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首場報告會學習心得體會

  繼十八屆六中全會之後,中央宣講團赴天津、西藏、雲南、福建等地開展宣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6年關於中央宣講團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首場報告會的學習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篇1

  一是要深刻理解五大發展理念。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為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階段的偉大勝利,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五大發展理念也是學校事業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學深學透五大發展理念,見諸于思想、付諸於行動。要努力把五大發展理念轉化為思想方法,時時銘記、事事堅持、處處上心,想問題、作決策、幹工作都自覺用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要注重把五大發展理念轉化為工作舉措,破解發展難題、培植後發優勢、增強發展動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切實把五大發展理念轉化為領導能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夫必須在我”的境界,善於領導、分類指導、科學督導、正確引導,把五大發展理念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二是要加快校園資訊化建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和國家大資料戰略,強化了資訊化的重大意義。資訊化已經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對高校而言,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個機遇,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和教育的融合,大力加強校園資訊化建設,為學校改革發展和一流學科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要加強科學研究,做好頂層設計,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統籌推進校園資訊化工作,形成統分結合、職責明確、協調順暢的工作格局。要著力推進資源整合力度、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系統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要加強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資訊採集、處理、傳播、利用和安全能力,更好惠及師生。要以圖書館二期建設為契機,大力提升學校數字校園建設水平,更大限度地服務學校發展。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路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加強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管理型、研發型、運維型相結合的業務精幹、技術過硬的資訊化管理服務隊伍。

  xx談了五點感受:一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並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讓全國人民更加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信念,對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充滿信心。二是要深刻理解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學校“十三五”規劃的制定要結合實際,深入貫徹落實這些理念。三是全會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這為我們高等教育工作者明確了前進的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成為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四是《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全面從嚴治黨樹立了道德高線和紀律底線,從嚴治黨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是實現中國夢的需要,黨員幹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行為上親歷親為,把《準則》和《條例》作為自己的基本遵循。五是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我們要領會精神,深入思考,積極跟進,找準學校自身的目標定位。

  篇2

  全面小康的藍圖業已繪就,民族振興的號角再次吹響。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實現轉型升級發展的一次關鍵性會議,也是實現我們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深刻反映了改革發展的趨勢和要求,綜合考慮了國際國內的形勢和條件,切實迴應了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期盼,為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描繪了巨集偉藍圖。

  如果說三中全會聚焦深化改革,四中全會關注依法治國,那麼五中全會則是著力全面規劃,強調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全會期間,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的說明中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域性的一場深刻變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五大理念統一於發展之中,又各有側重,形成了指導新一輪發展的相對完整的戰略思想體系。

  創新是驅動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堅持創新發展,就是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就是要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和制度環境,不斷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

  協調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著力於解決發展的不平衡性,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強調,“注重發展的統籌和協調。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絡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絡的整體,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它要求我們必須從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絡去把握事物,去認識問題,去處理問題。城鄉聯絡、區域聯絡、經濟與社會的聯絡、人與自然的聯絡、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聯絡,都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我們違背聯絡的普遍性和客觀性,不注意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係,就會顧此失彼,導致發展失衡。”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綜合處理各方面關係,做好補齊短板的大文章,規避“木桶效應”,增強“協同效應”。實現協調發展,要從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四個方面推動。

  綠色是進一步實現跨越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迴圈發展、低碳發展、節約發展、清潔發展,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就是要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只有堅持綠色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有依託,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才有保障。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國邁向民族復興的必然選擇。指出,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堅持開放發展,就是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對外開放區域佈局、對外貿易佈局、投資佈局,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完善對外開放戰略佈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臺灣地區合作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將進一步提升開放發展水平,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共享是發展的目的和歸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建議》將共享列入五大發展理念當中,深刻表明中國的改革發展,始終沒有忘記最廣大群眾的利益,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共享發展,就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如所說:“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可以說,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五大發展理念必將在戰略層面對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產生新的驅動力,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也將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強大引擎。

  篇3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勝利召開,會議研究通過了“十三五”規劃建設,描繪未來5年國家發展藍圖,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鄉鎮最基層,尤其是鄉鎮黨務工作者,如何發揮能動作用,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宣傳好、落實好、踐行好,本人有以下三點膚淺的認識。

