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商業銀行結構性貿易融資創新問題論文

  結構性貿易融資業務涉及到國際金融票據、貨權、貨物的質押、抵押、擔保、信託等行為,要求法律上對各種權利和責任有具體的界定,但我國相關的法律明顯滯後,有些國際貿易融資中常用的術語和做法在我國法律上沒有相應規範。同時,對於國際慣例,其約束力有賴於當事人的自主選擇與自願遵守,不具有強制性,於是當事人利用本國法律的漏洞對抗國際慣例的情況也經常發生,這些都不利於貿易融資業務的順利開展。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淺議商業銀行結構性貿易融資創新問題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摘 要:本文概括了結構性融資的現狀,指出了我國目前結構性融資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結構性貿易融資;創新;

        論文正文:

淺議商業銀行結構性貿易融資創新問題
 


        商業銀行結構性貿易融資是國際貿易融資的一種創新形式,是一種綜合性的、運用風險分散和資本市場的技術,根據國際貿易的特殊要求,創造性的設計、組合國際貿易融資的方法和條件的統稱。借款人通過結構性融資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兩方面,降低融資成本和規避風險,所以結構性貿易融資中實際主要包含兩個結構:一是資金結構,二是風險緩釋結構。資金結構包含了融資工具、期限、利率、還款方式等條件;風險緩釋結構則包括擔保、抵押、保險、套期保值等安排。

 

  一、我國結構性貿易融資的現狀。

  1、風險管理水平相對滯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乏力,缺乏銀行各部門間的相互制約和風險專業控制,融資業務往往僅靠國際業務部一個部門來承擔信貸風險控制、業務操作風險控制和業務拓展。另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缺乏有效的方法實現對國際貿易供應鏈中資金流、物流、資訊流的有效控制。

  2、結構性貿易融資方式單一。從我國銀行的結構性貿易融資的產品來看,目前還僅是對國外一些方案的模仿,且形式單一,。綜合服務部門的建立,將有助於銀行為客戶的貿易需求,尤其是大型、中長期、複雜的貿易專案提供一個立體化、多元化、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和產品組合。

  3、實施機構及參與方單一。結構性貿易融資的參與方除了銀行和進出口貿易雙方外,也需要保險機構、政府融資促進機構的支援,主要是因為結構性貿易融資面臨的相關風險較高,需要第三方機構的參與來緩釋銀行所面臨的風險。我國銀行這方面的業務聯絡網路還不健全,與國外機構的業務聯絡較少。

  4、結構性貿易融資物件過於集中。我國整個貿易融資市場都面臨著融資物件過於集中的問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傾向於向大企業、壟斷性企業提供融資,更需要銀行融資支援的中小型企業往往存在惜貸情況。

  5、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結構性貿易融資業務涉及到國際金融票據、貨權、貨物的質押、抵押、擔保、信託等行為,要求法律上對各種權利和責任有具體的界定,但我國相關的法律明顯滯後,有些國際貿易融資中常用的術語和做法在我國法律上沒有相應規範。同時,對於國際慣例,其約束力有賴於當事人的自主選擇與自願遵守,不具有強制性,於是當事人利用本國法律的漏洞對抗國際慣例的情況也經常發生,這些都不利於貿易融資業務的順利開展。
 

  二、結構性貿易融資的發展趨勢。

  結構性貿易融資在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可概括如下:

  第一,以往的結構性貿易融資大部分侷限於 3-4 家銀行的“俱樂部”形式結構性貿易融資已開始超出這一簡單形式,更多地向銀團貸款形式過渡。

  第二,隨著貿易融資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及貿易融資手段的不斷髮展。今後將會有更多的替代、創新貿易融資手段被融入結構性貿易融資組合,如延遲付款信用證,債務掉期等等,這樣一些有助於消除風險,又靈活易行的融資方法將會更多地得到國際貿易界的青睞和運用。

  第三,結構性貿易融資定價是銀行今後將要面對的主要難題。貸款定價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等因素而上升,固然對投資者產生了更大的吸引力,有助於二級市場的形成,但它對銀行的客戶――借款者卻不利。

  銀行必須找到可以為雙方接受,同時又能使自己有利可圖的價格水平。

  第四,結構性貿易融資本身即具有靈活、應變、個性化的特性。但隨著貿易融資產品多樣化以及二級市場的發展,銀行今後要想成功地從事結構性貿易融資和任何其他貿易融資業務必須更加具有靈活性,更加及時瞭解客戶需求的變化和市場的新動向,相應提供創造性產品和服務,才能吸引高質量客戶。並提高利潤邊際。

  第五,結構性貿易融資始於工業發達國家,主要參與者也是這些國家的大銀行。但隨著新興市場金融市場和貿易融資業的發展,今後將會有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採用這一貿易融資方式。目前,已經有俄國、東歐和亞洲一些國家的銀行開始與發達國家銀行合作,進入大額、中期國際銀團貸款市場,為本國進出口企業提供服務。
 

  三、推動我國結構性貿易融資發展的幾點建議。

  1、加強結構性貿易融資的風險控制。

  結構性貿易融資相比較傳統的貿易融資,在風險的控制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系統顯得格外重要。

  從某種意義上說,結構性貿易融資中銀行從事融資活動的過程,就是預測風險、防範風險的過程。我國的商業銀行在採取風險控制手段,實施風險管理措施時,首先應該研究和借鑑一下外資銀行先進的風險管理方法,再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加以改良,使之更適合我國的國情。

  2、同業合作的創新。

  發展結構性國際貿易融資離不開同行間的合作,比如結構性貿易融資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銀團貸款,特別是與外資銀行的合作,如何通過合作進行業務創新是中、外資銀行共同面臨的課題,一般來說,同業合作的創新大多屬於吸納性創新,具體採用的方法有直接使用、引進、交義組合或模仿、推廣等。另一種為實際意義的合作創新。其基礎是“分享客戶資源,分散業務風險”。

  3、拓展金融機構的國際業務和金融創新。

  面對國際金融創新的蓬勃發展,國內金融機構要加快推廣最新的融資工具和風險緩釋工具,為開展結構性貿易融資提供有效的物質支撐。我國銀行應積極利用各種資源與力量,通過對各種金融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實現國際貿易融資工具的創新,這對促進我國結構性貿易融資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4、協調商業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結構性貿易融資活動。

  商業性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其市場化和靈活性的特點,大力開發結構性貿易融資的新方案,政策性金融機構則應為其提供有效的風險和資金的支援,在融資方面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結構性貿易融資的發展。

  5、加大結構性貿易融資的宣傳力度。

  目前,國內企業對結構性貿易融資還不是很瞭解,結構性貿易融資的需求方主要還是一些外資企業的駐華分公司。銀行必須加大對其的宣傳力度,讓企業瞭解結構性貿易融資的特點和程式。以便增加該項業務的需求量,使此項業務得到廣泛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