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身心發育仍在不斷完善,由於心理素質的差異,其心理承受能力也各有不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音樂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探析

  【摘要】

  大學生是思維最為活躍、最有朝氣的群體之一,心理健康素質對於大學生來說十分重要。音樂治療是一種新型的心理治療手段,結合音樂,能夠更好的降低人的心理防備,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而且對於心理困擾的預防方面有很大的效率。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物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的大學生認為音樂對於心理健康有調節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音樂治療

  1.引言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社會的新鮮血液,在社會中處於一個特殊的地位。正因為大學生處於這樣的特殊地位與時期,同樣也給大學生的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據有關調查顯示[1],我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人數佔到退學總人數的54%,有28%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10%的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我國提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2]:①智力發育正常,即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②穩定的情緒。儘管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但不會持續長久;③能正確認識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④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尊重理解他人,學習他人長處,友善、寬容地與人相處;⑤穩定、協調的個性,能對自己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徵進行有效控制和調節;⑥具備適應不同情境的能力。情境一般是指個人行為所發生的現實環境與氛圍,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是指社會歷史程序、國際形勢等,狹義是指個體心理行為活動時所處的場所、氛圍,接觸物件的態度、情緒及期待等,如考核、演講、比武等場合。狹義的情境要受到廣義的情境的制約和影響。心理健康者能夠在不同時空和各種情境中調整平衡自己的心理狀態充分發揮個人心理潛能和優勢,取得事業成功。⑦具備對各種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心理健康者為了某種需要,應該具備在各種自然環境中生存的能力。⑧熱愛生活,能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音樂治療,是通過結合音樂來治療心理問題的新型治療方式,它是20世紀以來興起於歐洲的一種心理治療的方式,在國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音樂治療也越來越重視,在國外有一類人被稱為靈魂歌者,他們便是通過音樂來表達、影響人的情感。音樂治療,注重的是音樂對人本身的引導作用,有研究表明[3],當音樂的節奏與人的心跳一致時,人體就會分泌大量的荷爾蒙,這些荷爾蒙對於放鬆人的神經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說它是通過對人本身的引導,讓人體自身來治療自己的一種療法。那為什麼我們不叫它音樂引導,而是音樂治療呢?我想正如馮友蘭老先生所說的一樣[4],“正如今天我們還是說‘日出’、‘日落’,雖然我們完全知道日既不出又不落”這只是一個習慣問題,它對於事物本身並沒有本質的影響。音樂是一門藝術,它承載人類的情感,對於人類的心理調節與治療同樣有著十分有效的作用。在國外很多人都會利用音樂去治療癌症病人,音樂是最有效的調節人的心理方法,所以音樂國外的醫生才會選擇用音樂來治療癌症病人。音樂容易被接受,有效的降低心理防線,便於幫助心理困擾者解決心理問題。

  2.研究方法

  2.1調查物件:湖南城市學院音樂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大學生隨機收取兩百人。

  2.2調查工具: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自制問卷《音樂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2.3調查目的:瞭解在校大學生對音樂的認知以及產生心理困擾的原因。

  2.3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87%的大學生因多方面原因存在心理壓力,51%的調查者在心情不佳時什麼都不做,而一部分調查者會採用大聲叫喊、大量運動等措施來緩解壓力、改善情緒。98%的調查者認為音樂對於心理健康有調節作用,認為音樂能給人帶來快樂。

  結語

  音樂治療是時代的產物,擁有蓬勃的生命力,基本上解決了傳統心理干預手段所遇到的問題,更能為人所接受。在大學生中間用音樂治療來取代傳統心理干預手段,這樣不但滿足了大學生的需求,而且能夠在大學生中間迅速普及,對於心理困擾的預防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鄭好.論音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D].南京藝術學院,2010.

  [2]魏瑋.論音樂教育對培養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D].曲阜師範大學,2009.

  [3]劉沛.音樂教育-音樂心理研究的歷史視野和前沿課題-理論背景與研究個案[J].第三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11.

  [4]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2.

  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引導措施

  摘要:

  大學生是社會建設未來的主力軍,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是社會穩定、和諧發展重要環節。正確的價值觀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助於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1、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學生應該是最有朝氣、最有活力的一個青年群體,他們應該思想活躍、求知若渴、追求理想,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他們也承受著來自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的壓力。同時由於大學生的知識層面較高,他們對社會對自己抱有較高的期望,當這種期望與現實的差距過大時壓力也就隨之產生。因此,大學生承受的壓力一般比其他社會成員要大,而壓力來源也比較廣泛。

