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論文

  為了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必要對其工作本身進行研究與反思。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當今社會的教育是以人為本,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也得到了更多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利用網路條件,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夠吸引高職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快速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

  網路,是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必然產物。網路具有開放性與虛擬性,更具有互動性與針對性。網路的出現,讓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更加便利,也給社會發生帶來了一些挑戰。對於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講也是一樣,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滿足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發展需求,做好傳統教育模式與網路教育模式的結合。正確應用網路環境,才能讓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得到提升。

  一、基於網路環境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在網路環境的支援下開展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要重視教育原則。

  ***一***學生主體原則。

  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網路環境下,調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只有讓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才能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有效結合現實與虛擬環境。

  網路環境具有虛擬性,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實際,將實際生活與網路世界結合為一體,建立一個完全健康與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全面與準確地掌握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在第一時間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才能讓老師採取有效的策略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重視教學中的互動。

  互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網路環境的支援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發揮網路互動性特點的措施。充分利用網路環境的互動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全面精細的解答,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師要在幫助高職學生解決實際心理問題的同時,提供一些個性化與人性化的服務,讓學生意識到網路環境的優勢,認可網路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基於網路環境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也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空間的擴充套件。利用網路平臺上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開展教學,會讓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度快速提高,優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開展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良好外部條件。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仍然利用傳統說教式的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影響了學生心理健康學習的積極性。傳承傳統教學模式的精華,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網路技術進行結合,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創新性。將網路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高職院校可以讓學生在網路平臺上進行選課,利用網路平臺收發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作業,制定電子學習計劃。教師可以在公共網路平臺上上傳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視訊,與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資源的分享,提高教學成效。

  ***二***做好網路心理健康調查。

  心理健康調查,是心理健康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師應當是具有針對性的調查,教師只有瞭解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需求與心理問題,才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並在第一時間進行改正。教師可以利用網路開展心理健康調查活動,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訪問某個網站,填寫心理健康調查問卷並有效提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有效統計,分析當代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一次完整的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瞭解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讓教學內容選擇更有真實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三***開展網路心理健康測試。

  心理測試,是讓學生了解自身心理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所謂心理測試,就是在一定的系統支援的基礎上,對人們的心理特點進行數量化處理,通過人們對於某一個問題的處理方式並分析這些數量化的特徵,並做出科學的心理分析的過程。網路心理健康測試,就是藉助網路平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測試與評價的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路平臺上進行自主測試,發揮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促進學生自主尋求心理上的幫助,讓學生自主解決一些微小的心理問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無形實施。

  ***四***落實網路心理諮詢服務。

  心理諮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讓學生通過網路平臺去傾訴自己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或者精神上的痛苦,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師或者心理諮詢師尋找幫助。心理健康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在網路平臺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快速解除不良情緒,意識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提高其社會競爭水平。網路心理諮詢服務是具有完全保障的,有利於打破距離障礙,更具快捷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聊天室、線上心理健康服務、***或者QQ的形式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現代化程度。總結綜上所述,計算機網路技術已經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也有許多成功經驗。當今社會的教育是以人為本,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也得到了更多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利用網路條件,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夠吸引高職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研究——以榮昌校區為例 優先出版黃嵐棲; 何汶易; 俞尚壯; 郭亞情現代商貿工業2016-06-06

  2、某醫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 優先出版袁帥河南預防醫學雜誌2016-06-14

  範文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策略

  摘要:教師的天職是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並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高等院校總體建設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師大多並不是專業的心理醫生,他們經驗匱乏、知識面窄,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顯。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校園內普遍流傳一句話:“就業難,難於上青天”,自己十幾年的拼搏刻苦,父母節衣縮食的供養,到頭來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莘莘學子在就業的關卡上顯得尤為迷茫。他們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型別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更不知道在複雜的職場上如何應對自如。他們往往害怕競爭,逃避就業,認為自己能力低、水平差,嚴重缺乏自信,或將希望寄託於父母和老師,缺乏推薦自己的勇氣和決心。更有甚者,幾次求職失敗後,便產生抑鬱、厭世等情緒,甚至逐漸演化為心理障礙。

