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心理論文

  通過加強情緒管理,可以使大學生正視和理解各種情緒困擾,學會恰當表達和控制情緒,有效處理情緒問題,自覺豐富情感體驗,從而建立正常、積極的情緒生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以情緒管理為主題的心理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以情緒管理為主題的心理論文篇一

  《大學生的情緒管理》

  摘要: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的大學生,面臨著學習、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容易出現不良情緒。通過加強情緒管理,可以使大學生正視和理解各種情緒困擾,學會恰當表達和控制情緒,有效處理情緒問題,自覺豐富情感體驗,從而建立正常、積極的情緒生活。

  關鍵詞:情緒管理 改變認知 理性情緒療法 注意轉移

  一個人的情緒狀態能夠通過情緒管理表現出來。情緒管理對於塑造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促進個人成功成才乃至提升人生幸福指數都有重要作用。

  1 情緒管理的內涵

  情緒管理是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區分等能力和對他人情緒認識與適度的反應能力。它是研究人們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是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和維護良好的情緒狀態的一系列過程和方法。情緒管理通過提高人們對情緒的自覺意識,控制情緒低潮,保持樂觀心態,從而不斷自我激勵、自我完善。情緒管理具體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情緒表達、自我激勵等多方面內容。第一,情緒識別,即瞭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培養情緒認知能力。情緒智商的核心是情緒認知能力,即當自己的某種情緒剛一出現就能覺察的能力。完整的情緒認知能力不僅指情緒的自我認知,還包括對他人情緒的識別,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第二,情緒調控,即培養情緒自我控制能力。情緒調控主要是指對負性情緒的控制、疏導和消除,並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它是在準確識別自己情緒的基礎上,分析這種情緒產生的原因,並通過適當的方法予以緩解。情緒的產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正確進行情緒的歸因能幫助人們提高情緒的自我理解和領悟能力。第三,情緒表達,即合理地表達情緒以發展人際交往的能力。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會因為交往內容和方式的改變而體驗到各種情緒,情緒也深深地影響著交際的內容和方式。正確的情緒認知和表達可以抒發內心的感受,讓別人更瞭解你,增進彼此的關係;錯誤的情緒表達方式往往會出現許多防禦性不良互動,會讓彼此關係變得緊張。情緒管理要求我們在學會識別自己和他人情緒的基礎上恰當地表達情緒,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第四,自我激勵,即通過自我調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情緒狀態。這就要求人們瞭解良好的情緒狀態的表現,為實現一定的目標進行自我調動,指揮自己的情緒。如能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不斷明確目標,使情緒專注於目標等。通過自我激勵,培養良好的情緒,控制情緒低潮,保持樂觀心態,不斷自我完善。

  2 大學生情商管理的策略

  2.1 改變認知

  改變認知指當不適度、不恰當的情緒反應出現時,個人理智地分析和評價所處的情境,正確地分析引起情緒反應的主客觀原因,理清思路,冷靜地做出應對。對同一刺激,不同的認知和評價會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積極的認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時,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認知角度,靈活的看待問題,努力從客觀事物中分析、尋找合理積極的因素。理性情緒療法又稱為ABC理論,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於上世紀50年代創立。它關注如何改變我們生活的三個方面:理性、情緒和行為。其中,“理性”是指思維、推理和認知;“情緒”指各種情緒狀態、心境和感受;“行為”指具體的做法和反應。埃利斯的ABC理論認為:情緒並不是由某一誘發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經歷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其中A***Activating events***指誘發性事件,指的是人記憶中的、當前體驗到的或將要發生的令人擔心的各種境遇的總稱,B***Beliefs***指個人在遇到誘發性事件後產生的相應的信念,即對誘發事件或情境的看法、解釋與評價。C***Consequences***指結果,即由信念和看法所引發的情緒和行為。情緒方面的結果既包括焦慮、憤怒、抑鬱及其他不愉快的情緒,也包括幸福和滿足感等積極的和愉快的情緒。行為方面的結果可能是積極的,自我救助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自我傷害的、適應不良的,比如在遭受挫折後,對他人進行指責或報復,就是一種自我傷害性的行為結果。埃利斯指出,情緒***C***不是由某一個誘發事件本身***A***所引起的,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個人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B***所引起的。因此A只是C產生的間接原因,B才是C產生的直接原因,是B決定了C的性質。

