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心理健康方面的論文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的保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心理健康方面的論文範文一: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摘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代大學生被稱為“低頭族”、“夜貓子”等,皆因不健康的作息方式造成。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1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原因

  1.1外部因素

  ***1***社交網路的盛行。21世紀無疑已經變為網路的時代,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和快捷已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益和快樂。當代大學生多數都是90後,正是伴隨網際網路興起一同成長的,無論相同的還是不同款的手機,每個人的客戶端中可能都包括幾種社交網路軟體應用。顯然當代大學生已然變為了低頭族。課餘、飯後、閒暇時只見他們總是拿著手機,柳a是棚醒、補人賊#小說。當然手機本身帶來對健康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如:輻射,但在社交網路的普及和流行下,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在悄然的浮現了。

  ***2***生活環境變化。大學生,即邁入了社會且具有一定社會責任的青年群體。在以往不同的生活環境中鍛鍊了他們的獨立自主,這需要學生自己來處理一切生活上的問題,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問題和人際交往等複雜問題。環境的改變使學生心理髮生了極大的改變,能否適應也取決於學生個人。

  ***3***教育模式改變。大學教育與以往教育方式不同,除必修課以外,學生還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想修的課程,也可按照自己意願加人豐富課餘生活的社團。大學生有了更多機會展示自己特長,這與以往寒窗苦讀十餘_?

  1.2內部因素

  一方面,當代大學生經歷了奮戰苦讀,每一個學子都是自己中學年代中的佼佼者,他們進人了完全陌生的環境,發現周圍充滿著才華橫溢能歌善舞的同齡人,這種心理上的落差使他們自卑,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會選擇接受這種變化,努力適應眼前這個與之前平淡學海生活截然不同的校園環境,他們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他們所熱愛的活動,他們選擇參加學術競賽、參加社團活動、參與文藝匯演,門門成績優異;相反,心理健康程度有所欠缺的同學則會選擇逃避,他們將自己封閉在沒有社交活動的世界裡,他們甚至患有社交恐懼症、注意力不集中症等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大學生滿足於這種生活安逸的狀態,選擇停步不前;就業率的降低顯然沒有喚醒大部分學生,他們並沒有形成一個成熟可實行的職業規劃,認為大學畢業文憑是自己的保護傘,所以將自己沉浸在抽菸酗酒、網路遊戲、社交網路等亞健康狀態中,創新創業意識薄弱。、

  2心理健康問題解決措施

  2.1針對學校措施

  ***1***鼓勵大學生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綜合性大學常常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和社團活動,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感興趣的方向,進行學習實踐等,這要求學校開展問卷調查,按照學生主流意願方向開設相關選修課,做好前期宣講工作,鼓勵大學生在課餘時投人到自己真正感興趣又有意義的社會實踐中,比如喜歡志願者服務的同學為他們成立志願者工作部,醫學院校可以成立急救員小組。

  ***2***鼓勵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目前許多高等院校相繼開展了相關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據一些在校大學生反映,心理健康教育巳然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學校每年會開展相應的心理調查問卷,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心理亞健康狀態的研究工作也進行得如火如荼,教育講座旨在提醒大學生客觀意識到自己心理存在的問題,並鼓勵學生以樂觀向上的態度應對心理亞健康的狀態。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是十分必要的,無論是專科院校還是本科院校。

  ***3***建議學校成立心理諮詢和精神心理科。成立心理諮詢是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最有效的途徑,同時也為預防和治療心理問題提供了方法。有關人際關係、親情、愛情、學業、就業等方面的心理問題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老師為學生提供一種好的辦法和途徑,解開學生的煩擾和困惑,免於學生陷入迷途。心理諮詢不拘泥於一種模式,學生可以前往學校的心理諮詢處諮詢老師,有的學生不願意洩露隱私,也可以採用網際網路、書信的方式與專業老師溝通。

  ***4***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大學校園是為當代大學生提供學習、食宿、運動、娛樂、休閒等多功能的場所,在這裡不僅需要容納百人學術報告廳,還需要裝置齊全的體育館、乾淨衛生的食堂餐廳、多功能大學生活動室等設施去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質大學生,這為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為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埋下了良好的鋪墊。

  2.2針對大學生自身條件

  ***1***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與信仰。有了目標,便不再迷茫;有了信仰,便不再孤獨。當代大學生有很少的人能夠在早期就確定好自己終生奮鬥的目標,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著變化,他們停步不前,原地彷徨。心理專家建議大學生早期樹立人生規劃,其中包括職業規劃,只有前期工作準備好,學生才會有更堅韌的毅力與更飽滿的熱情把每一天過得充實而富有意義。

  ***2***培養優良的品質。面臨畢業的本科生即將褪去大學青蔥年代的稚嫩,邁人真正複雜的社會環境,第一個問題就是考研與就業的壓力。這種壓力連同期末考試、論文答辯等過程是富有極大挑戰的,有的學生髮揮失常,學業進行地不是十分順利,此時需要學生自己心中給予自己心理暗示:“我可以;我能行;這次雖然沒有成功,下次我多了一些經驗,我的勝算更大!!”等。

