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論文畢業

  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歸根結底是保障全體公民的受教育權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論教育管理主義

  【摘 要】在許多教育工作中,教育者都更傾向於管理主義,期待通過管理來教育好學生,並讓學生能完全按管理的指示來。這樣做嚴重忽視了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原則,且扼殺學生自主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創新能力。所以,在教育活動中,應該提倡自主與管理相結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有條件的教育機構儘可能的實施小班教學,以及教學管理制度與實際的學生情況相結合,兩者合理的調整,讓學生有最好限度的發展。

  【關 鍵 詞】教育管理主義傾向;個性;創造力;自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6-0005-02

  一、教育管理主義傾向含義及其表現

  ***一***教育管理主義含義

  1. 管理主義。管理主義***managerialism***,又稱為新公共管理、新管理主義,也翻譯為經理主義、管理至上等,主要運用在商業企業管理、公共行政中,其核心的思想是讓所有的成員統一服從權威的管理,這樣能方便管理以及提高效率。管理主義也成為了教育領域內的關鍵詞之一。

  2. 教育管理主義。教育管理主義在學校教育中是指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以方便管理為首要考量態度。管理主義的教育講究對權威的服從,因為學生愈是服從,愈方便管理者管理。由於管理主義能增加學生的集體性和一致性,使他們服從權威,故管理主義在學校管理中很普遍。

  在教育領域裡,學校常常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管理原則,再按部就班地運用到實際教學管理中來,雖然學校有分班,甚至每個班還有分小組,但教育指導思想是一致的,就是一個教育機構或教育場所的所有學生都按照相關科學原則進行統一教育、管理。

  ***二***教育管理主義傾向的表現

  教育管理其旨在對一定的集體進行統一的管理,特別強調學生的同一性,而不是差異性與多樣性。教育機構制定許多班條班規,就是要約束好學生,以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或是方便老師的教管。教育管理主義傾向就像把一個定額分量的蛋糕讓每個人吃,不管這個人的胃大小,有的人吃不下,也要硬讓他吃下,而有的人或許會吃不飽。

  二、教育管理主義的優、缺點及其後果

  ***一***教育管理主義的優點

  教育管理主義,顧名思義就是用統一管理的方法對受教育者進行同意的教管,對一定範圍內的所有兒童按統一的原則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模式無疑是效率非常高的,在一定時間內教育、培養的學生是成倍上漲的。例如,有幾名學生違反校規了,學校若覺得事件嚴重,召開個全校教育大會,批評這幾名同學並統一矯正了別的同學的行為規範,這就讓全校同學都明白違反校規的後果,以至於不敢再犯。

  而且,教育機構裡實行統一的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教師資源。例如,將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劃為一個年級,這一年級的齡段劃分的跨度越大,學生分的年級就少,而每個年級負責管理的老師就也相對減少。

  所以教育管理主義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效率且較節約教育教師資源的。

  ***二***教育管理主義的缺點及其後果

  在教育管理主義中,其缺點也是不可避免的,且後果也是比較嚴重的。我國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校內部與外界的聯絡,經常是抵制來自外界的影響。也就是說,學校被看成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另外,從心理學、自主學習和批判教育學看來,管理主義的教育有害於學生的自我實現,並且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教育活動實行統一的管理,老師對所有的學生都是“一鍋端”,不管學生各自的情況或想法,大家都統一服從管理,這樣老師與學生的交流少了,就不少學生也許剛迸發出創新的想法,還沒說出口,就被老師的統一要求給扼殺了。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學校日常教學活動中,管理主義傾向也會嚴重影響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正常和輕鬆的交往。低年級的同學都想要做老師眼中的“乖學生”,於是就經常打小報告,而有的老師,為了方便管理,竟然鼓勵學生這樣的行為,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之間的和睦。而高年級,愛打小報告的同學少了,可是學生之間為了不受老師批評就相互包庇,讓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變成了“無間道”。

  管理主義在教育教學中過分使用便會導致為追求教育效率而忽視教育公平。管理主義認為,政府治理的基本價值原則就是“經濟”和“效率”。可是過分強調這些就必然會忽視“權利”、“公正”。學校為了將就效率,而按部就班地執行規定好的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統一管理,無疑是不利於學生個人發展的。

  三、如何避免教育管理主義傾向

  ***一***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的班級人數一般在24~32人,可是走訪大部分縣城學校,班級人數至少在45人以上,快是小班教學人數的兩倍了,教師當然沒辦法在教育的同時還兼顧學生的個人發展。[1]小班化強調師生、學生之間的交往,只有人數少了,才方便交流,且小班化教育更加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

  很多學校師生人數等硬性條件達到了小班化教學的標準,但實際教育中,仍存在管理主義的傾向,這就要求:社會、學校改變師生的評價標準,不是說哪個班級的孩子最聽老師的話,這個老師的管理就是有效的;其次,教師要從管理主義傾向中解放出來,要與學生多交流,瞭解學生內心真實想法,且多鼓勵學生自主、創新,真正成功的老師培養出的學生是能進行自我管理的。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

  理論是來源於實踐的,所以理論具有它自己科學的合理性。根據理論來實踐也是合理的,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各項章程,這些章程制度就像理論一樣指導教育各項活動的展開,但是實際情況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想通過理論來指導實踐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理論也要根據實踐的具體情況不斷的調整才更科學,更合理。所以,在日常教育管理運作中,管理是需要的,但不是一味地進行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管理的尺度,並且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管理應該是儘可能的寬,這樣才能給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2]

  ***三***自主教育與管理相結合

  自主教育是培養教育者獨立、自信、自強、自律精神,促進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的學習能力和主體意識,促進其主動發展的終生教育。

  其內容是開發受教育者的體、智慧並完善人格,原則是以人為本,對受教育者無條件積極關注。蘇姆霍林斯基說:只有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能否把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變成學生的自主教育,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應該是一種對話的關係:學生能夠理解教育者的指示,然後對教育者採取有意識的態度。教育者要向年輕人傳授技巧和能力,可以提出建議並鼓勵,但不能剝奪年輕人自己的正確思想和努力。[3]要促使年輕人自己做出決定,不能強制年輕人理解,也不能強制年輕人去創造。

  自主教育的實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一,使教育的物件成為主體,由於自身掌握了主動權,個人將在發展的過程中擁有無窮的能量和智慧。同時,自主教育從另一個側面提出了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每一個獨立個體的充分發展來實現社會的發展。當然,社會是由各種小群體組成的,也不能沒有公共的制度來約束大家。所以,對於教育,一項施加最大影響的事業,必須是管理與自主相結合的。在教育中,沒有管理,大家就沒了約束,老師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學生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但是教育業不能完全依賴管理,這會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真正有效的教育應該是在一定的管理範圍內,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充分地進行自主教育。

  參考文獻:

  [1]鄒碧海,萬月.小班化教改必須消除管理主義傾向[J].重慶科技學院報***社會科學版***,2009,4.

  [2]劉悅彬.淺析教育管理的後現代主義模式[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