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的挑戰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融資方式總的來說有兩種:一是內源融資,二是外源融資。外源融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以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源融資已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源融資已逐漸成為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方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中小企業自身融資實力的挑戰

  各類金融機構為規避風險,在經營中必然設立嚴格的評價體系。我國中小企業良莠不齊,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弱,不能向銀行提供準確完整的財務資料,信用觀念差,抗風險能力弱,還不能完全滿足銀行的貸款條件要求。

  ***1***中小企業信用觀念差。在我國社會整體信用環境缺乏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信用就更加難以保障。由於我國中小企業大多制度不健全、經營管理不規範、經營不夠穩健、風險意識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國中小企業信用觀念差,信用等級低。我國中小企業60%以上信用等級都在3B或3B以下,而銀行放寬物件80%集中在3A和2A類企業。信用不足直接制約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

  ***2***中小企業大多規模小,內部管理不規範,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核心競爭力。在產業分工中,中小企業大多從事附加值較低的加工業,技術含量較低,企業規模較小,裝置工藝落後,環保不達標,產品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部分中小企業內部管理不規範,企業經營管理混亂,經濟效益低下,不能向銀行提供準確完整的財務資料,銀行無法掌握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和資金運用狀況,從而難以開展信貸業務。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經營決策者缺乏明確的發展戰略,難免造成低水平重複建設,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中小企業人才缺乏,難以自行確定合理的融資方式和融資金額。由於《銀行開展小企業貸款業務指導意見》出臺後,各大銀行紛紛將中小企業列為重點貸款物件,為中小企業融資的創業板也在政策上有所鬆動,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市場進一步多元化。中小企業融資時如何選擇適合的融資方式,對人才匱乏的中小企業是大難題。

  :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環境的挑戰

  ***1***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條件不完全適應中小企業現實情況。目前,中小企業證券市場還不完善,進入融資的企業屈指可數,並沒有完全實現其融資的功能。對於海外上市和借殼上市,存在許多不可預計的風險。證券、股票市場的准入資格不是大多數企業可做到的,中小企業從這裡獲得的資金的機會很小。況且2006年10月,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小企業授信工作盡職指引》,成為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基礎。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大型企業、集團客戶融資會逐漸轉向資本市場,小企業往往選擇商業銀行貸款。

  國有銀行雖然積極籌備對中小企業融資,但可能受過去思維的影響,不能很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外資銀行雖不強調企業的規模,但對於企業的經營狀況、盈利水平及管理者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在多數情況下,外資銀行是不會給一般的國內中小企業貸款的。

  ***2***民間融資缺乏相關法規約束。民間融資金額逐年增加,可減輕中小企業對銀行的信貸壓力,轉移與分散銀行的信貸風險。但民間借貸機構沒有在正規渠道登記註冊容易出現風險,缺乏與國家產業調控相呼應的政策指導,民間融資因其資訊滯後及一些行業高利潤的誘惑,極易導致民間資金流入受限制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巨集觀調控的效果,不利於當地產業結構和信貸結構的調整。

  ***3***中介融資機構體系不完善。我國目前設立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雖有2000多家,累計受保企業l9萬戶,但累計擔保金額不過3000多億元,中小企業擔保機構作用發揮不充分。國內擔保機構實際上已形成了多種型別,多種模式共存的局面。但國家目前沒有出臺廣泛適用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管理辦法,擔保機構的行業准入、會計制度、行業管理和風險分散等均不能解決。擔保機構數量不多,從業人員素質不高、規模過小、濫用擔保基金,擔保機構缺乏風險控制手段和分散風險制度。缺乏信用體系,使銀行和企業合作雙方的摩合與信任必須從零開始。因此,對於銀行來說,要防範風險就必須在放貸時慎之又慎。一方面中小企業可抵押物較少,抵押物的折扣率較高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難以找到合適的擔保人,又缺乏必要的信用擔保機構。有超過1/3的受訪企業認為,向銀行貸款最大的困難在於找不到擔保。瀋陽市遼東鑄造廠的訂單一直很滿,但企業始終缺少流動資金,2005年只能將產量由2005年的1.1萬噸降至6000噸。該廠不是沒有抵押物,包括土地和廠房在內,抵押物至少有5000萬元,但竟然連1000萬元的貸款都申請不下來。為了貸到款,往往需要幾十家企業在一起聯保、互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