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將有助於教育工作者觀念的更新和經驗方法的改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論文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性偏差是指大學生在性發育過程中的一種不良反應,比如迷戀黃色書刊和雜誌、看黃色影視劇等,他們不屬於心理障礙。但這些不良行為會給大學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應給予一定的干預,要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他們轉向其他有益於身體健康的文體活動。5.睡眠障礙睡眠障礙主要是睡眠量不正常和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大學生的睡眠障礙主要有失眠、夢魘、過度思睡等,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身體疾病等。而且,失眠常常是由生活、學習壓力造成的,也可能是神經症的伴隨物。所以長期的失眠會導致大腦功能的紊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二、齊抓共管,合力創造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環境

  1.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高校要切實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課程,比如,開設戀愛與心理教育課、心理健康課等,向學生傳授和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首先,用教學的形式,通過給學生系統的心理知識培訓,讓學生的心理髮展由“自發”向“自覺”過渡。其次,開設興趣活動小組,授課教師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加強學生的思維品質訓練相結合。這樣,不僅活動氣氛輕鬆,學生可以自由地學習、討論和研究,提高自主創新思維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磨鍊學生的學習意志,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拼搏精神,提高藝術修養,陶冶情操。

  2.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活動

  學校要定期開展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與大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活動,在參與中真正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在內容方面,要充分考慮到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強調大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行動的全面投入;在組織上結合各個班級和各個團隊活動來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有關知識,也可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或者小組輔導。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大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管理自己、接納自己,認識掌握了周圍環境,並不斷與其相適應,增強他們應對困境和壓力的能力和勇氣,並鼓舞學生尋求生活的真諦。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學科的教學不僅僅是知識教育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活動的過程和心理髮展過程。任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疏導,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同其他心理教育的方式相比,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僅有廣泛性,而且有整體性。因為它不是針對具體的某一學生的心理問題來輔導,而是針對廣大學生普遍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傾向來諮詢和輔導,這種教育是隱形的,它用潛移默化的方式方法將心理影響積澱在學生的心理結構中。所以,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靈活性。

  4.提高高校教師的心理素質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的心理髮生著巨大變化,使一些高校教師的心理產生了壓抑感和衝突感。教師的行為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和思想,所以教師不健康的心理必然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代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應包括: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所教學科和學生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充沛的精力和樂觀的人生態度、崇高的品德、嚴謹的治學風格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富有創新精神和良好的人格特徵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以瞭解大學生為基礎,營造和諧的氣氛為前提,教師通過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用自身的健康心理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5.注重學生家長與社會力量的參與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並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而是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對學生的健康教育進行指導,開展多形式和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三條途徑的健康教育影響形成一個最大的合力。我們要逐漸改變傳統的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好的教育教學觀念,指導學生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使學生在幸福的環境中成長,在平等、民主、和睦的家庭環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質。而且還要調動社會廣大力量,淨化社會環境,通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在文明的社會環境中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心理學論文

  一、人性中潛在的積極因素

  對於大學生而言,他們大部分時間是處於學校這個環境下,而學校屬於積極團體,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這有利於培育和發展他們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向上的品質。此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許多人認為,家長的天職是從小重視孩子的成長,培育孩子的優良品格,因而這也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積極因素。再者,現在全社會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也在無形中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

  二、當代大學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不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而休學或退學的學生人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這其中很多人都是由於在心理方面產生了缺陷而造成的。此外,大學生心理問題有著明顯的階段性。大學一年級學生集中表現為對新生活的適應問題,如在和新同學的交往中可能出現摩擦,自己很難學會料理起居生活等;二年級學生出現的問題有人際交往、學習與事業、情感困擾,對生活的憧憬等;三年級學生集中在自我表現發展、人際交往、情感問題和學習時間分配等;四年級學生則以擇業問題為多數,兼有戀愛問題、未來發展等。

