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傳統美德的小故事

  民族傳統美德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元琰避盜

  詩曰:元琰避盜,畏其愧恥,伐木為橋,盜風以止。

  南北朝時,南齊的範元琰,是錢塘人,朝廷屢次叫他去做官,他始終不肯去。他的生性最喜歡讀書,對於經史的學問都能夠貫通精博。他家裡很窮苦,就靠賣園裡種的蔬菜過日子。有一次出門,恰巧看見有人正在偷他的菜,他就立刻退了回來。母親就問他為什麼?他說:“怕他被我看到感到慚愧。”有人渡過水來偷他家裡的笱②,他就砍了樹木來架一座橋,便利他們渡過這個水溝。從此以後,偷笱的人覺得非常慚愧,村裡再沒有偷竊的事情發生了。

  【註釋】①琰:yǎn。②笱:ɡǒu,竹製的捕魚器具。

  :弘景異操

  詩曰:弘景沖齡,即能明理,一事不知,以為深恥。

  南北朝時,南齊有一位名士,叫陶弘景,他在小時候,就有不同凡響的操守,讀了一萬卷的書,偶然有一樁事情不曉得,就以為很羞恥。到了十歲的時候,得到了葛洪做的一部《神仙傳》,陶弘景非常歡喜,日夜研究探討,就有一種要學仙家長生不老的志向了。他說:“仰起頭來看著青的天,白的日,不禁油然生出深遠的心意。”梁武帝年輕時,曾經和陶弘景交遊。等到做了皇帝,就去召他,但陶弘景不肯出來做官,每當朝廷裡有了大事,朝廷都會派人向陶弘景諮詢,所以當時的人都說陶弘景是山中的宰相。

  :盧革避試

  詩曰:盧革應舉,恥薦以私,去弗就試,上諭嘉之。

  北宋時期,有一個叫盧革的人,表字仲辛,是浙江吳興縣人。他在小的時候被舉為學童。杭州知府馬亮看見盧革做的詩句,覺得很驚奇。這時候,恰逢考試,馬亮就叮囑主考官,不要遺下盧革。盧革聽到了就說:“因為私託考取了,這是我所羞恥的。”說完就回去了不去考試。後來過了兩年才去考,竟中了第一名,到了進士及第的時候,年紀只有十六歲。

  神宗皇帝對宰相說:“一向曉得盧革是一個有廉恥、重恬靜的讀書人,應當叫他做嘉郡太守。”

  :妙真祝壽

  詩曰:元葛妙真,持齋守貞,終身養母,戒殺長生。

  元朝有個孝女,姓葛名妙真,九歲時候,聽算命先生說她的母親只能活到五十歲。葛妙真心裡很憂愁,就祈告天上的神明,願自己吃長素,不出嫁,並且天天念觀音經,以求延長母親的壽命,凡是活的食物,一概不拿進家門,只用醃肉去供養母親。又把做針線活所多餘來的錢,買了動物去放生,勸親戚鄰舍少殺生命,勿可淹死女嬰***當時因重男輕女而有溺殺女嬰的惡習***。有時候,看見有小孩子捉鳥的、釣魚的,葛妙真一定勸小孩子的爹孃警誡他。久而久之,親戚鄰居都受了至誠的感化,所救活的動物性命不知有多少!後來她的母親一直活到八十一歲,這不能不說是葛妙真戒殺放生,至孝動天的結果。

  :趙婦感火

  詩曰:趙婦姑老,鬻①子買棺,鄰火大泣,孝感平安。

  元朝有個姓趙的孝順媳婦,是湖北應城地方的人。丈夫早已亡故了,家裡很窮苦,她就出去給人家幫工,賺些錢來,養活婆婆。有了好吃的東西,她一定帶回家來給婆婆吃,自己則吃粗茶淡飯。她又想到婆婆年紀老了,假使有個不測,家裡窮苦,又哪裡去買棺木呢?於是她就賣掉了第二個兒子,用這個錢來買一口棺木,放在家裡。有一天,鄰居一不小心著了火,這時候風又很大,差不多就要燒著她家了,她趕緊扶著婆婆逃出。可是那口棺木太重了,移不動,她就大哭著說:“可憐我賣去了兒子,才買來的棺木,哪一位幫著我抬出來啊?”這句話還沒有說完,忽然間,天上的風轉了方向,於是趙家才得以保全。

  【註釋】①鬻:yù,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