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輔導員的選聘模式與職稱評定體系的若干思考論文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是最基層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輔導員職業生涯管理成功與否關係到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大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的穩定及社會和諧。高校輔導員職業化是一種發展趨勢,是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校輔導員的選聘模式與職稱評定體系的若干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校輔導員的選聘模式與職稱評定體系的若干思考全文如下:

  摘 要: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輔導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在選聘過程中,很多高校是以“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為標準,以期把德才兼備、樂於奉獻、熱愛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人員選聘到輔導員隊伍中來。但在職稱評定體系中,卻一直沿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稱評定的辦法。這種做法,未能充分體現輔導員工作的性質和特點,也未能充分體現分類管理的原則,有失公允。本文針對這些特點,對高校輔導員的選聘模式與職稱評定體系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選聘模式;職稱評定

  一、高校實行的輔導員選聘模式分析

  當前,很多高校在實施輔導員崗位選聘前,並未進行有效的任職資格分析,也未能採取合理的選聘選拔方式。這導致選聘工作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有些學校過分注重學歷、學業成績、工作經歷等外在條件而較少考慮包含個性特徵在內的綜合素質,甚至將外在條件當作決定性條件,出現了“人一崗一組織”不匹配的現象,流動過於頻繁,給學校的管理造成了較大的消極影響。因此,必須對現有的輔導員選聘模式加以改革,以適應新時期學生工作的需要。

  1專業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心理疏導或職業生涯輔導能力、工作技巧。輔導員在當前形勢下更需要弘揚時代的主旋律,保持思想政治的敏感性;當今社會對職業化、專業化呼聲日益高漲,需要掌握心理疏導或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能力;同時必須具備學生工作方面的理解力,掌握一定的學生工作技巧。

  2服務意識。能正面看待學生,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主動接近學生,瞭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關心、愛護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各項服務和支援;在分配獎學金、助學金等問題上,堅持一定的原則性,做到公正、公平、公開;現在的學生比較有個性,逆反心理強。要有顆包容的心來面對他們,不能封殺他們。

  3職業忠誠感。由於職業的特點,輔導員經常需要犧牲休息時間,很多問題也不是一蹴而就能解決的,要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工作技巧,潛移默化地教導學生;輔導員收入比其他崗位差得多,付出與工資報酬不成比例,工作量也大,要有淡薄名利之心,對職業充滿激情。

  4創新能力。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要敢於打破常規,善於推陳出新,配合學校工作組織或指導學生開展有品位、有意義的活動,這就不僅僅要有創新思維,更要有這方面的實踐能力,能夠把思維轉化為行動。

  5溝通協調能力。針對大學生思想和心理特點,要善於進行個別談心和說服教育;在工作中要有思想主見,並能正確闡述自己的主張;在執行學校政策時,要跟領導或學生進行多方面溝通;隨著網路的發展,輔導員同學生溝通的平臺也在發生了變化,輔導員要拓展自己的交流方式,如利用網路等;要能進行有效溝通,妥善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控制影響範圍。

  6計劃組織能力。要能分配好所面臨事情的輕重緩急,提高工作效率:對學生群體進行分類管理,區別對待:要懂得授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在開展活動前,能進行周密的計劃,保證活動的條理性及可行性,做好分工,以提高活動的效率及影響力;活動結束後,能夠及時總結。

  7問題解決能力。要解決好學生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資訊收集能力,區分問題現象及本質,並進行綜合分析,並在解決問題前做好各方面的預案,在解決問題時要能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8持續學習能力。面對學生需求的多元化,輔導員必須具備有廣博的知識體系,如人文知識等;不斷加強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研究學生工作,掌握新規律;主動了解當今社會的熱點、焦點問題,特別是與學生所學專業有關的各方面資訊;善於把自己過去工作中的經歷、體會加以提煉、總結,運用到現在的實際工作當中:加強專業學習。包括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

  9心理調適能力。輔導員工作壓力大、繁雜、瑣碎,在執行學校某項規定時,很有可能會夾在領導與學生之間,兩頭受氣:在學校中的地位比較尷尬,學校重視不夠,但卻非常重要:輔導員自身也有生活,生活中也有不如意的事情等。這些都會對輔導員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因此,要求其必須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及調適能力,不能把情緒帶到工作中,儘量保持樂觀、開朗。

