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洋蔥的方法***2***


  三、適時定植

  凡是適期播種的一般在11月上中旬定植,最遲不晚於11月25日。這時幼苗莖基部粗0.5釐米,真葉3片-4片,苗齡40天-50天。其在土壤封凍前可長出3條-4條新根,有利於安全越冬。

  四、田間管理

  定植前要抓好壯苗培育,防治地下害蟲,控制澆水和施肥工作。如果幼苗發黃,可在葉面上噴施0.3%的尿素不溶液。上凍前要澆足越冬水,返青後澆一次返青水。葉部進入旺盛生長期後,每畝再追施尿素15公斤。返青後50天;在鱗莖膨大前,每畝再追施尿素10公斤、硫酸鉀15公斤-20公斤。發現抽薹植株後,可將花薹從中間劈開,以促進鱗莖膨大。

  陽臺種植洋蔥的過程

  1、洋蔥種子出苗過程

  洋蔥種子萌發是從浸種、物理性吸水開始的。吸水後,激發一系列生理生化活動,為發芽做好準備。洋蔥種皮堅硬、發芽緩慢,種子發芽時,幼根先突破發芽孔,向下伸長,長出側根,與土壤緊密結合,此階段稱為生根。同時子葉以雙摺的方式穿過土壤,農民稱為“破土”此時養分主要靠種子內胚乳供應,子葉先端應留在種子內吸收養分。幼根繼續伸長,側根生出,起到固定植株、吸收養分和水分的作用。子葉雙年拐角處稱為子葉膝,以此為界,子葉膝到種子稱為“上半段”,子葉膝到幼根稱為下半段。上半段長到3釐米~4釐米停止生長,下半段繼續伸長,使植株子葉呈弓狀繃緊,農民稱為“拉弓”,上半段將下半段連同種皮拉出地面,農民稱為“直腰”、“直鉤”。

  2、壯苗的標準

  洋蔥屬綠體春化型作物,對壯苗要求與其他作物有所不同,一般植株長到3片~4片葉,莖粗0.6釐米~0.9釐米,苗齡50天~60天,植株健康,沒有病蟲害,此類為壯苗。具體到不同品種、不同氣候條件,則稍有差異。

  3、露地育苗的管理

  幼苗生長過程中,水分管理極為重要,在“拉弓”和“伸腰”時,絕對不能缺水,發現地面板結應及時澆水,否則幼苗因缺水而枯死。幼苗全部出齊並放出第一片真葉時,要適當控水蹲苗,以促進根系生長,防止地上部徒長。控水時間10天左右,以後根據天氣情況,水分管理以見幹見溼為原則。當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結合澆水施氮素化肥,每0.0667公頃***畝***施12千克~18千克尿素,或追施人類尿500千克左右。若畝床中施足有機肥,並混有一定量磷鉀肥,則苗期不用施肥,若基肥不足,要適當追施,總體需肥量不多。天津及華北地區育苗在炎熱夏季,雨水較多,育苗時要注意通風透光,及時拔除雜草,即使連陰雨天,也不能連續遮蓋,以免立枯、猝倒病發生。苗期也易發生霜黴病及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要及時預防。

  4、保護地育苗

  東北、西北等高寒地區,也常利用日光溫室、陽畦、加溫溫室育苗,苗齡55天~60天,播種時間在早春或冬末進行,種子需催芽,然後播種。管理上要求出土前日溫控制在20℃左右,夜溫要求大於13℃;幼苗出土後日溫控制在20℃以下,夜溫14℃~1。

  洋蔥培育種植的方法

  一、播種育苗

  播種期。播種期的選擇根據當地的溫度、光照和選用品種的熟性而定。洋蔥對溫度和光照都比較敏感,因此,秋播對播種期的選擇十分重要,既要培育有一定粗壯程度的健壯秧苗,又要防止秧苗冬前生長髮育過大,通過春化階段,到第二年春季出現先期抽薹。漯河地區一般在9月10~20日播種,掌握苗齡50~60天。

  苗床準備。苗床應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來沒有種過蔥蒜類作物的田塊,以中性壤土為宜。

  苗床地基肥施量不宜過多,避免秧苗生長過旺,一般每100m^2苗床施有機肥300kg,過磷酸鈣5~10kg。耕耙2~3次,把基肥和土壤充分摻拌均勻,耕地深度15cm左右。然後耙平耕細,做成寬1.5~1.6米,長7~10米的畦,即可播種育苗。

  播種方法。播種方法一般有條播和撒播兩種。

  ⒈條播:先在苗床畦面上開9~10cm間距的小溝,溝深1.5~2cm,播籽後用笤帚橫掃覆土,再用腳力將播種溝的土踩實,隨即澆水。

  ⒉撒播:先在苗床澆足底水,滲透後撒細土一薄層,再撒播種籽,然後再覆土1.5cm。為了加快出苗,可進行浸種催芽,浸種是用涼水浸種12h,撈出晾乾至種子不粘結時播種;催芽是浸種後再放在18~25℃的溫度下催芽,每天清洗種子一次,直至露芽時即可播種。

  播種量。播種量的多少與秧苗的健壯和先抽薹也有關係,密度太高,秧苗細弱,密度太稀,秧苗生長過粗,容易抽薹。一般每100m^2的苗床面積播種籽600~700g。苗床面積與栽植大田的比例,一般為1:15~20。

  苗期管理。播種後一定要保持苗床溼潤,防止土面板結影響種子發芽和出苗。要等到幼苗長出第一片真葉後,才可以適當控制澆水。當幼莖長出約4~6cm,形成弓狀,稱為“拉弓”;從子葉出土到胚莖伸直,稱為“伸腰”。一般在播種前澆足底水的,播種後一般不澆水,到“拉弓”的“伸腰”時再及時澆水,這樣才能確保全苗。播種前底水不足或未澆水的,一般在播種後到小苗出土要澆水2~3次。

