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心得論文

  班主任工作必須樹立新的理念,認真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教育氛圍,教書育人,為社會造就新世紀高素質人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監測機制建立

  摘要:分析引發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建立和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監測機制、心理諮詢服務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監測機制;心理諮詢服務體系

  近年來,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重視,各地高職院校開始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健康諮詢中心,對在校的大學生進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並制定了適應本校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體制。儘管如此,心理危機事件在高校時有發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監測機制還不完善,所以,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就是建立一套科學、系統、完善、有效的心理健康監測機制與心理諮詢服務體系。

  1引發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雖然引發高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多種多樣,並且引發心理問題的原因又具有其特有的獨特性,但深入分析形成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基本是由學生的家庭、社會環境、學校以及學生自身等因素造成的。

  1.1所處環境的改變引發大學生的心理衝突

  高中時代的學生基本在家裡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越生活,進入大學後,會驀然發現自己所處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不僅要自己安排生活,不能依靠外力,還要靠自己去處理和麵對許多問題,比如人際關係、學習、生活起居等問題,這樣,給一部分學生的心理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另外,在大學裡,評判學生優劣的標準也不再單一,不僅是單純的學習成績,還包含更多的綜合能力,比如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及其他多種因素,而這種標準的多樣化,使一部分學生感到不適應,心理上產生失落和自卑。

  1.2高職院校對心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及其管理者對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不夠重視,認為心理諮詢工作主要是針對少數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只要不出問題即可,因此,各學校在這方面精力的投入嚴重不足,心理諮詢師配備和培訓也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心理諮詢工作機制,心理諮詢機構的設定成為擺設。

  1.3高職學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心理問題

  部分高職學生心理素質欠佳,他們有較強的不平衡感和不被重視感,要麼敏感脆弱,少言寡語,要麼自我保護,攻擊性強,甚至相互歧視。中、高考失利,使他們自暴自棄,放棄主動學習,消極孤僻;在學校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能力較差,誠信意識淡薄,團結協作觀念淡化。

  1.4家庭因素造成的學生心理問題

  每個問題學生的背後往往存在一個有問題的家庭或有問題的家庭教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家庭過分溺愛、家長重智輕德、家庭矛盾、家庭危機、家教簡單粗暴,等等。

  2建立和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監測機制

  2.1建立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現機制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現主體應包括所有與其密切接觸的各方面人員。可以建立一個由學院、輔導員、班級和寢室組成的心理問題干預體系。

  2.2建立心理健康問題的傳輸機制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是固定不變的,這樣就需要及時把問題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一定的傳輸機制反映給相關部門,才能儘快解決問題。一般採用自下而上的資訊傳遞方式,即由寢室長把發現的問題資訊傳給班級心理委員,心理委員再傳給學院輔導員,最後輔導員把資訊傳遞給學院心理健康中心,由心理健康中心做出相應的專業鑑別評估,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恰當的處置措施。

  2.3建立心理健康問題的處理機制

  針對問題學生,心理健康中心要做出相應的專業鑑別評估,明確具體情況是屬於心理健康問題,還是心理疾病問題,然後再採取恰當的處置措施,以保證學生心理問題在發生初期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3建立和完善高職院校心理諮詢服務體系

  3.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宣傳工作體系

  面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單獨開設心理健康知識課程或將其他相關課程加入心理教育課中,定期舉辦專題性的心理健康講座和培訓。通過學校廣播、校園網路、報紙、雜誌等媒體,開設普及心理學知識的欄目,加強宣傳力度,擴大宣傳廣度,增加學生對心理保健知識的認識和接受程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建設心理健康網站、開展網上諮詢服務、利用心理DV的拍攝、校園心理話劇,等等,幫助學生化解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礙,提高心理素質,全面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3.2建立心理健康諮詢與監控工作體系

  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疏導、心理諮詢輔導、心理危機干預和監控工作。通過個別諮詢、團體諮詢、電話諮詢、網路諮詢、書信諮詢、班級輔導、心理行為訓練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高質量的心理諮詢與服務。要做好新生、應屆畢業生、家庭貧困學生、失戀學生、痴迷網路學生、違紀學生、性格異常和言行異常學生的心理輔導和諮詢工作,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及時解決問題,避免校園惡性事件的發生。對突發心理危機的學生或群體,要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積極的心理援助。高職院校心理健康監測機制與心理諮詢服務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應當時時、處處留心,要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工作,持之以恆,長抓不懈。

  參考文獻:

  [1]宋維真,周東明.心理健康測查表***PHI***使用指導書[C].北京: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1993.

  [2]樊曉光,周東明.青島大學師範類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06,***04***:68-70.

  [3]劉啟剛.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建構[J].青年探索,2006,***05***:83.

  [4]陳香,賈巨才.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其預警干預機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5,***06***:114-115.

  [5]張紹波,傅文第.關於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03***:140-141.

  [6]張大均.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論的探討[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3***:201-202.

  [7]陳運明.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S2***:110-111.

  [8]曹鋼.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熱"的冷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10***:136-137.

  [9]吳先超.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體系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0***:121.

  [10]朱雨蘭.網路時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交通職業教育,2005,***05***:185.

