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中的財務管理論文

  “後勤”,是後方勤務的簡稱。它產生於軍隊,是一個軍事概念和軍事術語。現在,“後勤”一詞的涵義逐步擴大,並已被民間廣泛使用,“機關後勤”、“學校後勤”、“科研後勤”等的提法紛紛出現。後勤已成為服務性部門和工作的代用語。 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後勤”一詞的使用已從軍隊擴充套件到機關、學校、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等各種社會組織。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高校後勤改革的方向是實行社會化。1999年6月15日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朱鎔基又提出了“要把後勤從學校剝離出來,實行後勤服務社會化,鼓勵社會力量為學校提供後勤服務”。《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指出“加速學校後勤工作社會化改革,精簡分流富餘人員。”“爭取3-5年內大部分地區實現高校後勤社會化。”從此,後勤社會化成為高校後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內容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淺談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中的財務管理全文如下:
 

  摘 要:在高校後勤管理體制改革的過渡時期,校級財務部門在改革的過程之中,研究高校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財務管理問題,尋求理想的財務管理對策,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逐步建立一套科學的財務管理模式,使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促進高校後勤的真正社會化。

  關鍵詞:高校後勤;後勤服務社會化;財務管理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後勤現行管理體制已經難以適應高校發展的需要。長期以來,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學校辦社會的後勤服務體制,使政府和學校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嚴重地阻礙了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後勤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最終目標就是使後勤部門脫離學校走向社會,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之中,按照企業方式運作,成為獨立的後勤經濟實體。目前,各高校的後勤改革已經起步,成立了後勤產業集團,但後勤的財務運作並沒有同學校完全脫離,還享受國家的經費補助,處於一個過渡時期,作為校級財務部門在這次改革中如何加強財務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項改革的程序。學校財務部門應在自身的職能範圍中,認真研究高校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財務管理問題,尋求理想的財務管理對策,逐步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財務管理模式,為促進高校後勤真正走向社會,參與市場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做好後勤經濟實體資產界定,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要確保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順利實施,前提是要做好後勤資產產權制度的改革。後勤的資產是在過去辦學過程中,通過國家撥款購置形成,或利用學校提供條件取得,均屬於非經營性資產。為做好產權制度的明晰,將後勤資產從高校中劃分出來,校財務部門要會同有關單位對後勤資產進行清理、評估和界定。

  首先,要對後勤改革前的裝置資產進行認真全面的清查核對,核實後勤經濟實體各項裝置資產的種類、數量、價值,作好財產登記,並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評估。按照評估後後勤經濟實體佔有資產的實際價值辦理資產轉移手續、進行產權界定、按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原則,明晰產權關係,簽訂國有資產租賃合同。

  其次,對後勤經濟實體使用學校的房產和土地按有關規定進行價值評估,可將此作為學校對後勤實體的投入,按雙方合同以租賃關係給後勤實體使用。

  最後,對後勤原有的往來款項、債權債務、各項流動資產進行核對清理,劃分歸屬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正確的帳務處理。

  二、指導後勤經濟實體的財務管理工作

  後勤社會化改革之後,學校財務部門應從過去對後勤財務的直接管理中脫離出來,轉變為對其進行巨集觀上的業務指導。現階段,學校財務部門應履行學校支援後勤經濟實體的責任,指導幫助後勤經濟實體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基礎工作:

  首先,高校財務部門具備一套完備可行的內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而後勤經濟實體由於處在改革初期,財務管理環節比較薄弱。因此,學校財務部門應積極主動的幫助後勤經濟實體建立適應現代企業的內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健全崗位責任制,使後勤經濟實體的財務活動科學、規範。

  其次,高校財務部門應指導後勤經濟實體的會計核算業務,幫助其建立科學的會計核算體系,執行國家規定的會計科目,編制符合國家要求的會計報表,並對其定期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在具體業務上經常進行督促檢查,提高後勤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最後,學校財務部門還應主動幫助後勤經濟實體爭取稅務部門對後勤企業的稅收優惠,在政策上正確使用國家對其的扶持減免,從而降低後勤經濟實體的有關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三、幫助後勤經濟實體逐步實行成本核算

