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格式論文

  大學時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 ,是人由不成熟到成熟、由半獨立到獨立的過渡時期 ,這一時期迫於學習、工作、人際關係的影響 ,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形成了各種複雜的心理誤區和障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摘要:大學生的價值觀多元化,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取向指明瞭方向,同時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現在社會也需要二者結合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1多元價值觀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1.1不成熟性與可塑性

  現代的大學生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社會實踐知識比較匱乏,對社會的複雜與生活的艱辛估計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對社會適應性差,常常表現出情緒化、極端化、人格障礙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現象,這表現出大學生心理不成熟現象。但是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間我們高調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人生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能使大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在工作崗位上游刃有餘,當面對挫折,能用一個正確的姿態去解決問題,表現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1.2多樣性和複雜性

  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問題,比如對生活的適應性,情感問題,人際交往問題、就業問題,每個問題處理不好,都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就失業,尤其對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學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須加強正確的心理疏導,情感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

  1.3矛盾性與困惑性

  適應社會市場經濟和網路、視訊等現代傳媒而產生現代功利性的價值觀和網路價值觀,必將對大學生原有的價值觀念產生較大的衝擊,這就要求大學生有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則大學生在心理抉擇的過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產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見義勇為’還是‘見死不救’,社會上道德價值觀這種格外引人關注而又無休止的爭論,存在於當代大學生中。”

  1.4不穩定性和易變性

  大學生的年齡是一個不成熟的年齡,這個年齡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氣,一旦受到挫折,心理會產生很大影響,不能正確解決會影響這個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穩定性和易變性,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導思想,會很快解決其問題,心理會更加陽光。

  2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動

  2.1國家與社會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和宣傳

  ***1***加強宣傳力度。利用新聞媒體,網際網路、文藝作品等大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每個大學生都要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樹立正面典型。對一些社會雷鋒精神等要積極宣傳,樹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等等。對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條件讓其宣講團到學校給學生宣講,在心靈深處理解。

  2.2高校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動

  ***1***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兩者的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就包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後高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共同教育學生。***2***創新兩者結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大,傳播媒體及網際網路等為我們更新兩者結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3***注重培養兩者結合的高素質教育人才。在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同時,要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讓二者同等重要,培養出社會認可的高素質人才。

  3總結

  大學生的價值觀多元化,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取向指明瞭方向,同時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現在社會也需要二者結合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分析與教育朱櫻瓊江西師範大學2006-04-01

  2、大學生挫折應對與心理健康相關研究李姝長江大學2014-05-01

  範文二:長安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摘要:大學生的健康水平至關重要,教育部先後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的實施及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等方法來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結果

  1、長安大學大學生與大學生常模比較

  本研究所採用的常模中一個是在關於大學生SCL-90分析研究中比較常用的胡啟先建立的2685名大學生常模,稱為大學生常模,由於該常模的制定距今有10餘年,所以研究中將黃豔蘋等人的薈萃分析結果作為另一常模,稱為新大學生常模。長安大學大學生SCL-90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均顯著低於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於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2、男性大學生與女性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本校女大學生SCL-90的10個因子中恐怖因子均值高於男性大學生,且差異具有顯著性。男女大學生SCL-90其餘的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抑鬱、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8項因子的差異不具顯著性。這表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對孤獨和公共場合的懼怕高於男性。大學生SCL-90總分為121.71±27.55,本校大學生SCL-90總分大於或等於160分的陽性檢出率為9.81%,任意一項或一項以上因子分大於或等於3分的檢出率為2.89%,這些資訊從一定角度反映了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態勢良好。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方面的中度及以上不適感***因子分≥3***分別佔0.41%、1.34%、0.41%、0.41%、0.41%、0.93%、0.21%、0.72%和0.31%,其中強迫因子檢出率最高,其次為敵對和偏執。其中男大學生在焦慮因子的檢出率方面顯著低於女大學生***P<0.05***,其餘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抑鬱、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各項的檢出率與女生無明顯差異,表明女生在產生神經過敏、緊張以及由此產生軀體震顫等情緒或行為方面比男生表現的更為明顯。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本校大學生SCL-90中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項因子的均值均顯著低於所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高於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可能與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關係。我校女大學生SCL-90中恐怖因子均值顯著高於男大學生,且焦慮因子分大於或等於3的檢出率亦顯著高於男大學生。這表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恐怖和焦慮方面低於男性大學生。除了男女性格、情感上的這一差異之外,主要是因為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女性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比男性大學生更大,在社會角色、性別意識、升學就業等方面女性大學生所受的壓力很大。儘管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但仍有部分大學生的SCL-90的總分大於或等於160,部分學生在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項因子方面某一或某幾項因子分大於或等於3,提示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這些學生需要對其心理健康程度做進一步的篩查,要特別重視,有必要的可行心理治療。

  2、建議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印發宣傳冊和海報、開展相關講座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應組織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對於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跟蹤,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至關重要,針對當前女性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她們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與矯正,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與支援,使她們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女大學生對孤獨和公眾場合的懼怕可通過集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行合理的引導,加強安全感。改善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對於有輕度與中度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要以人為本,有針對性通過心理諮詢等形式,改變其不良的心理狀態。

  三、小結

  大學生的健康水平至關重要,教育部先後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的實施及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等方法來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但2011年國民體質健康監測結果顯示大學生體質健康喜憂參半,作為體質的一部分但又在目前體質健康測試中忽略的心理健康與體質健康之間是何種關係,它們之間能否相互促進,它們各因子之間是否有聯絡,比如軀體化因子是否與體質健康或其中的某一組成成分有聯絡,都是我們在後續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探索的,以其尋求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楊金銘東北師範大學2008-05-01

  2、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修訂和信效度研究左曉冬河北師範大學200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