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寄宿生管理論文

  寄宿生管理是學校常規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校舍是聯絡學校和家庭的紐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寄宿生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索

  【摘要】 隨著農村學校的逐年佈局調整,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發展數量逐年增加,寄宿制辦學模式日趨成為農村小學辦學的主流模式。如何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就寄宿生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問題進行一些有效的對策做以簡要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寄宿生 管理 存在問題 有效對策 探索

  隨著農村學校的逐年佈局調整,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發展數量逐年增加,寄宿制辦學模式日趨成為農村小學辦學的主流模式並將長期存在下去。事實證明學生寄宿一方面方便了學生家長,另一方面教學資源能夠得到比較合理地利用。如何使這些寄宿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在兩年的探索和實踐中發現對寄宿學生的管理存在一些問題,針對問題採取了多種措施進行應對,現就問題和對策進行思考和探索。

  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一、全員住宿符合政策,校方無法容納。

  學校經過多次布點調整和撤併後,各村小都成了只剩一二年級的教學點很多學生離學校遠都來學校寄宿。另一方面從08年起學校不再對學生收取住宿費,而教育主管部門也沒有對住宿生作明確地規定,使得一些家長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都把子女送到學校來寄宿,使不需要住宿和確實需要住宿的學生都到學校來住宿。這樣以來家長清靜了,可給學校帶來管理上的很大壓力--宿舍緊張,沒有專職的管理教師,寄宿生多學校存在諸多的安全問題。

  二、後勤基礎設施差,學生生活得不到強力保障。

  由於學校的經費有限,寄宿生猛然增加使校舍緊張學生住的地方都比較擁擠,學校更無法為學生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工作,學生的生活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學生沒有熱飯吃一般都在自己家裡帶乾糧帶菜,天氣一熱學生所帶的乾糧和菜很快變質,不讓學生食用學生就會餓著,讓學生食用就會帶來不安全事故,這讓家長和學校都很為難。有的家長給學生一些錢讓學生在外面買著吃,同樣也存在食品衛生安全隱患;有的學生人小不會保管自己的錢財,派生出一系列問題:小偷、小騙子、放貸欺詐等。一方面帶來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經濟糾紛;另一方面也給學校管理增加了難度,同時學生還可能無法解決溫飽問題。後勤上存在的第二個問題是:學生無免費開水用,大多數學生一年四季只能飲用生水。

  三、學生年齡小,思家情緒和失落感比較嚴重。

  小學生年齡很小就離家來到學校寄宿各個方面都沒有在家裡自在,由於年齡小離家又比較遠,所以他們思家的情緒和失落感比較嚴重。有的學生中途請假回家,還有的學生有事沒事給家長打電話讓家長來學校看望他。學生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人生地不熟,失落感比較嚴重,沒有傾訴的物件,使學生一天悶悶不樂,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有時還會發生有些學生思家就悄悄地離開學校私自回家的現象。

  四、年齡參差不齊,綜合素質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異大。

  由於一到六年級都存在寄宿的學生,學生的年齡差異比較大,而年齡的差異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一些學生在教學點上學對學校的很多規定不瞭解,又比較放任自流,存在著品行、道德、學習等各方面的問題。如不講衛生,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學習較差不按時交作業,甚至不會穿衣服、疊被子、洗臉的都有。因為這些學生在家裡比較受家長的溺愛,很多事情都是家長代勞,使這些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

  五、脫離家長監管,學生安全意識差。

  學生從小都在家長的教育下成長,突然間離開家長來到一個新的環境,脫離了家長的監管從而從心理上產生了自由漫散的思想。例如不給老師打招呼到處跑著玩,到危險的地方去玩耍,追逐打鬧等不安全的事情,安全意識差無法意識到很多事情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以上存在的問題嚴重製約了住宿生的發展,同時也給學校管理帶來了很多困難,針對這些問題學校採取了一些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主要的應對措施有:

  一、全體教師深入社會進行調研,確定學生寄宿的界限。

  由於學校布點的調整很多學生都在離家很近的學校上學轉為到中心學校上學,由原來的走讀變為住宿,而是否住宿都由學生自己說了算,有的很遠卻不住,而有的很近卻要求住宿,這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諸多不便。因此學校要求全體教師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對所有學生進行調研,並根據學生的遠近對是否寄宿進行了重新界定。全體教師經過兩個周的走訪和調查並在一起商討,覺得以學校2.5公里為界限比較合理,2.5公里以外的學生住宿,以內的學生走讀。對住宿生進行界定後學校住宿生由原來的三百多人減少到一百三十多人,人數減少後居住的面積有了很大的提高,環境有所改進,資源利用比較合理;另一方面也利於學校的管理。

