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景觀在風景園林建設中的應用論文

  隨著生態農業觀光、生態休閒旅遊與鄉村旅遊等新興旅遊模式的開發,農作物開始被開發經濟價值、生態價值、人文價值及美學價值,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農業景觀在風景園林建設中的應用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農業景觀在風景園林建設中的應用全文如下:

  【摘 要】 中國是世界農業的發源地之一,有著悠久的農耕文化歷史。然而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速,農業生產也日益遠離城市人的視線。如何讓農業以景觀的形式在風景園林建設中應用,讓城市居民重新體味、融入農業風光,進一步瞭解傳承農耕文化。本文著重以農業景觀在風景園林建設中的應用方式作為研究物件,結合2014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農藝園的工程實踐,嘗試總結出其應用的具體操作形式。

  1 農業景觀的概念

  近年來,現代農業隨著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不僅具有生產功能,還具有提供休閒觀光、度假等服務生活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多重功能。農業景觀是一種以自然農業資源為基礎的特殊景觀形態,保留了較多的自然元素,但不是單純的自然景觀,也不是潛心雕琢的城市環境,是由農業自然景觀、農業生產、生活場景等多種元素綜合構成的景觀。

  2 農業景觀的基本特徵

  2.1 生態性

  生物多樣性、生態協調性二者共同構成了農業景觀的生態性。農業景觀具有獨特的生物多樣性,這就使得農業景觀具有可持續性。持續發展中的農業景觀成為野生動植物的半自然棲息地,共同構成農業景觀中的生態系統。

  2.2 生產性

  生產性是農業景觀有別於其他園林景觀形式的一個重要特徵。農業景觀的景觀表達,主要是以農業生產作為基礎的。國內起步於20世紀九十年代初的生態觀光園,就是以農業生產為中心,集合觀光、科普、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生態園區形式。

  2.3 審美性

  審美是人類固有的需求,人們對自然的審美由來已久。農業景觀審美性包括兩部分,一是農作物作為自然產物,自身具有的自然美,如:色彩美、線條美、動態美、聽覺美、嗅覺美等。二是經過人類生產改造自然產生的田園景觀美,如婉蜒的梯田、阡陌縱橫的平原沃野、稻田麥地、果木桑麻、畜群牧童等獨特農田風景。同時農業景觀的審美還具有可參與性。人們可以親身參與到產生農業景觀審美的過程中,在生產勞動中獲得美的享受。

  3 農業景觀在風景園林建設中的應用方式

  農業景觀的表達方式應既具有園林景觀的共性,又有其獨特的個性。生產性是農業景觀最根本的特點,與之相關的農業文化是其人文景觀表達的重要內容之一。農業景觀在風景園林建設中的應用方式緊抓其景觀的個性特徵,從以下三點總結其應用方式。

  3.1 以觀賞為主的應用

  農作物的觀賞價值有其不同的特色,以觀賞為主的應用方式強調農作物的觀賞價值,從農作物的株型、花卉、果實、色彩等角度選擇觀賞價值較高的作物,將農作物作為設計素材應用。從觀賞角度總結其種植方式主要片植、孤植、藝術化造型三種。

  3.2 以體驗、科普為主的應用

  生產性是農業景觀的根本特點,而生產的勞作過程是農業景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現代都市人遠離自然和生產勞作的同時,隨著生態意識的認知和對於田園綠色與生俱來的熱愛,體驗田園勞作的樂趣成為一種需求,國內90年代以來各種蔬果採摘體驗園、農業觀光園等農業景觀形式應運而生。以體驗、科普為主的應用以農業生產為依託,強化遊覽活動與農業生產的體驗互動,通過詳細合理的活動策劃,調動人的積極性,以新的休閒方式詮釋農業景觀。

  3.3 農業景觀情境化展示

  農業文化是農業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農業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農業景觀。深度挖掘地域農業文化對於農業景觀的多樣化展現具有重要作用。農業景觀情境化展示主要是通過地域性的農作物與農業生產用具等涵蓋了農業文化的景觀小品相結合,深度展示農業景觀的文化特質,形成具有質樸自然的鄉野情趣景觀。

