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治理視角下村級財務管理的考量與創新論文

  在現代企業管理當中,財務管理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和制約性都很強的系統工程,它是通過價值形態對資金運動進行決策、計劃和控制的綜合性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治理視角下村級財務管理的考量與創新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治理視角下村級財務管理的考量與創新全文如下:

  1987年頒佈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標誌著中國農村村民自治進入制度化運作時期,村民委員會是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村民自治的組織基礎,也是村級財務的一級核算單位。村級集體財產是全體村民所有,村民委員會代表全體村民對集體資產、集體財務進行管理。村級財務管理是關係到基層農村群眾根本利益的最直接體現,也是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在當下我國農村社會進人全面改革期,進一步加強村級財務管理體制的完善與創新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

  一、治理視角下村級財務管理的考量

  從概念上看,“農村財務管理”是一種活動,它是指對直接歸農民集體佔有、管理的各種資產所發生的一切收人的使用、分配等財務活動的核算、計劃、監督與控制。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集體性與個體性。村級財務管理的是集體財產,但它也涉及全體農民的根本利益。二是主導性與參與性。村級財務的管理者是村民委員會,由其主導對村級財務進行審計、核算,但農民享有監督權與參與權。三是過程性與結果性。集體財務管理既涉及對集體資產或資金的使用及使用過程進行的表決和控制,也涉及對集體財務活動結果的監督和評估。可以說,集體財務管理關乎村莊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關乎村民們的根本利益。

  二、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治理困境及原因

  近些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以及農村社會綜合改革的推進,農村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的社會現象及問題***如空心村、社群化等***。以往傳統式的村級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並且暴露出眾多弊端。如村級會計賬簿資訊不真實、村集體財產莫名流失、村級財務不公開、村集體“三資”私人化等現象,在全國各地層出不窮,不但阻礙了新農村的經濟與政治建設的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黨群、幹群關係,進而破壞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1.現有財務模式的主導性、干預性過強。

  整體上看,農村村級財務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種模式:村賬村管、村級會計委派、村賬鄉管、村級會計委託代理。四種模式雖然管理成本、機制上各有利弊,但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均有一種向上的傾向性,是一種集體主導式財務模式。這種模式忽略了村級財務的基本屬性—集體屬性,導致村級財務在計劃、核算和審計中,未能充分採納村民意見,並與村民協商與互動,使村民對村級財務產生一種模糊的印象。村級財務的集體屬性決定了它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有村民的參與、協商與互動,“村民知曉且參與村級財務”是培育互動式財務模式的核心。

  2.村民主體性缺失,財務審計的參與率較低。

  徐勇教授認為,“作為經濟主體的農民,應該更加關注切身利益,關注村務管理,關注基層幹部的行為方式,即要求更多的政治參與”。一村級財務關係到村莊的發展,關係到每一個村民的切身利益。理論上說,村民應該積極參與村級財務的核算與審計;但在實際上,村民的參與率處於較低的水平。在村級財務的管理中,村民的主體性地位缺失導致了較低的參與率。

  3.管理機制不健全,導致村級財務管理混亂。

  2013年中央一號檔案強調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財務預決算制度,加強收人管理、開支審批、資源登記等工作”。雖然各村根據自身實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還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使村級財務管理機制屢屢出現銜接不夠、落實不到位、脫離實際等問題,最終導致村級財務管理出現各種混亂現象。根據調研經歷,農村村級財務混亂主要體現有集體資產進出登記資訊不全、主管村幹部隨意報賬、會計記賬不嚴格、大筆資金不入賬等。村級財務治理結構不合理,造成了財務活動的失序狀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政經合一,難以建立完善的財務審計制度。一般來說,村委會配備專門的會計人員,但由於農村人才資源的缺乏,常常由村幹部兼任,這就導致了農村政治、經濟的二合一體制,在根源上就難以建立完備的財務審計制度。

  三、創新村級財務治理機制的建議

  村級財務管理目標是建立一種責權利明晰、民主科學、規則完備、運作高效的村級財務管理運作機制。因此,村級財務首先是治理,而不是管理。創新村級財務管理機制要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完善和創新村級財務管理機制,建立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多樣化的村級財務管理模式。

  1.轉變觀念,創新村級財務管理方式。

  思想觀念決定行為模式。村級財務管理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內容,其管理方式與農村治理方式有著內在的關聯性。創新村級財務管理方式首先要轉變觀念。對於處於改革期和轉型期的農村社會來說,以往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要求。首先,引人治理的理念,在村級財務管理中樹立“參與、責任、透明、合法”等觀念。村級財務管理是一項公共性活動,涉及村集體及全體村民的切身利益。新時期村級財務管理將更加複雜和系統,更需要多元化的治理,而不是傳統的簡單的管理。

  治理視野下的村級財務管理更加強調村民的參與、財務管理的規範性與合法性、財務賬簿的公開與透明、村級財務的責任制。其次,在轉變觀念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效村級財務管理方式。在有些較大的行政村,可以嘗試將村級財務管理權下放至村民小組,實行“村小組”一級的財務管理。可以在有條件的行政村嘗試建立村民財務委員會,與村委會、村黨支部並立,實行“黨務一行政一財務”分開治理,提高效率和公開性。

  2.建立民主導向的村級財務管理體制。

  村級財務管理問題是農村基層民主中的重要一環,是廣大農民最關心的問題,它影響著農村基層民主的發展,關係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建立民主導向的村級財務管理體制可以促進和提升財務管理的透明性和公開性。所謂民主導向就是指村級財務管理不僅要對鄉鎮等上級政府部門負責,更重要的是要對全體村民負責,因為村級財務不僅是村集體的財產,也是全體村民共同擁有、享有的財產。在財務計算、核算、審計和評估中,要吸納村民代表參與,廣泛徵求村民們的同意,與全體村民協商,以互動的方式推進村級財務的科學化管理。

  一是可以加強村民代表大會、村委會等組織形式對村級財務的審計功能,將村級財務報表審計列為村民代表大會和年終總結大會的重要議程,增強村民們的財務審計能力。二是在行政村或村民小組一級建立財務監督委員會、財務監督小組或財務監督代表等機制,拓寬民眾參與村級財務審計與核算。三是定期將村級財務予以公開,在村委會、村中顯要位置予以張榜公佈,接受全體村民的監督和評估,並建立日常化的村級財務信訪制度,接受全體村民的質詢以及詢問。四是加強村黨支部對村級財務的監督功能。建立“村民、村黨支部、財務監督委員會”等多元主體的監督體系,在參與核算和審計中強化村級財務管理的民主導向,促進其民主化、管理制度化。

  3.健全機制,強化村級財務管理新常態。

  村級財務如果管理得當、運用科學,不僅可以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村莊公共事業建設,而且會提高全體村民的經濟收人及公共利益。這均取決於村級財務管理的制度化與規範化,它是新時期農村村級財務管理的新趨勢和新常態。一是建立健全規範的賬簿制度。嚴格按照《會計法》,科學設立總賬目和明細賬目,細化資金流,對每一筆賬都要詳細做好賬目,保證賬簿的清晰、仔細和規範,同時要實行嚴格的發票報賬衝賬制度,杜絕村級財務的私人化、集團化。二是建立健全財務核算和審計制度。依託村兩委,建立專門的村級財務核算和審計組織,定期對村級財務進行審計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以客觀、公正地評估村級財務管理能力,提升村級財務評估的科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