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美德的小故事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體現在中國人幾千年來文化傳承中的優秀品質,在中國社會的發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孟嘗還珠

  詩曰:孟嘗革弊,合浦還珠,流通商賈①,民困以蘇。

  東漢時孟嘗在合浦***今廣西浦北***做太守,合浦沿海,向來沒有生產五穀食物,可是海里卻出產珠寶。從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大多都很貪婪,責成別人去採求珠寶,貪心無厭,所以海里的珠蚌,漸漸地遷徙②到交趾地方去了。這樣一來,別地方的商人也不再到合浦地方來了,於是境裡貧窮的人,因為沒有生計可做,很多人在路上餓死了。孟嚐到任以後,就把以前的積弊統統革除。果然不到一年,遷去的珠子又回來了,百姓們漸漸地恢復了從前的職業,商賈依然來來往往流通了,人人都說孟嘗像神明一樣。

  【註釋】①賈:ɡǔ,商人。②徙:xǐ,遷移。

  :楊震四知

  詩曰:東漢楊震,公廉無私,王密夜贈,告以四知。

  東漢時,楊震在東萊***今山東龍口***做太守,有一個叫王密的人,曾經被楊震推薦做了秀才,這時候已經做了昌邑縣令。在一天夜裡,王密身攜十餘斤黃金悄悄送給楊震,楊震很不高興地說:“老朋友曉得你的心意,可是你卻不知道老朋友的心,這是什麼緣故呢?”王密說:“深夜裡是沒有人知道的。”楊震說:“天也知道,地也知道,你也知道,我也知道,哪裡可以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聽了這番話,很慚愧地走出去了。楊震為人公正廉潔,不受人傢俬下的謁見,他的孫子常常只吃蔬菜,出門時候也沒有車子,只是步行。

  :劉寵錢清

  詩曰:劉寵別任,僅受一錢,出境之後,投於深淵。

  東漢時,劉寵在會稽***今浙江紹興***任太守,他把地方所有煩瑣苛刻的事都廢除了,把地方非法的事都禁止了,郡裡的人都被他感化了。等到朝廷把他調進京城裡去的時候,有五六個老年人手裡拿了一百個大錢送給他,並且說:“自從你到我們這裡來做官以後,境裡都沒有盜賊了,連狗在夜裡都不叫了;人民也不為官事連累了,所以百姓們看不到縣裡的差人了。現在你丟下我們竟要去了,我們特地來敬送你。”劉寵就在他們手裡揀了一個最大的錢拿了,總算接受了他們的人情。出境的時候,就把這個錢丟在河裡,後人因此把這條河叫“錢清”。

  :許衡心主

  詩曰:許衡暑日,止於道旁,梨非我有,忍渴不嘗。

  元朝有一個叫許衡的人,在一年盛夏,他路經河南,天氣很熱,口乾舌燥。路旁邊有一棵梨樹,一些人見了就搶著去摘梨子吃,只有許衡獨自一個人端正地坐著,也不看他們。有個人問他:“為什麼不吃梨子來解解渴呢?”許衡說:“不是我的東西拿是不可以的。”那個人又說:“天下已經大亂了,這個是沒有主人的呀!”許衡說:“梨子沒有主,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了嗎?”始終不去拿梨子來吃。後來許衡居住的鄉村裡,有棵果樹,果子爛熟了,掉在地上,連小孩子走過,都一眼不看就走了。

  :丘明素臣

  詩曰:丘明所恥,匿①怨友人,巧言令色,足恭異倫。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叫左丘明的人,在孔子那兒學習經書,為解釋孔子《春秋》而作《左傳》。當時孔子曾經說:“凡是一個人說話說得好聽,面色裝得好看,做出過分謙恭的樣子,左丘明對於這種人覺得很羞恥的,我對於這種人也覺得很羞恥;隱藏了心裡的怨恨,又去親近他,這種人左丘明覺得他們很羞恥,我也覺得他們很羞恥。”孔子將左丘明引為同道,對於花言巧語、偽善的做法都感到很可恥。

  西晉的杜預說:“孔仲尼是不登王位的素王;左丘明也就是不曾做官的素臣了。”

  後來在北宋元豐年間皇帝下了詔,把左丘明的像在孔子的大成殿裡祭著,並且追封他為瑕丘伯。

  【註釋】①匿:nì,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