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專教學管理制度管理專業論文

  企業管理制度執行本身就具有強制性的特徵。沒有過硬的強化手段,有些剛建立的企業管理制度就是一紙空文。一般地講,制度的制定,來自於基層,也適應於基層,為基層服務。因此,建立持久的強化執行方案是完成管理制度最有效的方法。當一種企業管理制度,經過一定階段強化執行後,它就逐漸形成了一種習慣,甚至可以成為一種好的企業傳統發揚下去。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管理專業大學生畢業論文:師專教學管理制度。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師專教學管理制度全文如下:

  一、課堂教學內容的充實

  強化教學內容的理論性。鐵嶺師專是專科生與本科生並存的學校。現有本科專業11個,專科專業50個。本科招生的生源有所改變,課堂表現也表現出諸多的不同之處。本科學生較專科學生在理論課堂中表現出更好的學習自律性,如:課堂紀律嚴肅,認真聽講;能更好地完成教師佈置的課堂資料閱讀作業並從中獲益;能更投入地參加問題討論並能流利表述自我觀點;作業完成字跡工整且能體現出一定的思考過程;課後能主動尋找相關資料進行擴充套件性閱讀。因而本科生的理論課程學習較專科生而言,更為紮實、深入。

  本、專科生的知識面構成也大相徑庭。與專科生相比,本科生經過普通高等中學學習,已掌握相關生物學、地理學、歷史學、物理學等常識性知識。許多專科生感到新奇的知識點在本科生看來老生常談。如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學前衛生學》,人類基因這一知識點作為專科教學的重點章節,師專本科生在高中階段已經系統地學習過,因而教師不必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進行贅述。本科生更希望從教師處得到更多、更新學科前沿性知識。

  二、教學計劃的調整

  適當調整專業技能的教學計劃。專業技能課程多涉及動手能力,對年齡層次較大、零基礎的本科生提出了挑戰。與專科生相比,大多數學前本科的學生雖上課認真聽講,課後投入了更多的學習精力,但是學習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而唱歌、跳舞、彈琴作為幼師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對其未來就業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專業技能課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及內容,集思廣益,徵訂更為適合的專業課教程,充分利用本科生理論知識***如樂理知識***掌握快,動手能力差的特點,編排更為適合的教學、練習時間,讓本科生及早入門,更好發展。

  三、完成選課機制從齊整化向個性化的轉變

  專科院校採用學年制排課機制。學年制最大的特點是按照課程配置,直接發放給學生課程表。學生只能按照學校安排按部就班地上課,沒有自己選課的自由。教學計劃對每一學年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門數、授課時數做出嚴格的規定,優點在於課程設定整齊,便於教務處的統一管理,能較好地保證培養規格和教學質量。缺點在於課程門數開設較多,學生、教師的課程負擔較重;課程模式化嚴重,不利於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因材施教;不利於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科院校以學分制為主。

  與專科院校的學年制相比,學分制以學生選課為基礎展開,學科設定主要分為:專業課程、專業選修課、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四類,允許學生在教務管理系統中,按照一定規則,列出的科目中自主選擇課程、老師等,並自主安排學習程序的一種教學制度。只要能在畢業之前修完相應的學分即可。師專本科選課制的特點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讓學生對自己的大學學習進行自主選擇、自我設計,從而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特長。

  正如原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艾略特所言:“這個制度充滿生機的原則即是自由”。在專科學校向本科院校的過渡期裡,要完成選課機制從齊整化向個性化的轉變,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本科選課管理體系建設,對選課過程中不適應本科選課機制而出現的矛盾與問題進行整合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