  1人際上的無助

  人生活在一系列社會關係中,不能孤立存在,人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和他人交往與溝通的大環境。大學生進入大學後,沒有父母的精心呵護和老師的諄諄教導,他們渴望有人能夠給自己帶來溫暖和家的感覺,但有些大學生缺乏必要的交往常識和能力,加上自身的個人主義觀念,在與人溝通時感到無力。他們很難與他人進行很好的相處,身邊缺少知心朋友,對他人不信任,不願意讓別人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很羨慕人際關係良好的同學。長此以往,情感的糾結和孤獨會衍生為妒忌、猜疑、恐慌等心理疾病。

  2形象上的自卑

  追求美是每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大學生脫去了稚嫩的校服和家長老師的約束,他們都以自己對美的理解來裝飾和打扮自己。但有些女同學身材略顯肥胖、面容不夠俊俏;有些男同學個子矮小、穿著落後土氣。他們往往會產生自卑的心理狀態,可能別人無心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他們都會認為是看不起自己,是在議論自己的缺點,長時間用這樣的心態來思考問題如果不加以疏導就會變為嚴重的心理疾病。

  3塑造大學生健康心理對策

  大學生是新時代下建設社會主義的主導力量,他們的心理素質如何不僅影響自身的健康成長,更關乎國家未來發展的潛力和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學校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學校的教育貫穿一個人的一生。因此,高校必須要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擺在工作重點之列。

  3.1發揮課堂教育主陣地

  我國大部分高校僅給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有關心理學知識教學,並未在全校內廣泛開展心理學大講堂,偶爾的選修課也不能使學生對心理學知識有實質性的理解。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調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開展心理學課程對於現今高校育人是十分必要的。系統全面的學習心理學基本知識,使大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動態,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有效調節不良情緒,促進自身健康心理素養的形成。

  3.2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

  大學生身處社會和校園之間,對社會上的負面現象不理解、不認同,對校園生活又感到無聊和懈怠,性格內向又不願與人訴說,積壓到一定程度,心理就會產生一些問題。醫院的心理諮詢科室會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壓力,彷彿自己得了嚴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醫生來解救和醫治。而高校內的心理諮詢師會給學生親切感,在自由地聊天過程中將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傾訴出來,達到釋放的作用。高校心理諮詢師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徵,有目的的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排除心理障礙,強化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高校應聘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並按期組織培訓和考核,提升高校心理諮詢室的利用價值。

  3.3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獨立的學科存在,但它與各個學科是融會貫通的。高校應加大心理健康宣傳力度,將其應用於其他學科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識,實現學科的雙贏和共惠。同時,制定一套可行性高、成效顯著、實施範圍廣、覆蓋面全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利用最為學生所接受的現代多媒體手段,通過校報、網站、論壇、板報欄以及頒發心理健康手冊等渠道宣傳心理健康常識和基本的調適方法。

  3.4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一所學校的綜合實力不僅體現在教學效果、師資力量、知名度上,學校的文化實力更是一種無形資產,代表著學校的學風和辦學宗旨。高校應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定期舉辦學術文化節、大學生知識論壇、英語小品競賽等富有新時代氣息並能夠調動大學生積極性的課餘活動。大學生在活動進行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既獲取了知識又鍛鍊了各項能力,在實踐中體驗自身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看到了前進路途中的希望與光明,緩解了焦慮、緊張、自卑、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狀態。為大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達到育人效果,更可以陶冶大學生的情操,促進其健康心理的養成和完善。

  3.5強化教師心理健康意識

  教師的天職是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並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高等院校總體建設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師大多並不是專業的心理醫生,他們經驗匱乏、知識面窄,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顯,因此,教師自身的學識和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對輔導員和授課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在處理學生日常工作時,要明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困難以及心理狀態。輔導員在年級大會上不能只談學習,更要加大宣傳心理知識的力度,針對具體學生進行特定教育。倘若教師心理出現問題和疾病,不僅會阻礙自身學術道路前進,也會對學生造成消極影響。因此高校應大力培養一批專業知識硬、道德素質強、思想覺悟高的心理學教師骨幹力量。

  參考文獻

  1、全面促進欠發達地區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研究 優先出版黃晶瑩; 周愈林; 凌文寧; 韋秋逢; 黃麗; 黃鎖義; 廖滿媚; 鍾業麗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6-06-24

  2、廣西民族地區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援、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分析 優先出版王勇中國健康教育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