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淺議論文

  。防止和減少網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對於維護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網路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淺議》

  [摘要]:文章首先分了網路對大學生的積極與消極影響,然後針對網路與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提出了網路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最後提出了積極構建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陣地和渠道,讓大學生健康上網的一點個人想法。

  [關鍵詞]:網路;大學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6908***2008***1020031-02

  21世紀網路時代已經到來,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工作、學習、人際交往的重要的一部分,極大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交往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我們的價值觀念、文化傳統。我們必須以積極的、建設性的態度來看待網路時代的到來,它在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給人類的倫理道德、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衝擊。大學生作為社會生活中文化程度高、思想比較活躍、善於接受新事物的群體。在中國網路的發展過程中,大學生始終都是網路使用的主體和先鋒。因此,網路對大學生的認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和行為方面造成了直接的影響,在網路時代瞭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防止和減少網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對於維護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網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網路是一柄“雙刃劍”,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它給大學生帶來了歡樂和希冀,另一方面,它又給大學生帶來了痛苦和挫折,引起了大學生的心理困惑。

  1 積極面

  ***1***匿名社群有助緩解心理壓力,維護心理健康,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網路搭建了虛擬社群,為學生提供了不同於現實環境的全新途徑和釋放情感能量的空間。學生在網路中可以匿名自由行為,按照自己的情感和意願去表露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說自己想說的話,和自己情趣相投的網友交往,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放縱”自己的情感,與網路中志同道合的網友自由交流,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諸多限制,增進了人際情感交流,對於現實生活中比較內向、過於抑制自己的大學生在網路中鍛鍊和培養自己的膽量,磨鍊自己的性格,抒發內心所壓抑的情緒和不滿。這些對於大學生情緒情感的完善、發展、豐富有著積極的意義。

  ***2***網路的平等化社群,凸顯自我意識。網路中人人平等,其無中心化的特質能夠增強大學生的平等意識和民主觀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表現出大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支配性。

  2 消極面

  ***1***網路沉溺,無心學習。不少學生通宵達旦玩網路遊戲,在網上流連忘返。對學習沒有興趣。白天上課精力不集中,甚至在課堂上睡覺。學習成績下滑,考試不及格,甚至被學校勒令退學。長時間接觸網路導致感知能力下降、生物鐘紊亂、食慾不振等生理反應。

  ***2***虛擬空間,淡化道德觀念。網路的虛擬世界是匿名的,隨時可以通過變更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學識以達到滿足自己最大虛榮心的目的。因此,網路世界缺少了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觀念,網上的道德規範是非強制性的。一些學生把在網路世界裡可以任意妄為的思想和行為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他們特立獨行,與現實生活中的朋友無法真心相處,視感情為遊戲,道德觀念被淡化。嚴重者會發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亂。出現心理危機,從而導致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礙。

  ***3***自我封閉,認識事物單純,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網路人際交往容易導致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簡單化和片面化。長時間的在網路虛擬環境中會導致對現實社會的恐懼,更消極地對待現實的人際環境,對身邊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冷漠無情,陷入孤立疏懶、空洞貧乏的人生狀態和空虛蒼白的心理狀態。形成惡性迴圈。

  二、網路時代的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標準

  所謂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地說,是一種高效、滿意、持續的心理狀態,是認知、情感和人格等內在心理活動與外部行為的和諧、協調狀態。主體在這種狀態下能夠適應當前和未來發展,能夠愉快而積極地學習、工作和生活,具有生命活力,能夠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在傳統的心理健康標準中一般包括了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評價正確、人際關係和諧、適應能力強和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徵這八項內容,在當今網路時代,文章認為心理健康的標準應該有新的內容,包括一下幾點:

  1 明確的上網目標。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上網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對網路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上網是為了完成某項工作,或者學習某些知識。要有正確的網路心理健康的意識或觀念。

  2 上網無癮,能夠保持線上時和離線時人格的統一與和諧。線上時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和處理資訊,離線後能夠迅速地從虛擬情境中走出來,而不是仍然沉溺於虛擬情境之中。

  3 不因網路的使用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

  4 離線後,身體沒有不適症狀。線上的時間以身體健康為底線,以不影響身體健康為前提;離線後不會因為使用網路導致身體的感覺器官、神經系統以及其他的身體機能下降或失調,能夠保持機體的平衡。

  三、興利除弊、正確引導、健康上網

  如何利用好網路這柄“雙刃劍”,培養大學生的現代觀念,開闊大學生的認知視野,激發大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是當前高校的重要任務。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應當給與大學生必要的指導,興利除弊,避免網路的負面影響,充分發揮網路的優勢,積極構建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陣地和渠道,讓學生健康上網。

  1 要積極創造條件開設網路心理健康教育課,把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大學生正規的教育教學體系中;在網下和網上開展心理諮詢,充分利用網路虛擬性、匿名性的特徵開展網路心理健康諮詢;同時建立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問題監督、預警機制,積極主動地對有問題的大學生進行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

  2 通過學校的宣傳輿論陣地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式的宣傳教育體系,進行綜合的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學校廣播、電視、計算機網路、校刊、校報、櫥窗、板報等宣傳媒體多渠道、多形式地正面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3 網路依賴通常有一個從“嘗試與試驗”-“初嘗甜頭”-“將成癮行為作為處理困境的手段”-“用成癮行為維持正常生活”的過程。隨著網齡的增加,真正網路依賴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應教育學生以理智的態度控制上網的時間,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一個計劃,逐步減少自己在網路上停留的時間,尤其是限制自己在網上發表見解和從事一些特殊的活動。要積極參加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在實際交往中結識朋友。交流感情。

  4 加強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嚴格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5 積極倡導大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的建設不僅需要學校、社會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大學生積極地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投入到網路心理健康建設上來,充分發揮大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同輩群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教育的優勢,能夠學會網路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和維護。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