  1.1價值觀。價值觀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觀念系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心理心理現象,也是一個心理傾向系統即人們用來區分好壞標準並指導行為。價值觀能夠為人們認為正當的行為提供充分的理由,並且是支配著人的行為、態度、觀點、信念、理想的內心尺度。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主體性、世俗化、多元化和複雜化的共同特點,但是不同心理健康程度的學生存在差異。心理健康的大學生的生活價值觀、人生價值觀、道德價值觀、學習價值觀和職業價值觀總體積極向上。心理健康的學生他們對生活態度積極向上,擁有明確的生活、學習目標,對未來充滿信心,學習動機較強,清楚人生的意義和奮鬥方向。同時對待挫折能夠樂觀向上,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並積極應該各種困難和危機。相對而言,心理不健康的大學生對人生和生活的意義認識不夠清晰,但是他們總體還是積極樂觀的,他們偶爾為為了某些問題糾結,產生負面情緒,但是經過調整又能夠重新積極樂觀面對生活。但心理有問題的大學生對待生活和人生的態度比較消極。這類學生自信心不足,依賴性較強,對社會和他人持有懷疑的態度,但是他們仍然渴望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關注自己的價值觀取向和心理健康。價值觀與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關係,價值觀的積極因素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而消極因素則能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消極作用。價值觀影響著個體應對壓力的方式和對社會的適應性。如今網路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了解資訊提供了豐富的渠道。大學生可以足不出戶瞭解國事、家事、天下事,極大地拓寬課知識面。但面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網路資訊,一些消極的資訊也悄然走入了大學生的視野,是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中的消極因素往往會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1.2家庭壓力。造成大學生心理問的家庭的壓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父母對大學生抱有過高的期望。通過自身的努力仍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這對於學生來說,是造成心理壓力大的一個直接原因;二是家庭經濟困難給大學生心理造成壓力。在經濟方面,同一學校的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家庭條件和家庭背景千差萬別。因此,大學生的生活水平存在著差距。現實的壓力超過大學生能夠承受的力度時,大學生就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1.3社會壓力。大學生處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社會各方面的壓力給大學生心理無形中增加了壓力。隨著經濟和資訊時代的到來,社會各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由於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學習的理論不能很好地與社會實踐聯絡起來,對資訊加工處理能力較弱,達不到企業用人標準,就業壓力巨大,對前途命運感到渺茫。大學生即使能夠就業,但是對職場規則不熟悉也容易產生各種心理矛盾,這些壓力都給大學生心理帶來嚴峻的考驗。

  1.4校園生活壓力。大學生活不同於家庭生活,它是一種集體生活,同時也是一種獨立的個人生活。每個大學生要學會獨立處理自己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際的關係。但是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沒有獨立生活的經驗。對於集體的大學校園生活不能很好的適應,從而容易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抑鬱、狂躁、焦慮等等。同時大學生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個性、價值觀、生活習慣都存在這差異,這些差異在日常生活中日益碰撞出矛盾。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的處理日常生活和交際過程中的各種衝突,那麼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

  2、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對策分析

  大學生的價值觀與心理健康存在必然的聯絡,正確的價值觀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基礎。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下是幾點建議:首先,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的必修課程,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由於這門課理論知識較多且是必修課,大部分學生聽著枯燥無味不感興趣,從而不重視這門課程的引導作用。學校在開設政治理論課程時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有教育意義趣味的實踐活動,老師在授課時儘量使課堂活躍,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和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其次,學校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學校在傳授大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學校應該設立心理諮詢師,配備心理教師,同時發動一些學生骨幹參加關注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及時為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是大學校園生活順利進行的保障。同時,學校輔導員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輔導員不僅在生活上關心熱愛學生,為學生的學習做好保障工作,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走出心理不健康的狀態。隨著網路的發達,輔導員除了以開會、談話等形式正面接觸瞭解學生動態外,還可以利用網路手段滲透到學生的生活空間與交流空間及時瞭解學生的生活需要,例如通過QQ、微博、人人網、微信等網路平臺走進學生生活,瞭解學生的生活、思想情況,能夠及時對有心理困惑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同時拉近輔導員與學生的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最後,目前大學生的生活問題和一些政治性問題經常與心理問題交織在一起,輔導員要將單一的思想教育方式轉換為多元的方法。根據不同年級的需要,合理調整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大學生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需要,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特殊時期的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造成的。輔導員應該積極瞭解不同階段學生的需求,從而使心理教育經常化、科學化。例如對於一年級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就是使讓他們儘快適應大學生活,確立新的生活目標,而對於大二大三學生則要對其人際關係進行教育和加強心理輔導,使其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抗挫折精神等。大四學生心理髮育已經趨於成熟,但是即將面對就業壓力。因此,應該重視幫助學生排除焦慮、煩惱、暴躁等情緒。

  3、總結

  大學生是社會建設未來的主力軍,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是社會穩定、和諧發展重要環節。正確的價值觀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助於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思考 優先出版王華現代商貿工業2016-07-15

  2、運動干預對大學生心理壓力的影響:健康信念的中介效應 優先出版張春雷; 張守偉; 肖坤鵬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