  二、解決難點,搞好生活後勤。

  住宿生離學校遠,而學生的伙食是家長關心的熱點,也是學校管理的難點。一是投資13萬元改善師生就餐環境,建立了學生餐飲中心可供一百五十名學生共同就餐,這樣很好的解決了學生就餐難的問題。二是學生與教師同吃,抽教師專管,請家長監督、師生評議,統一標準,週日出次周飯、菜譜,各班生活委員收款定餐,吃後評議給錢。食譜要葷素搭配,營養合理,但學生眾口難調,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合理膳食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徵得家長的支援,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三是學校通過採購鍋爐裝置為學生免費供應開水。四是學生住的管理。採取學生自己管自己的辦法,要求達到"八線四面"即:毛巾、電壺、臉盆、刷牙具、挎包、被子、箱櫃、鞋子等擺放一條線。牆、頂棚、地、箱櫃面乾淨無塵,採取日評比,即時整改,廣播通報,教師監管,學生的評比結果進入班務考核和教師績效考核,使學生學會自立生活。

  三、抓住特點,營造家庭氛圍。

  由於小學階段寄宿生普遍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差。他們多對集體生活充滿新奇感,也有離開家庭的失落感。對此,我們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為學生考慮,對班主任、任課教師提出"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的要求,從細微處考慮學生日常起居、學習活動的需要,全力營造家庭氛圍,讓學生在學校生活學習時能體會到家的溫暖。   1.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打消思念家長和親人的念頭。學校在下午放學後開展陽光體育一小時活動,讓學生在班主任和體育老師的組織下開展有趣的體育活動。如陪老師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籃球、跳繩等很多有趣的體育活動。晚休之前再安排一個小時的晚活動,晚活動可以到圖書室借書,開展有益的室內活動,還有的老師利用教室的電視給同學們放有意義的電影、動畫片等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

  2.開展親情電話,使寄宿生和家長溝通更為方便。

  一方面學校和移動公司開展"家校通"親情電話,讓每位家長存話費送"通話卡",學生只需要把"通話卡"放在電話上一刷就可以和家長一月免費通話六十分鐘***每天通話三分鐘***。另一方面學校設一部辦公電話可以讓家庭困難的學生撥打,使學生與家長的溝通更加的方便。

  3.精細管理,精心照顧。

  要求各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要把寄宿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誰生病了,學生首先想到的是教師;同學之間有摩擦了,首先想到的也是教師;學生有困難了,第一個想到的也是老師。另外學校還要求值周教師住在值班室裡,晚上定期到學生宿舍檢視學生,學生有什麼困難和情況學校和老師能夠第一時間瞭解和掌握。

  四、加強管理,注重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住下來學習,不僅希望我們管好他們,更希望我們教育好他們。因此,我們從小處著手抓養成教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求學生做生活的"主人",學會生活自理;做合作的"夥伴",學會關心,要求同學之間能夠互相關心、相互合作,有困難共同解決;做文明的"標兵",學會尊重,同學之間要有禮貌,不損人利己,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做環保的"衛士",個人衛生自覺搞,公共衛生爭著做。同時學校制定了《文明宿舍評比制度》,對文明宿舍和舍長進行獎勵,激勵學生不斷向規範靠攏,向先進看齊。學校安排專職教師每天早晨對每個宿舍進行衛生檢查評比,教學生打掃衛生,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疊被子等使學生學會生活自理。

  五、狠抓落實、責任到人確保安全。

  學生寄宿學習,安全是第一要務。學校領導經常深入教室、宿舍、食堂,尋找管理盲點,對症下藥,不斷提出新的管理要求,強化安全教育。一是從時間上排查,早晨起床後有專職教師檢查衛生的同時檢查宿舍的安全,其他時間由值周教師不定期的進行安全和衛生檢查。二是從地點上排查,校門外、操場、內院、食堂。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學校對直接管理服務學生的班主任強化責任制,簽訂安全責任狀,班主任再和學生家長簽訂安全責任狀,確保安全工作形成網路,做到處處有人管,事事有人問。兩年來,無一起安全事故。管理是一門科學,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管理更有其獨特的要求,只有不斷總結和探索才能不斷完善。

  針對問題,通過以上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寄宿生在學校裡能夠得到很好的管理和照顧,培養了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能夠很好的自律,確保無不安全事故的發生。管理和措施到位使家長比較放心的把孩子交到學校來,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