  範文二: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調查

  摘要:這可能是因為高中教師的收入比小學教師高,高中教師的教育物件相對比較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強,而小學教師的教育物件小學生身心發展都不成熟,自制力比較差,安全問題也顯得非常重要,小學教師還多是女性,而女性不只有工作中的壓力,還要在家照顧孩子、做家務,這都會加重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師

  一、問題的提出

  2014年9月9日,在與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時講到,“教師重要,就在於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但是,研究表明,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存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王金道的研究發現,大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中學教師次之,小學教師最低。菏澤地處山東省經濟欠發達地區,升學壓力較大,盧和麗等研究發現經濟欠發達地區初中教師、中小學女教師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本研究就以菏澤市中小學教師為研究物件,調查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

  二、研究物件與工具

  1.研究物件。本研究從菏澤市三所高中、兩所初中、四所小學隨機抽取300名被試,回收問卷268份,有效問卷257份,有效回收率85.67%。

  2.研究工具。本研究採用的症狀自評量表***SCL-90***,是國內成人群體心理狀況調查使用的最多的工具,有90個專案,包含9個因子和一個其它因子,採用1-5的5級評分制。該問卷在本研究中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為0.984,各因子問卷的信度係數介於0.803~0.918之間。資料採用SPSS13.0統計軟體包進行分析。

  三、統計結果

  1.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總分、因子分與全國常模的差異分析。菏澤市中小學教師的SCL-90總均分與全國常模的總均分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在軀體化***t=9.388,p<0.001***、強迫症狀***t=7.860,p<0.001***、抑鬱***t=5.681,p<0.001***、焦慮***t=6.534,p<0.001***、敵對***t=5.791,p<0.001***、恐怖***t=5.667,p<0.001***、偏執***t=4.075,p<0.001***等因子上,菏澤市中小學教師與全國常模也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在精神病因子***t=2.460,p<0.05***上,菏澤市中小學教師與全國常模存在顯著差異,且都是前者得分高於後者,在人際關係敏感***t=1.486,p>0.05***上,菏澤市中小學教師與全國常模沒有顯著差異,所以,總體來看,與全國常模相比,菏澤市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差。

  2.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別上的差異。由T檢驗可知,女教師和男教師除了在偏執***t=-1.966,p>0.05***和精神病性***t=-1.413,p>0.05***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外,在其他七個因子和總均分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女教師和男教師在恐怖***t=-4.461,p<0.001***因子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在強迫***t=-2.902,p<0.01***、抑鬱***t=-3.204,p<0.01***、焦慮***t=-3.232,p<0.01***、敵對***t=-3.528,p<0.01***因子和總均分***t=-2.958,p<0.01***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在軀體化***t=-2.281,p<0.05***和人際關係敏感***t=--2.094,p<0.05***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且都是女教師得分高於男教師,可見,總體來看,與男教師相比,女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較差。

  3.不同學段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分析。由F檢驗可知,小學教師、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除了在抑鬱因子***F=2.862,p>0.05***上沒有顯著差異外,在總均分及其他八個因子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小學教師、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在軀體化***F=10.584,p<0.001***、恐怖***F=9.992,p<0.001***因子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在總均分***F=6.320,p<0.01***和強迫症狀***F=6.054,p<0.01***、焦慮***F=5.618,p<0.01***、敵對***F=5.325,p<0.01***等因子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在人際關係敏感***F=3.380,p<0.05***、偏執***F=4.211,p<0.05***、精神病性***F=3.931,p<0.05***等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事後分析發現,小學和初中教師在軀體化因子上得分都顯著高於高中教師,小學教師在強迫、人際關係敏感、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總均分上得分顯著高於高中教師,在恐怖因子上得分小學教師高於初中和高中教師。可見,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差,高中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好。

  四、分析與討論

  1.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菏澤市中小學教師在SCL-90上的得分與全國常模除在人際關係敏感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外,在其他各因子及總均分上都有顯著差異,菏澤市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差於全國常模,這一研究結果與王殿春的研究結果一致。之所以出現這一結果,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常模是1987年制定的,而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競爭日益激烈,進入21世紀的所有成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都可能變差;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工作物件的特殊性及工作評價的特殊性,確實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比成人的其他群體要差。

  2.教師心理健康在性別上的差異。本研究發現,女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比男教師差,與滕春燕、邊玉芳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女教師的壓力比較大有關,女教師不但要在學校負責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回到家還要照顧孩子和家人,所以女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相對男教師更差。

  3.不同學段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與王金道的研究結果一致,即小學教師的心理問題最大,其次為初中教師,高中教師的心理問題最小。這可能是因為高中教師的收入比小學教師高,高中教師的教育物件相對比較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強,而小學教師的教育物件小學生身心發展都不成熟,自制力比較差,安全問題也顯得非常重要,小學教師還多是女性,而女性不只有工作中的壓力,還要在家照顧孩子、做家務,這都會加重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所以我們心理健康輔導的重點應該是小學女教師。

  參考文獻

  1、我國心理健康研究的現狀、熱點與發展趨勢俞國良; 董妍教育研究2012-06-15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構建:內涵、研究物件與學科體系 優先出版雷鳴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03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