  ***一***自我調節能力弱帶來的弊病

  許多大學生都存在著以下的問題。第一,情緒障礙。在高中階段,許多大學生都是抱著一種考取名牌大學的心態學習,他們努力奮進,有人生目標。而在大學階段,很多人認為已經到達了寧靜的港灣,是時候休息和調整了,於是就會產生很多不良情緒。第二,社會性退縮。隨著社交網路的不斷髮展,很多大學生寧願宅在宿舍,跟同學不停聊QQ、微信,也不願意加入學生會、學生社團,逃避現實。這樣就使得大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大大下降,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在退縮和孤獨中減退。

  ***二***孤獨型與焦慮型的人格缺陷

  孤獨型人格源於對被拒絕的恐懼。迴避親密關係,甚至否認自己需要別人的關懷,導致性格冷漠,對生活缺乏熱情。這樣的大學生往往表現得比較孤傲和顯得不合群,很難和別人深交,並且在有人希望走進他的內心的時候,表現出迴避性的特點。大學生心理焦慮是指受內外環境的強烈影響或意外事件的打擊所產生的情緒上的波動和生理上的變化,持續時間過長,會使人產生情緒上的焦慮、緊張、痛苦和憤懣,甚至會使人灰心失望、痛不欲生,逐漸鬱積為焦慮綜合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三***社會競爭下的就業焦慮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競爭日益激烈。面對新的就業形勢,許多大學生都缺乏應變能力和心理上的應對能力。很多人都幻想只要能拿到畢業證,就相當於進了保險箱,自然有公司來“取貨”,這樣的思想在現代大學生中大量存在。因此,當一些大學生遭遇就業挫折時,心裡產生強烈的落差感,有的大學生從此一蹶不振,甚至還有學生因此而終止生命。

  三、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是從研究人自身的積極因素入手,通過不斷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幫助人們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而獲得美好的生活,這為我們當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一***改善周圍環境

  積極心理學認為,主觀幸福感是指對其生活的看法和感受,這種幸福感的關鍵是個人的價值觀和目標如何在外部世界與生活質量之間進行協調,是人們對事件的解釋和看法決定人們的幸福感。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理解,對於他們過去所經歷的事情和所處的生長環境,以及他們在認知上遇到的困難,有目的地進行分析並且開展疏導工作。這就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要求樹立積極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優秀品質。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關注學生人格的完善中,幫助學生增強應對心理困擾的能力,發揮其自身積極力量,即找到學生自身存在的積極力量和潛能,並讓學生看到這些力量和潛能,以此來幫助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發揮潛能,利用積極力量來完善自己,而不是過多地停留在問題的發現和解決上。

  ***二***嘗試體驗式教學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生活的樂趣,應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汲取。在體驗及鍛鍊中,有利於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覺悟和增強其認識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是受教育者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能使受教育者明確是非標準,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進而用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思想覺悟,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開展多種多樣的體驗式教學方式,如組織受教育者學習社會生活中的名人事例,汲取他們身上的正能量,這樣的事例要貼近學生,讓他們可以進行換位思考。

  ***三***優化整合社會力量

  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高校不能只是孤軍奮戰,應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因為人的社會化會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及其行為不是單獨的客觀因素作用,而是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邏輯結果。在社會力量的組織形式中,包含了輿論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這其中要求我們在社會的主流思想中,應該提供正面的宣傳材料,起到樹立理想、陶冶情操、激發創造精神、形成良好風氣的作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主要是通過親子之情的感化、家庭生活的薰陶起作用,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變化,做好預防工作。積極心理學的教育要滲透到大學生的生活、工作的全過程,通過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寓教於無形等方法,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方式上,要通過隱形教育來達到教育目的,這表現出非強制性、愉悅性、隱蔽性、無意識性的特點,它不是像政治理論教育那樣直接有形,反而是追求一種潛在的效果,並不是生硬灌輸,這樣更容易激勵人的潛能,提高人的自信心,使精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實踐活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認真研究積極心理學的效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初一地理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