  篇二

  寄宿生問題面面觀

  【摘 要】:隨著社會的 發展,各地 經濟的強勢飛躍,農民工蜂擁進城,造就了大批的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應運而生,寄宿生在校的種種問題給學校管理和 教育帶來新的課題;正確面對和處理寄宿生存在的各種問題並選取恰當的教育管理策略才能讓寄宿生的學習進步、身心健康發展,青春無比燦爛呢。

  【關鍵詞】:留守兒童、寄宿生、問題、應對策略

  近幾年,由於社會發展迅速,人們工作繁忙加劇,外出務工人員增多等諸多原因,致使許多家長為孩子選擇了寄宿制學校。然而由於初中學生年齡頗小,大致在11----15歲,提前接受集體生活,又正值青春期,在加上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況不盡相同、適應環境的能力不同,造成了部分學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故事一:“嬌寶寶”想家了

  在新生入學的第五週的週二,早上剛踏進校門,就看到“大嗓門”孔豪與“笑面虎”張金虎迎面向我奔來:“老師,老師,宋曉翔又不吃飯了,怎麼辦?”“老師,老師,宋曉翔昨天晚上哭了一夜......”我急急忙忙走進餐廳,看到生活老師正在勸慰宋曉翔,走進一看,宋曉翔兩眼紅紅的,看見我,小嘴一咧:“老師,我想回家......”話沒說完,抱著我哭了起來。宋曉翔在家中排行老二,是家中的老么,上面有一個姐姐,父母老來得子, 自然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從小在家中就嬌生慣養,所以非常膽小,晚上去廁所都不敢一個人去。

  故事二:“爸爸媽媽,別走”-----缺乏親情的留守兒童

  語文老師拿著一本作文字悄悄對我說:“劉老師,你看看賈興旺這篇文章。”我拿過來一看,作文字上寫著這樣一句話“爸爸、媽媽的車越走越遠,看著遠去的車的影子,心想:車壞了多好呀,爸爸媽媽就去不了西安了,就能在家多呆一天了。”讀到這裡,我的眼睛溼潤了,多可憐的孩子,對於許多留守兒童來說,爸爸媽媽就是電話裡的聲音。全國婦聯的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國 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週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萬,近三成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年限在5年以上。

  故事三:缺少親情支援,膽小怕事的小男生

  張濱同學個子矮小,做事情唯唯諾諾,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在鄉下中學老挨別人的欺負,因我校是寄宿制,在他上初二那年,他爸爸便在春節回家過年時把他轉入我校。瞭解情況後,我特意給他安排了幾個同學幫助他,開始還行,但過了一個多月,有同學就反映情況了,說是有其他同學欺負他,讓他買東西,倒洗腳水。瞭解情況後,他還不承認,一口咬定沒有這事。這樣一直堅持到肇事者承認了,他才羞愧的低下頭,問其原因,他說是他爸爸媽媽常年不在家,他從小感到沒有爸爸在家撐腰,於是從小就膽小怕事,害怕其他同學打他,別人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已經形成習慣。

  故事四:缺乏自控的“讀書迷”

  任課老師反映王志揚這段時間上課無精打采,老是睡覺,詢問他是否身體有所不適,結果沒有。

  就這樣又過了幾天,一天早上,夜晚值班的霍老師拿著一本厚厚的書《壞蛋是怎樣煉成的》給我看,說是夜裡一點多鐘王志揚還在偷偷的看,原來他在夜晚熄燈後假裝睡覺,瞞過值班老師的眼睛,然後在半夜偷偷爬起來看,書本是在週末從校外出租屋裡租來的。像這樣偷?a href='//' target='_blank'>悼詞榛共喚鮃淮巍?故事五:深陷 網路的“小網蟲”

  在初二剛開學,學校轉來一名男生,名字叫康成志,見到他的第一眼,印象頗深:目光呆滯,神情萎靡不振,不像十三、四歲的孩子,問其轉學的原因,其爸爸一句話,讓我心中一振:在家裡天天上網,父母管不了,無奈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來,原因很簡單,到寄宿學校後,學校管理嚴格學生不能擅自外出,就沒法上網了。

  鑑於初中學生常見的種種現象,應該採取相應的舉措來幫助他們,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以下措施:

  對於戀家型的學生,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採取不同方法。對於初一新生,應多與學生交流溝通,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讓學生之間多交流,同學之間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讓他們感到班級、宿舍就是一個新的家庭,他們就是家庭中的一員,應該好好表現,不能給“家”丟臉抹黑,應該為“家”爭光添彩。同時,可以建立家長接待日,每週固定一天讓家長來學校瞭解學生的情況,讓學生感覺到不僅他們想念父母,同時父母也牽掛著他們,這樣,讓學生感覺一週過的很快。

