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河道管理論文

  河道管理是一項涉及面廣,艱鉅複雜、規模巨集大、意義深遠的系統工程,要從思想上、行動上高度重視,堅持科學發展觀,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淺談河道管理

  摘要: 我國工業企業的發展、城鎮化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和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對河流水環境的破壞加劇,河道管理現狀不容樂觀,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較多,因此必須得把河道的管理和生態治理提到日程上。文章淺析闡述了當前河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根據這些問題,需要採取的措施來進行討論研究。

  關鍵詞:河道 生態治理 管理

  引言

  河道管理是一項涉及面廣,艱鉅複雜、規模巨集大、意義深遠的系統工程,要從思想上、行動上高度重視,堅持科學發展觀,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由粗放管理向科學管理轉變,由單純的工程管理向工程設施、水域岸線資源等全方位管理轉變,充分認識到保護河流實質上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提高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護河流的自覺性,嚴格遵守河流發展演變的客觀規律,規範和約束人類行為,實行統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學管理,大力加強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建設,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統籌兼顧,全面規劃,完善法規,嚴格執法,加強監管,明確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功能定位,制訂實施相應的開發、保護方案,科學、規範、有序的開發利用河流資源,充分發揮河道的綜合功能,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流域可持續發展,保持河流充滿生機活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一、河道管理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河道是水資源的載體,是行洪的通道,是生態的屏障,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對河道的侵害日益嚴重,一些地方不尊重客觀規律,盲目追求經濟利益,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取GDP增長,人與河爭水,人與河爭地現象時有發生,水域、灘塗、岸線開發無序。

  ***一***河道管理工作不到位

  國家相關法規的設立和管理體制的設定,使大小河流長期處於幾個部門的共同管理,形成職能交叉、配合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等管理格局,體現在城區主河道、偏遠地區的小支流上超標排汙,偷倒垃圾,汙染河道水體、生態,人為損壞堤岸、河道景觀設施,點燃河道荒草圈地種菜,攀折河邊綠化帶花木等等,有禁無止。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城市公用設施管理條例》等法規都有明文規定,但類似事件還是接連發生,難以根除。究其原因,都是管理不統一,管理責任沒有落到實處,管理措施銜接不上,相關部門各自為政制約依法管理河道。

  ***二***亂佔河道建房的現象比較突出

  近幾年市民在河道邊建房、建下煤槽的較多,直接危及到行洪暢通。究其原因:一是河道管理監管不力,對違章建築沒有實施有效處罰;二是在老百姓宅基地審批上,有的將河道管理範圍***護堤地***批給老百姓建房,老百姓認為有了土地部門的許可,不管河道不河道,只要能建就建,在河道邊打樁建房,甚至拆河堤建房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河道汙染嚴重

  由於人類的活動, 河道汙染日益嚴重,從汙染源上看,河道汙染主要包括點源汙染、面源汙染和內源汙染;從汙染物上看,主要包括有機汙染和N、P等營養鹽汙染。河道水質惡化既是一個水汙染問題,也是一個水生態失衡的問題。目前河道渠化改變了天然河道的地形地貌,使河道植被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也不利於微生物附著和微型動物棲息繁殖、高等動物生存;河道形態、結構均質性使河道水流多樣性消失;河道裁彎取直使河道水流加速,不利於各種生物棲息;而河底和岸坡硬化切斷了水土營養交換,使河水成為孤立於土壤之外的系統,無法獨立支撐複雜的水生生物群落。以上因素導致河道生境的惡化,生態鏈斷裂、生態網格結構破碎、生物多樣性消失,河道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規模降低,當有機汙染和N、P等營養鹽進入河道,超出河道自淨能力時,就會導致河道生態鏈斷裂,系統失衡甚至崩潰。

  ***四***圍河造田削弱河道管理職責履行

  近幾年,一些地區不考慮損毀土地地理條件,也不進行復墾可行性論證,借用國家土地復墾政策和資金,違法自然規律圍河造田,實施移民搬遷,佔用護岸地、護堤地並向河道內延伸,使河道灘塗溼地萎縮,河流沼澤化程序加快,地表徑流調蓄困難,水生動植物資源衰退、種類減少,汛期人傷房毀等惡果,嚴重削弱了河道管理職責履行。

  二、生態治理相應對策

  ***一***轉變管理模式,實現生態型管理

  管理者轉變理念,轉變管理模式,要從傳統的單一資源管理轉向系統資源管理,實現生態資源開發、生物保護、環境規劃統一協調的生態型管理模式,以達到區域資源、生態系統以及景觀格局的更有效、綜合的管理。建立河道管理地方政府首長負總責,河道流經區域黨政主要領導負主責,當地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的河道管理機制。河道管理必須依靠各鄉鎮及有關職能部門的力量齊抓共管。建設部門在進行城鄉建設規劃時,應積極配合河道主管機關抓好城鄉防洪規劃,並不得審批佔用河道管理範圍內的一切建設專案。土地部門在審批涉及河道的建設用地時,必須首先徵得河道主管機關的同意後,方可按土地使用審批程式履行審批手續。

  ***二***規範河道採砂管理

  強化管理力度,嚴厲打擊無證採砂、違法採砂,針對目前存在的棄渣濫堆放現象要加大清理力度,同時,對違章採砂的違法行為應予以嚴厲打擊並制定相應的措施。對開採河段內劃定的禁採區、限採區要嚴格執行,對接近生活區的採砂船隻要實行夜間禁採;採砂許可證要統一驗審、換證;全面開展采砂管理費的收取工作;簽訂採砂公司管理責任書,理順主管部門與採砂公司、採砂戶之間的關係;分篩式採挖船隻改為統採式,對採砂船隻建立檔案編號;利用群眾和鄉鎮力量對違規採砂行為進行監督、舉報,幫助調查取證。

  ***三***結合生態城市建設,切實抓好水環境綜合整治

  1.解決水汙染,為了對我國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解決水汙染。水汙染是長期的不重視以及相關措施不到位導致的結果。我國相關部門要積極採取應對措施,要儘可能的加大相關保護水資源的宣傳並對汙染水源的相關責任人進行嚴厲處罰。

  2.完善排水系統,水環境的綜合整治在城市內部則表現為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首先,要根據城市的地形地勢對地下水道的鋪設進行一個全面合理的安排;其次,要通過對地面道路的翻新以及綠化面積的擴大來遏制下雨時水流的猛漲趨勢;最後,要將城市的排水系統與大江大河的清汙工作結合起來,實現排水效果的最佳化。這是我們當前十分重要的目標也是實現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必要環節。

  ***四***保護河道,建設生態河流

  要從維護河流健康、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河流和諧發展的高度出發,加強河道保護,規範人類行為,嚴格遵守自然規律,堅持預防為主,超前監管,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河流的各種資源,切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建設生態河流。一是合理確定河流、湖泊、溼地的生態用水量,統籌生活、生態、生產用水,建立生態用水保障機制,保證維護河流自然功能的基本生態用水。二是把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到河道建設專案的各個環節之中,實現工程生態化。

  三、結束語

  河道在排水和防洪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強水資源管理、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整個流域、乃至整個社會在發展中適應氣候變化,進而走上社會、經濟和河流生態系統與氣候系統協調發展之路,保證防洪安全、水資源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河道安全,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參考文獻:

  [1]王小紅,王蘇傑.對加強河道管理的思考[J].陝西水利,2011,04.

  [2]樂茂華,劉軍,胡和平.深圳市河道生態修復理念及其治理技術[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0,02.

  [3]王春燕,王靜.試論加強山區河道管理的必要性[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0,0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