  依據理性情緒療法,我們之所以會有不良情緒,主要是因為我們把一些希望和期待推向了一個絕對的境地,諸如“應該”、“必須”、“要求”等,這些“要求”和“必須”再加上我們非理性的自言自語的述說,就形成了偏執的、不容妥協的非理性信念。當這些非理性信念和荒誕的聯結相結合時,就會產生諸如焦慮、憤怒和抑鬱等強烈的不良情緒。

  2.2 接納相處

  接納相處,指的是接受自己的不良情緒,不否認、不排斥不良情緒,把不良情緒當作客觀現實接受下來並與之和平相處。這裡推薦森田療法。它的核心理念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所謂“順其自然”,就是承認自然的規律,包括世界發展的外自然的規律及生理、心理髮展的內自然規律。順其自然,就應該認識到並接受“人非聖賢”這個事實;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狹隘之心的事實,認識到不好的想法在頭腦中閃現,是精神活動中必然會出現的事情,是一個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變的。所謂“為所當為”,就是在承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去做你應當做的事情,即外自然規律下的事情,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觀的現實中。通過做事情,將人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注意所做的事情,從而減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內部的精神能量。

  依據“順應自然,為所當為”的治療原則,意志不能改變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變人的行為,而行為的改變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情感,並陶冶一個人的性格。要擺脫痛苦,就得正視現實,接受現實的挑戰,通過實際行動體會生活的意義,在實際行動中體會成功的自信。

  2.3 注意轉移

  注意力轉移就是把注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刺激情境轉移到其它事物或活動的自我調節方法。人的情緒容易受到外在的事物與場景的影響,所以,外在的事物和場景發生改變,情緒也會隨之改變。   注意轉移有兩種途徑:①做事轉移。當焦慮、悲傷、抑鬱等不良情緒出現時,最好的排遣方法就是使自己忙碌起來。卡耐基說:“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藥,也是最美好的藥。”當我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不佳時,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或者做一些能讓自己專心投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將不愉快的心情暫時忘記。感覺是隨行為而動的。當事情做完時,我們甚至可以發現,原來造成我們心情不好的原因已經消失了。例如:看喜歡的書、和朋友玩、做義工、聽音樂、看電影、睡覺等。②運動轉移。體育運動使人感覺敏銳,觀察力加強,促進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發展,並能增強自信心,培養靈活、果斷、勇敢、頑強的意志。研究發現:一組抑鬱症患者服藥四個月,另一組每週運動三次,每次45分鐘,連續四個月結果都有明顯改善。六個月後,運動的一組效果更好。另外,維吉尼亞大學心理治療教授布朗博士研究了一百零一位沮喪的學生,將他們分為運動組和不運動組。布朗博士發現:二星期慢跑五天,十星期就能明顯地降低沮喪分值。而一星期跑三天的人,亦有同樣的成績,但在這期間不運動的人,卻沒有任何改變。

  2.4 理智控制

  2.4.1 自我解嘲、自我安慰。自我解嘲,就是當自己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不良情緒時,為了消除或減輕內心的苦悶和煩惱,用言語或行動不失幽默地為自己掩蓋或辯解被人嘲笑的事,編造一些“理由”,以此進行自我安慰,求得心理平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是一種無法改變的客觀存在。與其固執己見,“鑽牛角尖”,不如自我解嘲、自我化解。放棄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重新設計自己,追求新的目標。

  2.4.2 自我暗示、自我激勵。自我暗示是指通過言語暗示、想象某種事物存在等方式,對自身施加影響,達到放鬆緊張心理、緩解不良情緒的目的。通過調動人的內在因素,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人們的自信心和意志,從而戰勝自己,超越自己。例如當考試焦慮出現時,不妨這樣自我暗示“我已經儘自己的努力做好備考了,我相信自己在考場中能發揮得很好”。通過這樣的自我暗示,增強自信心,減輕緊張焦慮的心情。

  2.4.3 昇華。昇華就是利用強烈的情緒衝動,把它引向積極有益的方向,使之具有建設性的意義和價值。這是一種高水平的調適,通過其他事情成功來改變自己的失敗處境、改善自己的心境。如屈原被放逐以後,寫出《離騷》流芳百世;司馬遷遭受凌辱,身陷囹圄,卻以《史記》傳世;歌德於失戀中得到靈感與激情,以《少年維特之煩惱》成就永恆的經典。

  參考文獻:

  [1]葉素貞,曾振華.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杜麗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用教程[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3]孫娜.大學生情緒管理方法新探[J].學理論,2010***8***.