  另外班主任可安排一些適合青少年有益的活動,讓他們在集體中感受別樣的快樂。

  對於性格膽小怕事型的學生,老師的指導尤其重要,一般這樣的學生其家長的 教育多多少少有些問題,要麼溺愛孩子,要麼對孩子過於粗暴,還可能在小學中受到欺負,其老師或家長處理不當,給孩子心理留下了陰影,造成孩子的性格懦弱,膽小怕事。遇到這樣的學生,教師應分析學生問題形成的原因,對症下藥,首先應讓孩子強勢起來,遇到問題,雖然不能以牙還牙,但絕不能退縮,並不是所有的學生均恃強凌弱,同時多讓學生閱讀勵志方面的文章,並鼓勵其多參加學校或班集體舉行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潛質,尋找他的優點,甚至放大優點,讓他找到自信。同時絕不能對於恃強凌弱的學生手軟,要嚴肅處理,加以警示。

  對於缺少關愛的留守兒童,老師就是他們的父母,就是他們最親近、最可信賴的人。老師是他們的心靈的寄託,老師是他們語言的傾聽者,老師是他們的領路人,老師還是那個遇到困難給他們排憂解難的人。對留守兒童,應多與他們交流,說說話,談談心,聊聊家常,尤其是週末,可多組織一些例如爬山、採風、讀書交流等活動,讓其生活豐富多彩起來,同時教師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可採用電話、qq聊天、小紙條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及時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讓家長放心,孩子也就安心。

  對於夜晚偷偷上網或者看一些不健康書籍的同學,學校與家庭應嚴加防範,切斷源頭,最主要的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初中學生正值青春期,對外界的不良資訊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但自控能力較差,尤其是遇到外界刺激時,網路問題更應正確的引導,對於網路有依賴性的學生大多數性格比較內向,不愛活動,與同學交流交往能力較差,對於這種型別的孩子教育,不能操之過急,應把他們先引向戶外,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還可安排性格較活潑的孩子與他們交朋友,帶領他們走出狹小的個人空間。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太陽,每一個學生都是教師的花朵,只要我們用心靈去澆灌,相信每一個孩子的青春都會無比燦爛。

  篇三

  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幾點感悟

  瞭解學生是開展初中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基礎,以此為前提,通過合理的學習、生活管理對策,來確保對初中寄宿生的有效管理,本人把自己在宿州市第十一中學寄宿校區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如下,意在為宿州市區農村中學寄宿生的現實管理提供借鑑與支援。

  初中寄宿生農村學生管理校舍是聯絡家庭與學校的紐帶,寄宿生管理是學校常規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就宿州市區中學來看,住校生中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離開家庭,生活在一個大集體中,且生長環境決定了他們在如安全意識等方面存在不足。農村寄宿生有其鮮明的特點,確保對其有效的管理,是學生素質提升與學校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基於此,對初中寄宿生管理工作進行探討,來從學習、生活兩個重要方面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就顯得十分必要,對於宿州市區中學的長足、穩定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瞭解學生是開展寄宿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寄宿生與走讀生是存在區別的,他們全天在學校,長時間不間斷的學習給寄宿生帶來的壓力是很大的,有其是學習上的心裡壓力,這就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將學習方面的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就宿州市區中學來講,農村學生是寄宿生群體的主要組成,雖然他們在獨立性上相比於城市學生要更強一些,但在如經濟條件、先進事物的接觸及安全意識上均較為薄弱,這些環節上如處理不好,所帶來的心理變化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素質培養。這些特點,決定了生活方面的管理亦應當成為宿州市區中學寄宿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初中寄宿生學習管理工作的開展對策分析

  1.心理上樹立寄宿生學習信心

  寄宿生中的農村孩子離家較遠,存在遇到心理挫折和學習困難的時候,容易產生退卻、失望等消極心理。針對這一現實情況,要求教師開展越位補充,積極承擔起寄宿生心理輔導和思想教育的責任。在初期階段,要對寄宿生本身的基礎予以肯定,待進入下一階段時,就需要幫助學生對自身的薄弱環節進行深刻分析,來幫阻其找準關鍵,明確重點,針對性地制定複習計劃,從而積極培養寄宿生的學習資訊,進而獲得明顯的效果。