  首先,領會好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實質。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函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實質就是要實現全面小康。具體涉及到城鄉及個人切身利益又涵蓋到收入分配、精準扶貧、教育、社保、計生、物價、環保、服務、網路、安全等十大方面,這些都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事宜,這些與民生有關的內容總結起來就是要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也是著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標穩步前進。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就是要重點和領會這些精神實質,抓住“乾貨”。針對鎮實際,在創新發展理念方面,重點要加快培育以獼猴桃、茶葉等新型農業產業,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在產業發展中創新黨建創先工作,科學設定農業產業黨支部,引領農村加快發展。在協調發展理念方面,加快構建全鎮“十八里桃花河谷”、“蒲溪紫筍茶海”兩大產業景觀帶的建設步伐,促進全鎮各項產業的協調發展,加快兩個扶貧生態移民的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問題。在綠色發展理念方面,重點抓好垃圾無害化處理、保護好生態,嚴格查處破壞環境生態環境的行為,抓建設中,堅持做到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在開放發展理念方面,積極解放思路,主動對接與發達縣、市等地區的交流合作,加強在發展理念思維、規劃建設等方面的學習和配合。在共享發展理念方面,堅持做好政策的公開透明,改善服務環境,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項惠民惠農政策的落實,切實保障民生。

  其次,當好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講解員。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業,惠及到我們每一個人。作為鄉鎮基層黨務工作者,要結合當前實施的“民心黨建”工程、宣傳部長上講堂和“四個遍訪”工作,主動沉下村裡去,面向農村大眾,組織召村組幹部會、黨員大會、群眾大會、道德講堂等,面對面、實打實地將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講解給大家聽,將《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講解到每個人心中去,將涉及到農村的收入分配、精準扶貧、教育、社保、計生、物價、環保、服務、網路、安全等十大關心民生領域的新提法宣傳到每家每戶。各村在“幹群連心室”設立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講解辦公室,明確由村“第一書記”擔任講解員,使宣傳、講解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覆蓋農村,深入農民腦海,做到全民參與共建,全民享受政策紅利的大紅包。

  第三,做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落實者。反對空談,強調實幹,注重落實,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抓落實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是領導工作中極為重要的環節,是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黨員幹部世界觀正確不正確,黨性強不強的重要標誌。十八屆五中全會為我們未來五年發展繪好了藍圖,定下了目標,我們基層黨務工作者要抓好這些政策的落實者,推動各專案標的順利實現。要抓好黨員發展,為實現全民小康提供力量源泉。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要求,既要嚴格標準,又要創新發展。要在外出務工優秀人員中培養新苗子,引導發展好農村黨員,充實農村黨員隊伍,提高農村黨員素質,採取向外地黨支部委託培養、共同培養等方式,聯合有效地發展好外出務工人員的黨員發展工作。要建強農村堡壘,打牢全面小康基層基礎。要實現全民小康,重心在基層,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基礎。各項產業發展正迎頭而上,要在產業發展中聯合建好非公有制黨組織,調動各方面力量,正常開展黨組織的各項活動,使黨組織在產業發展、民生服務中發揮引領和核心作用。要發揮好基層戰鬥堡壘作用。選好配強農村黨組織帶頭人,出臺各項激勵工作機制,健強村級黨組織,培訓一批高素質的黨員幹部隊伍,夯實村級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要抓好作風整頓。繼續開展以“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重點的作風教育大整頓,加大鎮村幹部考核問責制度,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堅決查處阻礙小康建設步伐、損害群眾利益、損壞黨和政府形象等方面的違規違紀行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掃清障礙。要協助抓好各項民生事業的發展。在農村,重點要抓好認公路、飲水安全、電力建設、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險、農業直補等惠農政策;信訪、安全、維穩等社會穩定工作。

  總之,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我們黨務工作者“一釘一鉚”、精準發力、持之以恆地抓好落實,牢牢把握輿論宣傳主陣地,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工作態度促進落實的效果,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把各項政策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