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分類和角色有哪些

  管理者是管理行為過程的主體。管理者有哪些分類呢?下面小編帶你瞭解。

  管理者的分類

  1、一線管理者

  一線管理者主要管理那些涉及到生產產品,提供服務的僱傭工人。經常被叫做主管。

  2、中級管理者

  中級管理者管理一線管理者的工作,通常有區域經理,專案經理,策劃經理等。

  3、高階管理者

  組織結構中的最高的管理是高階管理者,高階管理者有責任作出組織者的外部組織決定,設定計劃及對組織有利的需要完成目標。經常被人們稱作:執行副總裁,總裁,總經理,業務總裁等。

  管理者的角色

  1、管理者是具有職位和相應權力的人

  管理者的職權是管理者從事管理活動的資格,管理者的職位越高,其權力越大。組織或團體必須賦予管理者一定的職權。如果一個管理者處在某一職位上,卻沒有相應的職權,那麼他是無法進行管理工作的。韋伯認為管理者有三種權力:傳統權力:傳統慣例或世襲得來,比如帝王的世襲制;超凡權力:來源於別人的崇拜與追隨,帶有感情色彩並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據規章制度而是依據以往所樹立的威信;法定權力:法定權力即法律規定的權力,通過合法的程式所擁有的權力,比如通過直接選舉產生的總統。

  但實際上,在管理活動中,管理者僅具有法定的權力,是難以做好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在工作中應重視“個人影響力”,成為具有一定權威的管理者。所謂“權威”,是指管理者在組織中的威信、威望,是一種非強制性的“影響力”。權威不是法定的,不能靠別人授權。權威雖然與職位有一定的關係,但主要取決於管理者個人的品質、思想、知識、能力和水平;取決於同組織人員思想的共鳴,感情的溝通;取決於相互之間的理解、信賴與支援。這種“影響力”一旦形成,各種人才和廣大員工都會吸引到管理者周圍,心悅誠服地接受管理者的引導和指揮,從而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

  2、管理者是負有一定責任的人

  任何組織或團體的管理者,都具有一定的職位,都要運用和行使相應的權力,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權力和責任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一定的權力又總是和一定的責任相聯絡的。當組織賦予管理者—定的職務和地位,從而形成了一定的權力時,相應地,管理者同時也就擔負了對組織—定的責任。在組織中的各級管理人員中,責和權必須對稱和明確,沒有責任的權力,必然會導致管理者的用權不當,沒有權力的責任是空泛的、難於承擔的責任。有權無責或有責無權的人,都難以在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都不能成為真正的管理者。

  責任是對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管理者被授予權力的同時,應該對組織或團體的命運負有相應的責任,對組織或團體的成員負有相應的義務。權力和責任應該同步消長,權力越大,責任越重。比較而言,責任比權力更本質,權力只是盡到責任的手段,責任才是管理者真正的象徵。如果一個管理者僅有職權,而沒有相應的責任,那麼他是做不好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與眾不同,正因為他是一位責任者。如果管理者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就意味著失職,等於放棄了管理。

  3、西方管理學者關於管理者角色的主要理論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F·德魯克***Peter F.Drucker*** 1955年提出“管理者角色”***The role of the manager***的概念。德魯克認為,管理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這種力量是通過各級管理者體現出來的。所以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或者說責任大體上分為三類:

  1***管理一個組織***managing a business***,求得組織的生存和發展。為此管理者必須做到:一是確定該組織是幹什麼的?應該有什麼目標?如何採取積極的措施實現目標?二是謀取組織的最大效益;三是“為社會服務”和“創造顧客”。

  2***管理管理者***managing manager***。組織的上、中、下三個層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同時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因此管理者必須做到:一是確保下級的設想、意願、努力能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二是培養集體合作精神;三是培訓下級;四是建立健全的組織結構。

  3***管理工人和工作***managing workers and work***。管理者必須認識到兩個假設前提:一是關於工作,其性質是不斷急劇變動的,既有體力勞動又有腦力勞動,而且腦力勞動的比例會越來越大;二是關於人,要正確認識到“個體差異、完整的人、行為有因、人的尊嚴”對於處理各類各級人員相互關係的重要性。

  亨利·明茨伯格一項廣為引用的研究認為,管理者扮演著十種角色,這十種角色又可進一步歸納為三大類:人際角色、資訊角色和決策角色。

  1***人際角色

  人際角色直接產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權力基礎,管理者在處理與組織成員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關係時,他們就在扮演人際角色。人際角色又包括代表人角色、領導者角色和聯絡者角色。

  ① 代表人角色。作為所在單位的頭頭,管理者必須行使一些具有禮儀性質的職責。如管理者有時出現在社群的集會上,參加社會活動,或宴請重要客戶等,在這樣做的時候,管理者行使著代表人的角色。

  ② 領導者角色。由於管理者對所在單位的成敗負重要責任,他們必須在工作小組內扮演領導者角色。對這種角色而言,管理者和員工一起工作並通過員工的努力來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

  ③ 聯絡者角色。管理者無論是在與組織內的個人和工作小組一起工作時,還是在與外部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關係時,都起著聯絡者的作用。管理者必須對重要的組織問題有敏銳的洞察力,從而能夠在組織內外建立關係和網路。

  2***資訊角色

  在資訊角色中,管理者負責確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員具有足夠的資訊,從而能夠順利完成工作。由管理責任的性質決定,管理者既是所在單位的資訊傳遞中心,也是組織內其他工作小組的資訊傳遞渠道。整個組織的人依賴於管理結構和管理者以獲取或傳遞必要的資訊,以便完成工作。管理者必須扮演的資訊角色,具體又包括監督者、傳播者、發言人三種角色。

  ④ 監督者角色。管理者持續關注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以獲取對組織有用的資訊。管理者通過接觸下屬來收集資訊,並且從個人關係網中獲取對方主動提供的資訊。根據這種資訊,管理者可以識別組織的潛在機會和威脅。

  ⑤ 傳播者角色。管理者把他們作為資訊監督者所獲取的大量資訊分配出去。

  ⑥ 發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須把資訊傳遞給單位或組織以外的個人。

  3***決策角色

  在決策角色中,管理者處理資訊並得出結論。如果資訊不用於組織的決策,這種資訊就失去其應有的價值。決策角色具體又包括企業家、干擾對付者、資源分配者、談判者四種角色。

  ⑦企業家角色。管理者密切關注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和事態的發展,以便發現機會,並對所發現的機會進行投資以利用這種機會。

  ⑧ 干擾對付者角色。是指管理者必須善於處理衝突或解決問題,如平息客戶的怒氣,同不合作的供應商進行談判,或者對員工之間的爭端進行調解等。

  ⑨ 資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決定組織資源用於哪些專案。

  ⑩ 談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時間花費在談判上,管理者的談判物件包括員工、供應商、客戶和其他工作小組。

  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係

  對人的管理,也就是處理好領導與下屬之間、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係,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是制度的內容,所以對人管理要依靠制度。管理制度內容很廣,有分析制度、預測制度、計劃制度、決策制度、控制制度、組織制度、領導制度、協調製度、評價制度、激勵約束制度等等,但最關鍵的有兩個方面,一是評價制度,二是激勵制度***也叫激勵約束制度***其他制度本身都必須體現激勵制度與評價制度的內容。評價是激勵的基礎,沒有評價,激勵將是沒有依據沒有目標也沒有效果的,所以管理是科學的。在站內是管理者或者是被管理者,在監督工作中大家又是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