  2.發揮宿舍優勢,促進寄宿生學習與身心同步發展

  對於寄宿生,我們十一中採取分校管理,單獨編班等措施,從而便於針對性教育管理措施的開展。如寄宿生在晚飯後會有三節自習時間,依照規定,集中講課是不允許的,但教師可將這段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來為基礎薄弱的學生補習,來紮實他們的功底,為日後的學習積累後勁。又如,教師還可以採用分組結對等方式,來發揮宿舍這一集體優勢,讓一個宿舍內學習好的學生與學習差的學生結成對子,這樣,早上、中午、晚自習等業務時間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但促進了寄宿生整體知識水平的提高,也營造和團結友愛的宿舍氛圍,利於寄宿生身心的同步發展。

  3.發揮寄宿生特點,前移教學關口

  寄宿生,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寄宿生,在校時間很多,其中可用的時間也很多,將這些時間有效地利用起來進行課前預習,能夠發揮的空間較大。這其中,預習提綱的制定,預習目標的明確及效果的達成都是需要教師予以指導的。在預習方法上,引入搞笑的方法十分重要,如通過讀、思、寫、記來進行預習,多讀材料,來對教育內容大意有一個深刻的瞭解,獨立思考後寫下學習體會,最後在本子上記下來課前預習中未解決的問題及需要進一步研究驗證的問題,從而在課堂中能夠進行鍼對性地聽講,或在課堂中提出問題,來進行鍼對性解決。

  三、初中寄宿生生活管理工作的開展對策分析

  1.培養寄宿生良好生活習慣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但是中學生文明程度的體現,也能夠對其整體素質產生重要影響。對於寄宿生,特別是農村寄宿生的管理工作來講,班主任的作用十分重要,即要教會他們生活及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包括:第一,做事習慣,如學會疊被子,清掃宿舍、正確洗漱、教室及衛生區衛生等;第二,就餐習慣,如學會就餐、排隊打飯、就餐時保持安靜、不浪費糧食、保持桌面和地面乾淨等;第三,宿舍就寢習慣,如保持安靜,按時就寢,不對他人造成影響;第四,衛生習慣,要勤洗頭、勤剪指甲、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將洗漱用品、被子等整齊擺放。這些習慣的養成,對於農村寄宿生來講是需要一定的適應階段的,故應當對他們進行耐心的引導和教育,並在日後給予及時提醒,從而確保寄宿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同時加強班主任和生活老師的密切聯絡,充分發揮寢室長的管理作用,對寢室長定期進行宿舍工作培訓,由寢室長安排值日,制定建立文明寢室工作計劃,並認真落實等。

  2.注重寄宿生愛校意識的培養

  寄宿生只有具備了愛護學校意識,才能夠把學校看作家,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其內容應包括:第一,保持校園的衛生。應當讓寄宿生明白,寢室、餐廳、教室、操場等不乾淨是大家共同的責任,要教育學生,愛學校首先應保持好校園衛生;第二,節約水電。強化後勤管理,減少浪費的同事,將寄宿生教育作為重點環節來抓,教育他們省電省水不但是愛校愛國,也是對國家資源的節約;第三,愛護公務。寄宿生生活在宿舍,為保證有效的宿舍管理,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教育,來引導學生自覺地愛護公物,讓他們明白這是社會公德心的體現。

  3.注重對寄宿生必要安全意識的培養

  中學生本身安全意識就不強,尤其是農村學生,因生長環境等原因,表現出安全意識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弱等特點。因此,在農村寄宿生群體中開展安全教育活動,來幫助他們樹立安全意識,認識生命的脆弱與可貴就顯得十分的必要。通過這些活動來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機能,促進自身危機情況下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確保寄宿生在知識、能力、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和諧全面發展。強化寄宿生的安全意識,需要讓他們記住等電話號碼,且開展“安全問題天天講”活動。內容包括:第一,校內安全,如飲食飲水衛生安全、宿舍安全等;第二,校外安全,如交通安全教育,要求學生不搭乘無牌無照車輛,不私自駕駛摩托車,不在馬路上玩;第三,防水教育,如要求學生不要私自下河洗澡、游泳;第四,防火教育,如教學生學會防火,學會自救。

  四、結語

  宿舍是寄宿生的第二個家,也是寄宿生學習的第二課堂和長期需要生活的地方。學習與生活的緊密聯絡之下,要求學校需要從學習、生活兩個方面來開展管理工作。借鑑上述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展開,從而確保初中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學性。

  參考文獻:

  [1]陸彪.市區初中班主任勝任力的研究\[J\].教育管理,2012,***3***.

  [2]劉建傑.初探中學寄宿生管理工作\[J\].德育動態,2013,***2***.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