  ***3***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代大學生被稱為“低頭族”、“夜貓子”等,皆因不健康的作息方式造成。如之前所述,社交網路的盛行使學生花費了更多時間在電子產品等網際網路產物上;學生偏向晚睡晚起的生活模式,早已打破“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模式;課堂教室晨讀的和操場上晨跑的身影更是少見;甚至很多大學生酗酒、抽菸、逃課、聚眾賭博、考試作弊等惡劣行為。這些現象已經不算罕見,高等院校也採取了很多規章制度制止此類行為,但效果都不算好,學生應當從自己真實想法出發,喚醒自己心中被理想充實的地方,遏制貪圖安逸的貪戀,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夢想彼岸才會到達。

  參考文獻

  1、烹調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內涵、實踐及構想方法林西部素質教育2016-06-05

  2、基於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人才培養臧春豔; 吳彤; 李紅斌; 陳小炎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6-04-15

  心理健康方面的論文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的建構

  大學生處在一個由高中向大學、由不成熟向成熟過渡的時期,由於這種特殊性,他們面臨著相當多的矛盾和衝突,如獨立與依賴家庭的衝突、情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職業選擇問題等[2]。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和解決,便會形成心理問題,甚至演變成心理障礙,嚴重危害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利於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它主要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大學生心理健康預防體系、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體系構成,既符合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又切合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需要[3]。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

  目前已有為數不少的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其中也涉及很多心理健康知識。但該課程不能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行實際操作,才能起到學以致用的作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

  課程結構的優化。以包頭醫學院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這門課程為基礎,加上課堂上與同學們緊密結合的心理問題相關話題的討論以及心理學專題講座、心理學科普知識的宣傳,強化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

  教材的選擇。由包頭醫學院心理教研室教師參與編寫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符合包頭醫學院學生的知識背景與心理實際狀況,實用性與針對性較好,使學生學而有用,學而能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寓教於樂。

  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要避免純理論知識的講解,應加入現實中的案例並進行討論分析。如有選擇地播放涉及大學生學業、情感、人際交往和就業等方面的問題的《心理訪談》節目的視訊,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加深對心理問題的認識及個人內心的剖析,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對心理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2大學生心理健康預防體系

  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層級化的心理預防體系,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及時反饋、溝通、交流、干預,形成普查-反饋-評估-輔導干預-跟蹤諮詢的心理健康預防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問題並及時處理,可以避免大學生心理問題向更嚴重的方向發展。

  師生共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組織全校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協調並督導班主任、輔導員工作,協調院***系***部間的學生活動。教師要尊重、瞭解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係,努力創造一個朝氣蓬勃、溫暖友善的環境。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創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刊,開展各種以學生為主體、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的作用,如包頭醫學院心靈驛站,並且在每年的5月25日,即大學生心理健康日舉行各種活動,如校園廣播、專題講座、宣傳欄以及心理學電影鑑賞,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生社團活動中,以陶冶大學生情操、淨化大學生心靈;有目的地舉辦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提高大學生思想素質的重要途徑,如社群服務、義務勞動、醫院實習等,讓大學生主動了解社會,增強自立意識,擺正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心理學教研室舉辦各種心理講座,給學生以多層次、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文化陶冶,並開設團體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促進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宣傳。團體輔導是一種可行性較高的形式,通過學生群體參與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相互交流、溝通、探討,彼此啟發、支援、鼓勵,達到消除緊張、緩解壓力的目的。此外,有經驗的教師或心理學專業教師支援、輔導與干預有嚴重心理問題及處於心理危機中的學生。

  對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對各個班級的班主任或輔導員進行相關心理學的培訓,使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日趨專業化;要選較有敏銳的觀察力的學生做為班級的心理委員,及時關注班級同學的心理狀態與情緒體驗,遇到問題或難題要及時向輔導員或班主任彙報,尋求解決方法,並在業餘時間參加心理教研室開展的各種輔導和培訓,方便更好地為班級同學解決難題。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規章制度。各級部門應建立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形成長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教育管理部門通過實施一些措施,藉助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成熟;要制定出保證整個團隊高效執行的規章制度,完善各種心理健康工作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專項資金不可隨意移作他用;此外,確保各種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配套的軟體資料和硬體設施到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順利展開。

  3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體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關鍵還要看學生的自我教育情況。大學生平時應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參加有學校組織的各種心理健康活動,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有意識地去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通過自我心理暗示、自我獎勵等方式來鞏固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多進行自我肯定,形成一種良性的心理定勢,促進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大學生自我教育應該是為自己心理健康服務的心理過程,是不斷深入地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外界再多的影響,再多的幫助,到最後都要依靠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及活動進行自我整合,學會自我調控,讓自己處於良好的心理狀態,也可以影響到周圍的同學,讓其他同學感受到自己積極的情緒,這對整個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氛圍有著積極的意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