  [4]薛永蘋.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J].思想教育研究,2008***4***.

  以情緒管理為主題的心理論文篇二

  《淺議大學生的情緒管理》

  摘要:文章認為情緒影響壓力感知與應對,並在此基礎上闡述了積極情緒對成功應對壓力的促進作用,介紹了一個完整的情緒管理過程及相關方法。

  關鍵詞:壓力;情緒;調適

  一、情緒影響壓力感知與應對

  生活中我們常說,壓力是把雙刃劍,會使強者更強、弱者倒下。在對某高校大學生的壓力調查中發現,93%的大學生感到有壓力,如學習壓力、就業壓力、人際交往壓力、經濟壓力等。在這些壓力面前,有的同學迎難而上,不斷進步;有的同學被打倒,出現了交際恐慌、上網成癮、睡眠障礙、自閉、悲觀等心理問題。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差別呢?

  人類進化的歷程告訴我們,人類正是在積極應對壓力、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中不斷髮展、壯大的。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對當代大學生也是這樣。有了學習上的壓力,我們才會充分利用時間,尋求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有了人際交往上的壓力,我們才懂得寬容、尊重、體諒、互幫互助等。我們的生活需要壓力來滋養。況且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是在重重壓力中獲得了成功。追溯他們的成功之路,筆者以為他們最大的共同的制勝法寶是積極努力的心態或者說是積極情緒。

  我們不能消除壓力,但如果壓力過多、過大,影響了正常的學習或生活,我們有必要探尋調適或緩解辦法。基於這一考慮,許多學者從壓力的產生與機制、壓力的影響、壓力的調適策略與方法等方面展開了研究。從壓力的產生與作用機制來說,當外界刺激打破有機體的平衡或超過個體的能力時,就體現為壓力[1];外界刺激本身並不一定能產生壓力,這要經過兩個階段:針對外界刺激的初級評價階段和對自身可利用的應對策略的次級評價階段。初級評價階段反映了個體對外界刺激的威脅程度和性質的知覺,次級評價階段反映了個體對其應對能力和可利用資源的知覺。這兩個階段共同決定了個體可以選擇什麼樣的應對策略,做出包括生理上的、行為上的、情緒上的和認知上的可能的反應。無論是在哪個階段,都存在多個影響因素,如性別、個人生活閱歷、個性、自我效能感等,情緒就是其中之一。生活中我們大多有這樣的體驗,即當壓力事件發生時,若正處於消極情緒狀態,個體更易感知到壓力,也更易採取情緒應對這一非理性應對方式;若正處於積極情緒狀態,個體更易採用理性應對方式,積極尋***與社會支援,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

  大學是人生的重要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大學生的生理日漸成熟,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緒體驗也趨於豐富,如時而鬱鬱寡歡、心如止水,時而興高采烈、手舞足蹈,在冷靜與衝動、積極與消極之間不斷變化,呈現出豐富性、不穩定性、衝動性及層次性等特點。一項關於大學生情緒現狀的調查表明[2],當代大學生總體處於平靜、愉悅、輕鬆的積極情緒狀態,但處於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狀態的也較為普遍;在平靜、焦慮、自卑、恐懼等情緒方面,女生明顯多於男生;在興奮、驕傲等情緒方面,男生明顯多於女生;男女生相比,女生的負面情緒如壓抑等較男生多。這恰好解釋了一個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部分同學在學習與生活中,一有不順就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遭受壓力困擾。