  當前,輔導員的職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由過去的純粹管理向今天的服務和管理轉變,更加突出“一切為了學生成長”的個性培養,因此服務及管理技能、服務及管理素質對輔導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當今社會資訊更新非常快,輔導員要有終生學習的觀念,持續學習能力不可丟;由於輔導員的職業枯竭及學生的師源性心理問題引起了杜會的廣泛關注,輔導員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

  二、高校輔導員職稱評定體系的主要內容

  高校輔導員作為教師隊伍的一個分支,其工作內容亦為指導學生、培養學生。輔導員與授課教師具有不同崗位、相同價值的特點,其職稱評定體系應與教師職稱評定序列接軌,都按照講師、副教授和教授等職務進行評定。

  1、輔導員職稱評定的原則

  依據中央《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等檔案精神,高校輔導員的職稱評審工作應堅持客觀公正、民主公開、德才兼備、突出工作實績、聘任高階職務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能力的原則,依照法定的許可權、條件、標準和程式進行。高校輔導員的職稱層級分為見習助教、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五級。其中見習助教、助教為初級職稱,講師為中級職稱,副教授、教授為高階職稱。

  2、輔導員職稱評定的條件

  輔導員職稱評定條件的設定是本研究的重點。職稱評審設有通用條件和特定條件。通用條件包括輔導員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養,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水平的考試成績,接受與思想教育有關的培訓,授課內容和課時,年度考核等專案,同時還確定了不得申報的准入門檻等。而特定條件則針對講師、副教授、教授等不同的職務進行不同的條件設定。如學歷、工作年限、課時、研究成果、工作業績等。職稱評定體系的難點則體現為輔導員職稱評定條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及其他專業課教師職稱評定條件的協調,這裡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論證。

  3、輔導員職稱評定的機構

  設立省高校輔導員職稱資格評審領導小組,該領導小組由省人事廳、教育廳的分管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以及省內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術帶頭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履行具體的組織、協調工作。

  同時設立省高校輔導員中級職稱資格評審組和高階職稱資格評審組,按照規定的評審許可權、範圍、條件、標準和程式對申報人進行能力評審和職稱評定。

  4、輔導員職稱評定的程式

  輔導員職稱評審工作每年進行一次。高階職稱的評審工作須經過以下程式:個人申報一成果展示一院系考核一科研成果鑑定―評審一複審一公示一審批。對於申報破格晉升者、成果共用發生爭議者、送審

  材料與實際工作有出入者、成果與他人雷同需要甄別者等情況,職稱資格評審組可要求申報人到會答辯。

  根據以上設定的內容,輔導員職稱評定體系將構建一個完整又有詳細細則的框架,對專職輔導員的配備及選聘,要求及職責,培訓和培養,管理和考核都應作出明確的規定。關於職稱評定,則建立輔導員職稱評定小組,實行崗位單列、序列單列和評審單列,推動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職業化、專業化和專家化。

  三、構建高校輔導員職稱評定體系的可行性分析

  1、各方重視。上至教育部,下至各省教育廳都充分重視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問題,都希望能進一步引導輔導員向職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促進輔導員隊伍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對此,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下達了多項檔案,全力為高校輔導員的培養和發展建立良好的保障環境。規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稱評審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2、眾望所歸。第一,本評定體系單列,將使輔導員的職稱評定更契合輔導員的實際,相對降低其評定的困難度。這是廣大高校輔導員所一直呼籲和期盼的職業公平待遇。第二,對於輔導員們的管理者來講,搬掉阻攔輔導員職業發展的大石頭,輔導員的發展路子更加平坦寬暢,而在良好的生存環境下,輔導員在工作時將減輕一部分心理壓力,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相信這是管理者們非常樂見的結果。第三,對於學生來講,一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前程充滿期待的老師,才是真正的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3、吸引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選擇日趨多樣化,高階人才在選擇自身發展道路的同時必定會考慮所選職業的發展前景。如果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前景看好,將會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這將為切實地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是一支富有戰鬥力和生命力的隊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這是對其工作的高度肯定。但是,只“埋頭拖車”的狀態已無法滿足目前社會的發展要求,為輔導員隊伍的長期發展設定良好的平臺,提供有保障性、發展性的制度環境,必將有力推動輔導員隊伍向職業化、專業化的道路邁進。

  參考文獻:

  [1]薛冬雪.高等學校學生輔導員工作的新思考[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03.03

  [2]白潤娥.我是怎樣做輔導員工作的[J].雁北師範學院學報,1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