  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之後,成為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必須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實行成本核算。高校後勤是從高校這個事業單位中分離出來的,因此成本觀念淡薄,長期以來,高校後勤的所謂成本是不真實的,他所佔用的大量資產是無償使用,不付使用費,也不計提折舊。改革之後的後勤企業,應實行企業化管理,嚴格按會計制度要求規範會計行為,實行全面成本核算。

  首先要幫助後勤實體建立成本核算體系。成本核算體系分為收入、支出、管理三部分,在收入方面,財務部門要幫助後勤實體積極組織收入,高校後勤社會化初期,學校應將後勤能承擔的一切服務專案讓其承擔,逐步引入招標機制,促使後勤提高競爭意識,轉變經營服務觀念,轉換經營服務機制,努力增加收入,並把住收入源頭,防止收入流失。

  在支出上,要指導後勤嚴格執行支出預算計劃,杜絕計劃外不合理開支,努力壓縮成本。成本管理上要認真執行國家的成本開支範圍的規定,按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合理確定成本專案,保證成本真實正確。其次要幫助後勤實體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後勤實行企業化管理之後,應參照企業會計制度進行核算,成本核算上要依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執行相關企業會計制度,進行成本核算。在成本核算過程中,後勤實體還要建立固定資產折舊制度。固定資產折舊是企業成本核算的重要內容,後勤實體要按國家規定的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提取固定資產折舊費,折舊方法要報校級財務備案,提取的折舊費除上交學校作為使用固定資產的補償外,還有利於企業的裝置更新改造。

  四、加強對後勤經濟實體的財務監督和審計

  後勤經濟實體實行企業化管理後,學校財務部門應掌握後勤經濟實體的經營運作方式、執行的會計制度、會計核算方法等,並協助審計部門加強對後勤經濟實體的指導監督和審計,提高後勤經濟實體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水平。

  在後勤改革的過渡時期,後勤財務仍是學校的二級單位,這個時期學校應繼續執行財務監督職能,校級財務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後勤實體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狀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正建議,督促後勤實體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完善會計核算和成本核算體系,逐漸向完全企業化管理過渡。學校的審計部門在這一時期也應加強對後勤實體的審計監督,對其會計賬目、會計核算、會計報表、使用學校財政補助情況等進行審計,這種審計是對後勤實體財務的一種監督體制,不是對其經營方式和內部管理的干預,其目的是瞭解發現後勤經營活動中存在問題,幫助後勤實體儘快適應市場經濟。審計部門還要建立後勤實體負責人離任審計、工程立項、工程預決算、校內單位承包工程審計制度。在後勤社會化改革後期,後勤財務脫離國家財政補助完全獨立之後,這種監督體制才能做出相應調整。

  五、實行後勤會計委派制建立財務通報制度

  高校後勤會計委派制是高校後勤管理體制改革過渡時期出現的新事物,由於後勤財務機構仍是學校的二級財務單位,使學校有權向後勤實體委派會計。學校對後勤實體的會計委派就是由學校財務向後勤實體財務機構委派財務負責人或主管會計,具體負責後勤實體及下屬各中心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履行會計監督職能。委派會計的工資、獎金等福利待遇均由學校支付,不參加後勤企業的利益分配,改變了會計人員對所在單位的依附關係。實行會計委派制有利於學校後勤資產的保值不流失,有利於保證後勤企業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同時也有利於後勤企業的健康發展。當後勤完全脫離學校以後,學校應停止會計委派。

  在實行會計委派制的同時還應建立財務通報制度,現階段,後勤實體財務在很多方面與學校保持著諸多聯絡,因此有必要在校級財務與後勤實體財務之間建立財務通報制度,後勤實體財務應按會計制度要求,及時向學校財務部門報送真實、準確的會計報表及財務分析,重大財務事項要及時向校級財務部門彙報。

  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對現行高校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提出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財務部門在改革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正確處理維護國家利益、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和支援後勤社會化改革的關係,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辦法,保證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促進高校後勤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實現高校後勤的真正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