  二、積極情緒有助於成功應對壓力

  情緒是人們在心理活動中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歷程。它與生俱來,會伴隨我們的一生,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具有主觀性、可變性等特點。同樣的刺激事件,對每個人所引發的情緒並不一定相同。即使是同一個體、同一事件也會因當時的具體情境及認知結果而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它隨著個體身心的成長與發展、對情境的知覺能力以及個人的經驗與應變行為的變化而改變。也正是這些特點,筆者有理由相信情緒是可以調控的。事實上,周邊的成功人士或職場精英也向我們證明了這點。他們自身肯定也承受著或大或小的壓力,但他們在各種場合遊刃有餘,處理事情時得心應手,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其善於控制情緒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積極情緒對於我們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消極情緒如沮喪、緊張、憤怒、焦慮、抑鬱等危害個體的身心健康,但也並非無積極意義。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說,消極情緒對我們人類的存活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有助於提高身心的警覺程度,使我們的身心處於喚醒狀態,調動所有的心理資源去應對困境。如果說消極情緒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警覺與自我保護意識,那麼積極情緒則有助於提高個體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積極情緒的研究認為[3],積極情緒有助於擴大我們的注意範圍,使我們在更廣闊的社會空間中保持清晰的意識,對新的事物和活動保持開放性,並接納這些新事物。更為重要的是,在壓力情境中,積極情緒能夠擴充套件個體的即時思維和認識,提供多種可選擇的行為方式。這就意味著,積極情緒能夠使處於壓力情境中的個體打破思維定勢而產生多種想法,能夠獲得更多可選擇的應對策略。這為成功應對壓力提供了可能。有學者對此展開了實證研究,研究表明[4],情緒智力可以調節個體對壓力的主觀反應情緒變化和壓力知覺。情緒智力較低、經常體驗低自尊和負面情緒的個體更易消極地看待事件,併產生過度反應,甚至可能與壓力源互動作用,身心更加緊張;情緒智力較高的人,在遇到事情時,對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緒有很好的覺察和管理,並能採取措施有效解決,感知到的壓力較小。

  當代大學生生活於物質豐富的年代,生活體驗少,對很多事情往往持“必須是這樣”、“應該是這樣”的態度,這種對事情絕對化、過分概括化的認識是非理性的。一旦情緒狀態不佳,就更容易感知到來自於學習、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壓力。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情緒並不是由某一誘發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經歷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引起的。只要個體改變對誘發事件的看法或評價,情緒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有學者對情緒調節在人際壓力對應對策略影響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5],情緒調節在人際壓力與應對策略間起著調節的作用,且主要是起著調節認知因素的作用。其中,情緒調節對應對策略有直接作用,在幾個認識因素上,如人際歸因、領悟社會支援、自動思維等,均起著調節作用。   三、情緒管理的方法

  其實,當遇到壓力事件時,無論是消極情緒,還是積極情緒,都是我們主動選擇的結果。當感知到壓力時,我們都會有意或無意地調節情緒,力圖達到“迴避消極情緒體驗,增強積極情緒體驗”的目的。一個完整的情緒管理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正確識別情緒

  當受到外界刺激時,如他人的一個表情、不經意的一句話,情緒很容易發生變化。這時候,個體需要明確此時具體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以校園生活中常見的下棋為例,下棋肯定會有輸贏,參與活動的同學都熟悉這個規則,一旦輸了,也能坦然地面對。但是某一天,旁邊的觀眾突然對輸了的同學露出鄙夷的神情,甚至是說了句“爛棋”,有的同學可能面子上就掛不住了,當場與旁邊的同學打鬧起來。其實,當遇到類似的情形時,輸了的同學關鍵是要弄清楚自己此時是哪一種情緒?是沒有贏的沮喪還是因他人嘲笑而引發的憤怒?識別情緒可以從身體語言、內心的感受與情感、大腦的思維與認知等方面來進行。如果刻意忽視,長期積累,它們將繼續增強和蔓延,最終演變成不良情緒,造成更進一步的壓力。

  ***二***正確表達情緒

  很多時候,個體是需要表達情緒的。再以下棋為例,面對他人的嘲笑,你很憤怒。憤怒會使一個人變得有侵犯傾向,於是你很想衝對方發脾氣,但你知道這不利於同學相處。或者是你很沮喪,棋局很難繼續,你並不想造成這樣的局面。那麼如何表達出自己的憤怒或沮喪情緒呢?是吵鬧一場?眾所周知,憤怒的表達不僅僅是宣洩,它也會對他人產生極具殺傷力的影響。所以當你想和對方溝通時,大喊大叫是沒有永續性的效果的,因為大多數人會覺得這一舉動很可笑、很幼稚。有的時候,解決衝突的真正有效的表達是讓對方產生負疚感。你可以嘗試著跟對方說:“是吧,就剛才的幾步指點一下,主要是哪裡失誤了呢?”這樣,你既用用合理、自信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也沒有失禮的舉動,且與同學相處能更融洽。總之,在表達情緒的時候,善用“我”資訊,正確、清楚、具體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真正感受和想法,既能避免衝突,也能避免不良情緒的累積。

  ***三***接納情緒

  無論是什麼樣的情緒,毫無疑問,都是此刻你必須面對的,正視它的存在,並給它一個宣洩或放鬆的渠道,具體有有以下幾種方法:

  1.宣洩法,包括口頭語言的發洩、運動發洩、抽象發洩等,跑步、打沙袋就屬於運動發洩,而我們常用的寫日記、發表說說、寫部落格等屬於抽象發洩,其中,運動發洩是經很多人證明了的一種相當有效的發洩不良情緒的方式。

  2.音樂療法,是一種通過音樂對人的大腦皮層的刺激作用來影響情緒的方法,其原理是:音樂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可以改善人們的情緒,激發人們的感情,振奮人們的精神。實踐表明,它有助於消除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緊身、焦慮、憂鬱、恐怖等不良情緒。通常的做法有:緊張時聽一些輕音樂,如《雨的印記》、《風的呢喃》等;焦躁時選擇一些能引導思維趨向寧靜的音樂,如二胡曲《陽關三疊》、《雲水禪心》,琴曲《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流水》等;抑鬱時選聽歡快、自然、舒緩的音樂,如《喜洋洋》、《喜相逢》、《步步高》等。

  3.心理暗示法,其原理是心理暗示會影響人的情緒及對情緒的控制能力,運用此方法須注意兩個要點:一是資訊以非常自然的方式發出,二是個體無意中接收到資訊。生活中,個體可多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如時常以讚賞的眼光看待自己;自我安慰,避免過分的自責;始終朝著一個明確的目標努力,不患得患得患失;忘記過去的失敗等。

  4.放鬆訓練法,也稱鬆馳療法,其基本原理是通過訓練放鬆所產生的身體反應,如減輕肌肉緊張、減慢呼吸節律等,可以使機體產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變化,對應付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情緒十分有效。

  總之,當負性情緒出現的時候,個體需要停下手頭的工作,做一些愉悅自己感官的事情。即使你什麼都不做,只是坐在那裡發呆,也能夠讓你的內心感到愉快和平靜,也具有心理治療的力量。

  當然,在宣洩情緒的時候,應特別注意避免帶來進一步的壓力。無論採取何種調節方式,都不要過度。比如,吃東西、購物、飲酒確實有放鬆的效果,但要做到適可而止。如果是暴飲暴食、透支信用卡、酒後鬧事等,這就讓我們喪失了理性,行為完全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給自己帶來了進一步的壓力。因此,所選用的宣洩方法應和自己的興趣相結合,同時注意發展多種調節方式,避免單一、成癮行為的發生。

  ***四***改變觀念,調整認知

  很多負性情緒都是因為我們不合理的認知而產生的。認知發生了變化,情緒也會隨之改變。因此,在因為某個壓力事件產生負性情緒的時候,我們需要檢討一下自己對事件的看法是否有偏見,能不能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在認知中增加新的可能性,就能使個體免於被負性情緒所困擾。事實上,面對同一個事件,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對它的認知也可能是不一樣的。以校園中常見的失戀為例,失戀一般來說是一負性事件,它帶給我們的往往是負性情緒。但是失戀也有積極的一面,比如它會讓我們思考:自己的戀愛目的是什麼?在以往的交往過程中,自己付出了多少?在戀愛的過程中,自己真的沒有要求回報嗎?當我們理性思考戀愛的目的、自身的付出與需要回報的期望等問題後,我們的負性情緒會得到真正的緩解,更有助於我們未來好好對待戀愛。

  雖然情緒的調適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壓力,但是壓力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有壓力才有動力,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信念。而要有效地應對壓力,關注與調節好情緒是首要的一步。因為情緒沒有調整好,問題解決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張欽.普通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04:270

  [2]周靜.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調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2.09:48.

  [3]蔣長好.積極情緒與壓力應對[J].中國臨床康復,2005.07:180.

  [4]鞏文冰.個體知覺的壓力與情緒智力關係的元分析[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0:148.

  [5]許志紅.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研究:基於壓力與應對的視角[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03:206.

