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規範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途徑

  摘要:新《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規則、主要任務有明確規定,構建了財務管理整體框架,但由於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規則仍需根據實際自行設計,因此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當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缺陷,並提出瞭解決辦法及對策。

  關健詞:規範 行政事業單位 財務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則的實施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有據可循,對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起到促進作用。但因體制原因,該規範在實踐中仍存在諸多問題,由此導致的思維僵化、財務管理水平低下、業務技能不足與現實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給改革帶來一定阻力,因此進一步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很有必要。

  一、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領導重視不夠,認知不足

  現行財務環境下,雖然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對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正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領導不具備財務風險意識,對財務行為把關不嚴,不注重建立健全財務制度,造成財務管理混亂,會計工作無序。還有些單位領導對財務工作過度掌控干涉,導致財務部門及人員無力執行合規程式,財務職能作用發揮缺失,影響單位財務的規範管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預算編制方法簡單粗放,與實際結合不緊密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與實際工作、人員狀況結合不緊密,經費開支與預算執行未能做到跟蹤分析。預算編制方法傳統簡單粗放,程式缺乏規則性,預算執行中經費支出控制不嚴,公用經費經常擠佔人頭經費,追加預算時有發生,預算的監督約束作用難以發揮。

  ***三***財務人員配備不足,財務操作流程過於簡單

  部分事業單位會計基礎薄弱,財務人員配備不足、財務管理意識不到位,財務操作流程過於簡單,無法落實崗位職責分離制度。財務主管執業水平低下,存在誤讀相關內部政策規定問題,導致財務資訊提供不準確、不及時。財務操作流程過於簡單,控制約束力較弱。部分單位財務制度只採用通用的制度框架,沒有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可操作的財務約束細則,導致某些財務人員操作空間過大,財務行為隨意,使單位及他人利益受損。

  ***四***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脫節,外部監督不力

  由於基層行政事業單位不以盈利為目的,資產由政府集體採購調撥,資金使用及管理需遵守主管部門規定,因此資產的效益性並不顯著。部分單位無專門人員分管資產,某些報廢閒置固定資產多年不處理,仍每年申請撥付維修專項資

  金,且隨意改變資金用途,專款不專用;資產營運未履行審批手續,營運收入未納入預算管理;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前的自有結餘資金遊離於預算管理之外,沒有規範使用,造成極大浪費。主管部門監管不及時不到位,資產使用效益、責任追究制度幾乎空白。

  ***五***內部審計不獨立、不客觀

  審計人員由財務人員兼職或由不懂審計的人員擔任,內部審計通常只是形式稽核,未與工作實際、預算控制標準相結合,未對各經費開支專案進行深層次的追根溯源,保證財務收支真實性、合法合規性的審計目的未達到,不能根據審計結果提出問題及管理建議,內部審計形同虛設,財務監督管理職能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二、加強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領導層重視度,確立責任主體意識

  管理層應加強學習,對相關政策法規、上級檔案精神應具備一定的解讀能力,瞭解基本財務管理知識,增強自身的敏銳度、洞察力,樹立正確的理財觀,任用有資質有能力的會計人員。單位領導者應認知自身對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的責任主體地位,培養內控意識,營造內控管理氛圍,擴大內部控制在單位的影響力,重視財務管理對輔助決策和過程控制的作用,支援財務部門開展工作。

  ***二***科學合理編制行政事業單位基層預算,強化預算管理

  最新頒佈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對預算做了規定:企業應合理編制單位預算,嚴格預算執行,完整、準確編制單位決算,真實反映單位財務狀況。為適應現今理財環境的變化和事業單位改革發展的需要,發揮事業經費的最大效益,應大力推廣“零基預算”,將預算編制與工作實際和需要相結合,做到統籌安排預算支出。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財務部門與各部門密切配合,充分掌握單位工作計劃、重點,人員層次結構崗位情況,綜合考慮內外部及未來因素,細化預算收支專案,科學預測,使預算編制具有前瞻性。其次,應運用財務分析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追蹤預算執行全過程,跟進比對分析,及時反饋預算執行情況,利用單位的內部監督約束機制,讓單位監察、審計、業務部門參與到經費使用監督中來,共同解決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三,預算執行結果應與業績考評有機結合,將責任落實到崗,任務落實到人,形成良好的激勵約束機制。行政事業單位預算要做到事前有預測、事中有控制、事後有監督,三位一體相輔相成,才能有效加強深化預算管理。

  ***三***強化會計基礎工作,促進財務管理規範化

  會計基礎工作的規範對提高會計執業水平,規範會計工作秩序,保證會計資訊質量具有現實意義。首先應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危機風險意識,使財務工作者充分認識到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應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定期組織學習,並將學習成效與績效考評掛鉤,增強學習主動性,使財務人員能掌握會計專業知識,提高執業水平,熟悉財政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對自身從事的崗位職責有良好認知,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範,接受內外部監督;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授權審批制度,細化財務操作規則,實行陽光財務,以《會計基礎工作規範》作為會計基礎工作的衡量標準和依據,持續監督財務行為,實施單位財務支出違規警示制度,並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

  ***四***建立資產監督審批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應全面規範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各個環節管理,使資產管理制度化、科學化,資產管理應有專人負責,財務人員與資產管理人員要定期核對,達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的要求。主管部門、各級審計監督部門應將對行政事業單位各種資產的監管常態化、現場化,加強對閒置報廢資產的管理,促使行政事業單位認真清理並據實上報,使上級部門及各級財政能夠清楚單位各資產狀況,以便合理配置資源,節約資金,確保資產保值增值。對資產管理明確責任追究制度,定期考核獎懲,調動資產管理者對資產管理的積極主動性。運用財務分析手段結合資產實際執行狀況,對資產進行定性定量分析,追蹤資產使用效益,為決策者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資料。內部審計應以相關法津法規為依據,對各資產進行全方位監督,審查資產運轉的合法合規性及完整性,評價預算的執行情況,做到維護財政資產安全和提高資產使用效益。

  ***五***建立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加強財務隊伍建設

  國內會計準則已與國際接軌,為適應不斷變化的理財環境,行政事業單位要拋棄舊有的用人理念,加強對單位會計領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從專業職稱、學術研究、工作職務、社會影響等方面著力培養會計人才,加強資產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升會計服務質量和會計管理水平,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才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減少杜絕財務混亂現象。

  三、結束語

  本文對行政事業財務管理從預算管理、制度完善、資產管理等幾方面進行了探討。由於新出臺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樹立科學的理財觀,做到與進俱進,適時調整,真正發揮財務管理的靈魂”作用,為單位的改革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張順樑,金奕敏.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技術與市場,2012,19***8***:187-190

  [2]朱瑩瑩.淺淡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財務與經濟, 2012***4***:47-48

  [3]吳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及對策[J].福建建築,2012,170***8***:119-121

  [4]陳華東.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 ,2012,688***7***:135-136

  [5]山琳琳.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其改進途徑[J].企業導報,201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