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管理的創新思考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銀行監管部門及金融市場對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強化和創新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也便提到案上。強化和創新是由現有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的現狀和所存在的問題所決定的,也是商業銀行自身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是應建設現代金融企業而產生的。

  一、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重要性

  商業銀行內控機制是銀行為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做好各項經營管理工作,防範各種商業風險,促進銀行各項經營活動有效執行而制定的各種業務操作程式、管理辦法與各種管理體制和措施的總稱。由此可見,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其首先是金融業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建立有利於提高銀行管理質量,降低經營風險,保障銀行資產安全、完整、增值,是商業銀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最後,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在銀行運營過程中,對內部管理起約束、控制的作用,有利於地保證了各項操作規程、辦法得以順利實施。

  二、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現狀和不足

  按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綜合性改革,努力建設成具有一定實力和美譽度、忠誠度的,並能擠身於國際行列的現代商業銀行,是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的目標,是現代化金融體制改革的要求。縱觀我國現有商業銀行,各項相關管理體制普遍健全,內控機制也基本執行良好,充分發揮出了內控機制的重要功能,使得我國商業銀行一度進入平穩、上升的態勢。

  但近幾年,由於受各種相關因素的影響,原有的內控機制漸漸地落後於市場改革的步伐,出現了許多與市場不相協調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1***產權制度改革嚴重滯後。在此之前,商業銀行均規屬於國家所有,其商業銀行股權自然也就全部集中於國家,商業風險也完全由國家承擔,這與現在提倡的股權多元化是相悖的,是不相吻合的;***2***授權混亂、不規範。由於授權的不規範,時常導致越權、繞權之事的發生,嚴重影響了銀行內部調控職能;***3***稽核部門控制力度不夠。目前,商業銀行執行體制尚不適應於一級法人負責的稽核管理體制,稽核部門的作用尚無法正常發揮,或者說發揮的作用不大;***4***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內控制度不健全,內控內容不明確。商業銀行現行內部管理體制在執行過程中,尚有許多不足之處。一些部門或崗位都缺乏相應的監督管理體制和措施,缺乏系統、完整的經營管理和業務經營的內控制度,這些都對於銀行自身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5***各項相關的管理體制需要完善,風險控制能力仍有待加強;

  三、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創新的必要性

  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建立,主要是為了確保商業銀行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得以貫徹執行,從而有效地保證商業銀行的各項經營策略的全面實施,經營目標也能得以實現,是風險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有力保障。因此,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創新,不僅是中央金融監管的外在要求,同時也是實現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目標和抵禦金融風險的內在需求。之所以說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必須創新的原因總結規納後,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這是由商業銀行本身所具有的特徵所決定的。商業銀行雖說與其它企業一樣要照章納稅,自負盈虧,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但它也有別於一般的企業。商業銀行是以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為經營物件,它所經營的商品是貨幣和貨幣資本,為客戶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務。有鑑於此,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更需要保持新鮮的活力,不斷地強化和創新,以保證商業銀行的茁壯成長。

  2.是由商業銀行自身所處的地位所決定的。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肩負著支援地方經濟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的偉大責任。而一個地方要迅速成長起來,其主要依託於地方企業的發展情況,支援地方企業的健康發展,理所當然地也成了商業銀行的一個重擔和責任。因此,對商業銀行內控機制進行創新,是為了更為充分地發揮商業銀行的各項職能,以此來完成它肩負的各項使命。

  3.是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由於商業銀行其經營物件、經營商品和經營方式的特殊性,決定了商業銀行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強化和創新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實質上就是為保障市場體系的正常運轉,確保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確保商業銀行在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客戶的相關利益也要得到保障。近年來,金融案件的屢屢發生,從側面上也反應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對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進行創新和優化是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

  4.是由商業銀行自身內控機制的執行狀況所決定的。商業銀行在進行各項管理體制建設時,必須把強化內控機制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做好內控機制各方面的工作,如資金管理、信貸管理、財務管理、審計監督等,確保順利執行,方能追求自身利潤的同時,充分發揮其自身的職能,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四、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創新思路和創新措施

  隨著商業銀行自身不斷的壯大,各項業務的不斷拓展,其內控機制的創新勢在必行,那麼,應如何進行內控機制的創新,才能更為有效地推進內控機制的建設,以此來保證商業銀行進入良性、健康的發展呢?筆者在此提出幾點拙見:

  第一,從推進商業銀行的組織制度入手,對其進行創新,從而有效地增強商業銀行的組織控制能力。這裡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積極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把國有商業銀行改為由國家進行控股的股份制銀行,這樣更有利於商業銀行發揮自身的優勢,調動商業銀行的積極性,使商業銀行在運作過程中更為靈活;二是對現有的組織體系進行整改,使其進入有序、高效的狀態;三是完善和規範法人授權,明確界定各級主要職能及主導地位,減少管理層次,使商業銀行逐步走向統一的法人體制。

  第二,在建立健全信貸決策體系,確立信貸資產管理責任制的基礎上,精心構築“三道防線”。信貸決策體系與信貸資產管理責任制是降低國有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的前提和保證,二者的完善有利於提高商業銀行風險抵禦能力。當前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最大風險就是信貸風險,因此,信貸決策體系與信貸資產管理責任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但同時,也必須對其原來的制度和體系進行改革、創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三道防線”的建立是降低風險的關鍵。具體指:***1***制度防線。積極推行三查分離制度,將各級行的貸款調查、審查職能和批准發放、辦理職能等分開,並建立貸款相關的各項基本檔案,以備商業銀行內部隨時監查,對有風險的情況能及時做出預警,果斷採取措施。***2***輿論防線。加大信貸政策宣傳力度,增強信貸工作的透明度,有利於銀行與個人、企業、政府等的交流與溝通,促進相互瞭解,取得相互支援。***3***法律防線。對信貸相關的一切事務,必須依法辦貸,所有手續和程式必須符合法律法規,使其所產生的業務具有法律效力,獲得法律的支援和保護。

  第三,轉變思想觀念,對現行的人事分配製度進行改革,建議推行行員“淘汰制”。銀行在選人、用人方面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要變被動為主動,實行行員“淘汰制”,這樣才能不斷的優化商業銀行的內部結構,培養行員們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不再認為是“鐵飯碗”。有了競爭和危機意識,相信商業銀行的相關工作人員和領導的工作將會更為出色。

  第四,建立強有力的督查機制和內控監督機構。督查機制的建立,其目的並不是為了處罰,它主要是建立在自覺執行的基礎上,是為了確保有效地防範風險,防弊補漏,減少工作誤差,方才可以充分發揮稽核審計在防範銀行經營風險中的控制作用。建立嚴格的監督和檢查機制,是做好相關業務的評估及審計工作的關鍵,而內控隊伍建設的加強,則是確保內控機制順利進行的基石。在操作過程中,內控監督機構在形式上和實質上必須保持獨立。

  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內控機制,並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優化,是實現商業銀行體系安全與效率的關鍵。只有不斷地對現行內控機制進行改革和強化,商業銀行才能具有新鮮的活力和造血功能,是實現我國商業銀行蓬勃發展的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