  4 2014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農藝園景觀規劃設計的應用實踐

  4.1 2014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農藝園設計背景

  青島世園會園區規劃總面積241公頃,分為主題區***164公頃***、體驗區***77公頃***兩部分。農藝園屬於體驗園區之一。主題定義為“迴歸田園,體味農藝”,以現代農業生產活動為主要脈絡,通過春夏秋冬不同情境的演繹,主要對山東和青島本土農作物及文化等進行展示,將人們帶入農耕生活中,體味田間野趣、回味農耕時代,在青山碧水間,在飄香果林下,在五彩耕田中體驗純樸、純粹和豁達。

  4.2 農業景觀在農藝園景觀規劃設計的應用實踐

  4.2.1 觀賞性農作物結合農藝園景觀規劃的應用

  大面積、密集栽植的農作物容易形成獨具觀賞性的大地肌理景觀。農藝園中的五穀園及向日葵花園就是採用這種形式來展示農作物的獨特觀賞性。中國古代的“五穀”是指稻、黍、稷、麥、菽***稻子、穀子、高粱、小麥、豆子***。在農藝園五穀園的設計中,我們把“五穀”的概念廣義化,搭配使用多種可以形成大地景觀的農作物栽植於基地開敞塊狀平坦區域。如小麥搭配玉米栽植,十月中旬播種小麥,幼苗時期的小麥可以形成很好的草坪景觀;隨著生長時期的不同,其外觀不斷變化,形成高低起伏的層次感及豐富的色彩變化,由幼苗期的淺綠色到生長期的墨綠色再到成熟期的橙黃色;五月底徹底成熟後,形成麥浪景觀。小麥收割後,秸稈同時可以作為肥料換填。六月上旬,播種玉米,十月中旬收穫,這種搭配栽植方式,保證了一年內景觀的持續性。4月中旬移栽彩色棉花苗,9月份開始採摘。不僅能滿足視覺享受,更能體驗採摘的樂趣。向日葵花園則是充分利用基地現狀的一塊谷地稍作地形的平整作為向日葵種植的區域,谷地邊緣是一處天然的土崖,通過加固處理,設定觀景平臺,遊人居高臨下觀賞大片盛開的向日葵,獨具視覺衝擊力。

  4.2.2 以體驗、科普為主的應用與農藝園景觀規劃的結合

  加以搭配,使整個蔬果園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種植園,而是有季相變化、具有觀賞價值的景觀園區。高處俯瞰蔬果園,田間小徑將整個蔬果園按照自然紋理劃分區域,產生異於城市景觀的現代農業景觀效果。同時,區內設有供遊客材質果品蔬菜後清洗休息的場所,遊人可以在品嚐農產品的同時,親身參與,享受農業景觀帶給人們從都市迴歸村野的別樣風情。本地特色蔬菜與水果被廣泛運用到蔬果園中。採用間作套種的方法,形成優勢互補的農作群體,合理利用有限土地中的養分,提高產量與

  4.2.3 農業景觀情境化展示與農藝園景觀規劃設計的結合

  灌溉的相關內容,蜿蜒的木棧道結合水塘種植喜水植物,如垂柳、千屈菜、水蔥等,展現水清魚肥、植物蔥蘢、漁家小舟的特色景觀。梨園春色景觀節點是結合基地現有片植梨樹設定農家小院,小院採用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現代農家院落形式,院落組群穿插在現狀梨林間,營造以農家小院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餐飲、服務於一體的特色景觀群組。同時院落內引入雨水花園的設計理念,開挖淺凹種植池,池內種植淨化能力強的水生植物如:黃菖蒲、香蒲。利用現狀高差將院落及周邊山體雨水彙集至種植池,形成獨具生態效益的雨水花園。

  5 結語

  目前農業景觀在風景園林建設中的應用方法還處於探索階段,總結2014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農藝園景觀設計實踐成果如下:

  ***1***農業景觀在進行空間佈局時,應注重生物多樣性,使建成後的園區能夠形成獨立的生態系統鏈,保證農業景觀的生態性;

  ***2***合理配置農作物景觀,注重農作物的觀賞配植和體驗活動的應用,挖掘農業文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田園景觀,保證園區內農業景觀的持續性,確保一種農作物景觀衰敗期有其他景觀彌補;

  ***3***注重農作物的養護,農業景觀不同於其他植物景觀及硬質景觀,大多農作物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對其養護更需要細緻到位,才能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希望農業景觀不僅僅出現在世園會等展會類景觀設計當中,隨著其應用方式更加的成熟、方法更加的豐富,農業景觀必定可以成為城市風景園林建設當中一個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