度與質量。隨著教育管理理念的不斷深入,課堂管理工作也要不斷創新和改進,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併為了更好的教學質量而服務。

  作者:王志慧 單位: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

  參考文獻:

  [1]劉凱東.對提高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思考[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13***4***.

  [2]趙仁磊,袁航.加強課堂管理的幾點策略探討[J].考試:教研版,2013***2***:131-131.

  [3]李元卿.關於加強課堂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J].石油教育,2014***5***:58-59.

  高效課堂管理論文範文二:人文主義視角下課堂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課堂是師生進行互動的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良好和諧的課堂環境對課堂活動的高效開展是不可或缺的。這就需要對課堂環境的各個要素進行協調控制,即課堂管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理解尊重和愛護人,據此,以學生為中心,創設良好環境以及促進學生自我管理是課堂管理的有效模式。

  關鍵詞:課堂管理;人本主義;模式

  人是社會型的動物,而管理這一個古老的社會現象早在人類選擇群居生活時就已經出現了。那麼在課堂上也不例外,課堂是學生和教師互動的重要場所,教學活動就是在師生互動中進行。為了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有效的進行,必須通過一定的課堂管理來排除不利因素的影響,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有效的課堂管理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人文主義一詞來自拉丁語最早出現在古羅馬作家西塞羅和格利烏斯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人情和萬物之靈。”①人文主義與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運動是密不可分的,人文主義者用人性和人權來反對神性和神權,重視個人的權利,歌頌個人的力量,並主張理解人,尊重人和愛護人。

  1.傳統課堂管理模式

  傳統課堂指的是重視知識的傳授,強調教師中心和教材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這種課堂模式是精英教育時期的成功嘗試,但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傳統課堂已不再適應發展的形勢,與當代社會要求的創新型人才的價值取向格格不入,無法滿足人才全面發展的要求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在這種課堂模式下的課堂管理也就“更傾向於規章規則和學生服從,注重課堂秩序和規定性”。②

  2.課堂管理以人為本的必要性

  課堂模式遇到的這種困境同樣影響了其走向。傳統課堂管理模式對學生來說是枷鎖不是鑰匙,是牢籠不是大門,將學生限制於課本、教室裡,並非開啟學生的視野和思維。隨著我國教育系統的不斷完善、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教育方面的管理思想有很大進步,手段也層出不窮。《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的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③,其核心是要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在課堂中實施人文主義管理模式具有重大意義。人文主義的課堂管理核心思想是要尊重教和學的主體,即學生和教師,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促進師生的和諧發展和共同發展。

  3.人文主義視角下的課堂管理策略

  ***1***學生中心

  以人為本的課堂管理就是將學生由管理的物件轉為管理的主體,其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也可以說,人文主義課堂管理即生本主義,“生”為學生。約翰•杜威認為,兒童是教育的出發點,是太陽,而教育的所有手段和措施必須圍繞兒童,即學生組織起來。杜威的兒童中心理論和人文主義有相當的契合點,都強調重視學生,發展學生。在這種要求兒童自由發展的模式下,課堂管理便開始隨之轉向,不再一昧強調紀律和服從,而是重視學生的需要和權利,由強調轉為引導,由機械轉為創新,由個人轉為協作,由單一轉為多元。

  ***2***環境

  課堂環境包括師生雙方所處的物理和心理環境,健康的課堂環境可以保證學生身心健康,促進知識和品格的發展,反之就會導致諸多不良課堂問題。物理環境是課堂活動的物質基礎,心理環境則是影響課堂氣氛的重要因素。在人文主義視角下,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好的課堂環境會促成心理環境的健康發展,而課堂心理環境也會反過來對物理環境有幫助作用,二者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課堂管理中都應兼顧,既要保證課堂基礎設施的完善以打造科學良好的課堂物質環境;又要立足於學生的心理活動,形成和諧的課堂心理環境。

  ***3***自我管理

  “人文主義思想一般包括對自由和自治的信念”④,學生的自我管理指的是學生自發地對自我行為進行管理。真正高效的課堂管理是要達到學生的自治,使得學生產生自我管理的意識,並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當學生有內在的自我控制感時,就能出現最佳的課堂紀律。”⑤總而言之,課堂管理滲透於課堂的方方面面,良好有效的課堂管理能夠保證課堂活動的高效進行,反之則會阻礙和打亂課堂秩序。要最大限度地防止課堂問題行為的發生,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充分發揮課堂管理的作用。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價值,“以人為中心”。在人文主義視角下的教育觀認為教育應該尊重並關注兒童的心理和個性,那麼在課堂管理方面就應該做到以保證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為前提,引導培養兒童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的均衡發展,通過強調學生為中心,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以及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來達到高效課堂管理。

  作者:李雨盈 單位:海南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時見.論當代課堂管理的變革[J].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8***1***:83-88.

  [2]胡敏中.論人文主義[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4***:62-67.

  [3]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J].2010,5.

  [4]劉思傑.論人文主義的教育管理[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8,1:014.

  [5]周小宋,李美華.透視“行為窗”:問題歸屬、技能集合與人文課堂管理思想[J].外國教育研究,2005,0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