  幼苗期結合澆水進行追肥,促進幼苗生長。施肥量每畝氮素化肥10~15kg,或腐熟人糞尿1000~1300kg。噴施新高脂膜保肥保墒。

  幼苗發出1~2片真葉時,要及時除草,並進行間苗,撒播的保持苗距3~4裡米,條播的約3cm左右。

  二、整地施肥

  洋蔥不宜連作,也不宜與其他蔥蒜類蔬菜重茬。洋蔥根系淺,吸收能力弱,所以耕地不宜深,但要求精細。秋季栽培,在前茬作物收穫後進行耕地,耕深15cm左右。耕地後即行耙平做畦,畦的大小根據各地的氣候和地塊的灌排條件而定,一般可築寬2m、長10m左右的寬畦,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的栽植株數。如需進行間作套種,則應根據間作套種作物的要求,決定畦的寬度。

  栽植前結合耕地施好基肥,基肥的施用量應根據土壤肥力和基肥種類不同而決定。一般每畝可施優質的腐熟廄肥1330~3340kg,再混入過磷酸鈣16~20kg和適量鉀肥。使用基肥,採取普遍撒施,然後在耕地時充分攪和耙勻,使土壤與肥料均勻混合。

  三、定植作物

  分級選苗。定植時要選取根系發達、生長健壯,大小均勻的幼苗;淘汰徒長苗、矮化苗、病苗、分枝苗,生長過大過小的苗。並按幼苗的高度和粗度分級,一般分為三級:一級苗高15cm左右,粗0.8cm;二級苗高12cm,粗0.7cm左右;三級苗高10cm左右,粗0.6cm左右。分級後可以把同樣大小的苗栽種在一起,以便進行分類管理,促使田間生長一致。

  定植密度。洋蔥植株直立,合理密植增產效果顯著,是洋蔥豐產的關鍵措施之一。一般行距15~18cm,株距10~13cm,每畝可栽植3萬株左右。應根據品種、土壤、肥力和幼苗大小來確定定植的密度,一般早熟品種宜密,紅皮品種宜稀,土壤肥力差宜密,大苗宜稀。要在保持洋蔥個頭在一定大小的前提下,栽植到最大的密度。

  定植時間。秋季栽植的時間以栽植後能使根系恢復生長,而不使植株生長進行越冬為宜。過早定植,植株開始生長,越冬苗過大,第二年容易發生先期抽薹現象;過遲定植,根系尚未恢復生長,易受凍害。一般以嚴寒到來之前30~40天定植為宜。漯河地區一般定植時間為10月底至11月上旬。

  四、田間管理

  澆水。洋蔥定植以後約20天后進入緩苗期,由於定植時氣溫較低,因此不能大量澆水,澆水過多會降低地溫,使幼棵緩苗慢。同時剛定植幼苗新根尚未萌發,又不能缺水。所以,這個階段對洋蔥的澆水次數要多。每次澆水的數量要少,一般掌握的原則是不使秧苗萎蔫,不使地面乾燥,以促進幼苗迅速髮根成活。

  秋栽洋蔥秧苗成活後即進入越冬期,要保證定植的洋蔥苗安全越冬,就要適時澆越冬水。越冬後返青,進入莖葉生長期,這個階段對水分的要求,既要澆水,促進生長,又要控制澆水,防止徒長。控制澆水的方法叫“蹲苗”,蹲苗要根據天氣情況,土壤性質和定植後生長狀況來掌握,一般條件下,蹲苗15天左右。當蔥秧苗外葉深綠,蠟質增多,葉肉變厚,心葉顏色變深時,即結束蹲苗開始澆水。以後一般每隔8~9天澆一次水,使土壤見幹見溼,達到促進植株生長,防止植株徒長的目的。採收前7~8天要停止澆水。

  施肥。洋蔥對肥料的要求,每畝需氮13~15kg、磷8~10kg、鉀10~12kg。

  洋蔥定植後至緩苗前一般不追肥,越冬後結合澆越冬水,每畝施人糞尿1000~1300kg,到春季返青時結合澆返青水,再施一次返青肥。

  中耕鬆土。疏鬆土壤對洋蔥根系的發育和鱗莖的膨大都有利,一般苗期要進行3—4次,結合每次澆水後進行;莖葉生長期進行2~3次,到植株封壟後要停止中耕。中耕深度以3cm左右為宜,定植株處要淺,遠離植株的地方要深。

  除薹。對於早期抽薹的洋蔥,在花球形成前,從花苞的下部剪除,或從花薹尖端分開,從上而下一撕兩片,防止開花消耗養分,促使側芽生長,形成較充實的鱗莖,同時適時噴灑地果壯蒂靈。實踐證明,對於先期抽薹的植株,採取除薹措施後,仍可獲得一定的產量。

  採收作物

  洋蔥採收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當洋蔥葉片由下而上逐漸開始變黃,假莖變軟並開始倒狀;鱗莖停止膨大,外皮革質,進入休眠階段,標誌著鱗莖已經成熟,就應及時收穫。

  洋蔥採收後要在田間晾晒2~3天。直接上市的可削去根部,並在鱗莖上部假莖處剪斷,即可裝筐出售。如需貯藏的洋蔥,則不去莖葉,當葉片晾晒至七八成干時,可把莖葉編成辮子,懸掛在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稱為掛蔥,或者袋筐貯藏。

 

猜你感興趣:

1.洋蔥高產的種植技術方法

2.秋季種植洋蔥方法

3.洋蔥種植管理方法

4.培育洋蔥的方法

5.洋蔥盆栽怎麼種

6.種植洋蔥如何追肥

7.如何種植洋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