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商譽的會計思考論文

  商譽產生於企業的良好形象及顧客對企業的好感,關於商譽的本質,比較權威的觀點當屬美國當代著名會計理論學家亨德里克森在其專著《會計理論》中介紹的三個論點,即好感價值論、超額收益論和總計價賬戶論。這三個論點稱作商譽的“三元論”。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商譽的會計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商譽的會計思考全文如下:

  一、商譽的概述

  ***一***商譽的含義。商譽是指企業在一定條件下,能獲取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具體地說,商譽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為企業帶來超額經濟利益卻無法具體辨認的一種無形資源商譽按其來源不同,分為自創商譽和外購商譽兩種自創商譽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積累形成的能為企業帶來超額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而外購商譽則是在企業合併過程中形成的購併企業支付的價款高於被購併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商譽是能使企業中的諸多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最優質的組合的客觀存在。商譽的經濟含義是: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的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商譽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等一些因素共同作用所產生的。我們通過對商譽的理解,不單單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區分商譽與其他資產,還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什麼是商譽。

  ***二***商譽的特點。通過課本上的學習我們將商譽的特點總結為:複雜性、經濟性

  1、複雜性。所謂商譽的複雜性,是指商譽的形成是有諸多複雜的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資源優勢、人員素質,企業文化決定了企業的經營效率,高科技專業人才的擁有決定了企業發展的方向以及競爭中的優勢。有專家說,商譽是一種智慧財產權,在筆者看來這更像是一種在市場競爭中積累出來的創造性成果,不單單表現在社會各界對於企業的評價上,更是企業發展中的無形中堅力量。

  2、經濟性。商譽的經濟性是指與財產權相聯絡的權利,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客觀積極正而的評價就像是在海上行駛的帆船遇見了一陣東風,不單單為企業的商譽提升了說服力,更是對企業的經營發展錦上添花;反之,經濟效益下滑,甚至可能嚴重到導致企業破產倒閉,因此我國出臺相關法律明確規定,惡意低毀競爭對手商譽的行為屬於侵權行為,屬於業內的不正當競爭,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3、依附性。通過學習我們不難發現,商譽在無形資產中屬於不可確定的無形資產,它不能離開企業而單獨存在,單獨出售。它只有在企業整體出售成交,或整體合併成功後,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在我國企業財務制度中有明確規定,除企業合併外,商譽不得作價入賬。商譽是由企業享有的而且不可分離的權利。企業的商譽是社會或他人包括同業競爭者基於對其生產、經營、服務標準方而品質的總體評價,而這種評價是通過經營者日常的市場交易行為與競爭活動逐漸形成的,是外界對企業的信用與名譽狀況的客觀認同。所以,商譽只能歸屬於某一特定的企業,離開了某一特定的企業就變得毫無價值。

  二、商譽的確認及計量

  ***一***商譽的確認。如何對商譽進行準確的確認,一直以來都是會計界關注和爭論的焦點。通常情況下,商譽由於來源不同被分為自創商譽以及外來商譽,因為存在差異,因此也就產生了不同的計量方法以及確認標準。

  1、自創商譽的確認。所謂自創商譽,就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自行產生的,能為企業帶來超額收益的無形資源。通常情況下不做入賬處理。

  2、外購商譽的確認。所謂外購商譽,是指企業在合併時,合併企業對被合併企業的良好預期,認定其在未來時期內擁有超額收益的能力,在目前會計界的處理中,外購的商譽是可以入賬的,當企業合併雙方對合並價格達成一致時,就可以認為這個價格是被合併企業的公允價值,若這個價格高於被合併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之和,則將差額確認為外購商譽另外,外購商譽滿足相關性的要求。外購商譽是會計報表中不可忽略的會計資訊,對於決策層的決策和考核管理層的業績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二***商譽的會計處理

  1、自創商譽確認的會計處理。第一,自創商譽是企業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自創商譽應當增加所有者權益;第二,計提商譽的減值準備按照我國會計準則的規定,自創商譽的減值應當作為營業外支出,計入當期損益。借記“營業外支出一計提商譽減值準備”,貸記“商譽減值準備”。沖銷商譽減值準備是借記“商譽減值準備”,貸記“營業外支出一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第三,自創商譽的價值重估。企業每隔一個時期要對商譽進行價值重估,當重估沒有差額時,無需調整賬而價值。當有差額時,如果是增值,則借記“商譽”,貸記“資本公積一商譽”,如果是減值,則做相反的分錄。

  2、外購商譽處理存在的爭論。由於我國對於商譽的會計相關管理制度還沒有建立健全,因此在會計界,評估界對於外購商譽的計量確認依舊存在著很多的爭論,本文將諸多學習和觀點總結為以下三點:

  第一,直接沖銷法。商譽是依附於企業而存在的性質較為特殊的無形資產,有很強的依附性,因此應該與企業共存亡,不能對商譽進行無端的攤銷,而應該適當的增加或者減少所有者權益衝減資本公積。

  第二,分期攤銷法。商譽的價值是隨著企業經營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不具有長期穩定性,應該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進行合理的攤銷。而不是將商譽進行定期定量的設定,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產生的效益進行合理的分攤。

  第三,永久保留法。商譽是依附企業存在而存在的,只要企業還在經營,商譽就繼續存在,除非企業倒閉或者被兼併,商譽才可能消失。因此,商譽具有無限的壽命,不應該被攤銷,對於商譽的攤銷是武斷的,而應該永久保留。

  三、我國商譽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

  ***一***我國商譽上存在的問題

  1、商譽對於我國很多企業而言是一個新鮮的層而,很多企業經營者對他的認識並不是很到位,往往忽視了對商譽的應用以及管理維護,因此導致了很多無形資產流出企業

  2、目前我國尚未出臺較為完整的關於商譽的管理、確認的會計相關管理制度,很多時候容易在企業中呈現出一種各執己見,隨心而計的現象。因此,產生了很多不合理的現象,使得企業管理者進行計劃制定時受到干擾

  3、對於商譽的管理,現有企業聘請專業人才對本企業的商譽進行科學的維護和創造,很多時候沒有讓企業的潛在能量發揮出來,甚至有時還浪費了企業的寶貴資源。

  ***二***相關解決建議

  1、企業經營者應當加強自身的素質,與時俱進,積極配合時代的發展做出與時俱進的決策,不浪費企業的每一份資產,爭取將企業的資源做到優化配置,達到企業利益最大化

  2、我國會計部門,應該根據我國多數企業的特點制定出相對適合我國企業發展趨勢的準則,對商譽的確認制定出一個統一的標準,重構商譽會計理論框架

  3、加強商譽的後續管理工作,並不是說一個企業有了商譽就可以高枕無憂,坐等商譽為自己的企業創造利益,因此管理人員應該聘請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對企業的商譽進行維護和管理,使商譽的發展匹配企業的發展節奏,不斷地創造價值。

  四、結束語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商譽在我國自產生以來,在各界備受爭議,尤其是在確認和計量方而,存在著諸多問題以及分歧,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形成,並不斷走向完善。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的競爭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手段,相應地,無形資產在企業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及其成果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我國會計法規中關於無形資產的規定也從簡單到複雜,順應了無形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地位從不重要到重要的發展過程,不斷取得了認知上的進步。隨著會計改革的深化,我國對無形資產的核算也逐步規範化,尤其是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頒佈,使得無形資產的核算更加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