  以情緒管理為主題的心理論文篇三

  《淺談員工情緒管理》

  員工是企業效益的創造者,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隊伍的整體潛能是保障員工精心工作的前提,企業基層領導者應意識到員工隊伍的穩定,素質的高低,創造性的大小,凝聚力的強弱深刻地影響著企業的效益和發展。

  一、影響員工個體潛能發揮的幾大因素

  1.個人能力。能力是指從事各項生產活動,適應生存發展必需的心理特徵總和。主要由知識、智力、技能構成。員工能力的個體差異主要表現在:能力的高低差異和能力的發展水平差異。

  2.個人性格。性格是一個人比較穩重的對現實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性格特徵是千姿百態的,世界上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要培育良好的人際關係,重視環境因素對員工性格的塑造作用,管理人員要做好自身的人格培養,具有自信進取、堅強樂觀、求實、關心下屬、不折不撓等性格。

  3.家庭因素。家庭是員工的重要精神支柱,夫妻是否和睦、子女是否孝順、青工的戀愛觀以及與其他家庭成員關係的好壞都會對員工的心理活動產生直接的影響,直接關係到員工工作態度的好壞和工作效率是否提高。

  4.組織環境。也是外部刺激環境。有研究表明:壓力水平與個體的潛力成拋物曲線,當持續過重的壓力使員工個體無力處理並導致身必受損時,最終的潛能或成績反而大大降低,只有中等水平的壓力才能使員工的潛能最大,成績最高。因此領導要注重優化單位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條件,注重教育引導。

  二、員工心理與行為惰性導致工作低效率的具體表現

  個別員工的心理與行為惰性會在單位彌散,形成一種壓抑、消極、悲觀的工作氛圍,士氣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使員工對團隊的忠誠度大大降低,缺勤率、違紀率和事故率上升,工作中的人際衝突增加。員工與管理層難以產生心理共鳴,導致員工心情不舒暢,工作積極性不高,影響工作效率。企業制度實施得不到支援,管理失效。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溝通不暢。

  總之,高效的管理經驗要求管理者極大地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緩解工作壓力,改善工作環境等,使員工在工作崗位上作出最好的業績。

  三、啟用員工個體潛能的有效途徑

  1.用先進的思想教育引導人。用先進的思想教育引導人,就是要將思想政治工作寓於員工的工作生活中,向員工講清企業面臨的形勢、機遇和挑戰,激起他們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讓員工透徹瞭解企業改革與發展的任務、目標和美好前景,激起他們克服困難、創造美好未來的信心與勇氣,使員工懂得企業發展、員工受益的道理,激起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和勤奮工作的動力。

  用先進的思想教育引導人,就是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四個結合,即:與各項制度建設相結合,用制度拉近員工、管理者與公司的利益,激勵員工為共同利益努力工作的動力;與員工個體相結合,不同的員工個體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員工需要賞識和鼓勵,有的員工需要擔子和壓力;與各種生動活潑的文體、公益活動相結合,激發員工的團隊精神,樹立整體觀念;與解決員工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對員工多送溫暖,多予關心,激發員工潛在的內在動力。

  用先進的思想教育引導人,就要用榜樣激勵人,單位領導應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用自己的模範行為教育和帶動員工忘我工作,大力宣傳操作戰線模範人物事蹟與身邊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蹟,激勵員工健康、向上的情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用積極的企業文化鼓舞人。企業文化不僅是企業的一種價值觀,一種理念,而且是企業的一種管理方式和方法。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體現,具有塑型功能和激勵功能。

  大慶煉化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不僅有了自己的經營理念,而且積澱了豐厚的精神文化,即三相文化―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筆者認為這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注重人的心靈、情感和潛在力量的作用,如何發揮企業每個員工的智慧,增強每個員工的才幹,以最佳組合來實現企業目標,便是企業文化靈魂之所在。

  3.用創新的方式管理人。現代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實現對人的管理的最終目的,就要在管理方式上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更有效地啟用員工隊伍。

  一是實施“雙贏式”管理。注重個人和整體的結合,既強調整體性,又突出個體性,讓員工深刻認識到員工個人利益與單位整體利益休慼相關、榮辱與共,使每個員工對單位產生使命感、依託感;給予員工個人空間,讓員工學會對工作負責、主動承擔工作任務,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激發員工的內驅力和自豪感;促使不同想法、做法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搞好個體與整體的協調,實現整體與員工個體的利益雙贏

  二是實施“走動式”管理。崗位操作人員看重領導的人情味,看重領導的身先士卒。如果領導高高在上,故作神祕、威嚴,員工難得與他見一次面,就會失去“人情味”,員工就會對他敬而遠之。領導應經常深入一線,與員工座談、溝通、交流,讓員工不但能夠對他提意見,能夠了解他,與他探討工作、學習、人生和家庭瑣事,甚至與他爭辯是非曲直。領導時常在工作一線巡視,能常到基層員工中體察民情,瞭解實情,而且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關心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會使員工產生知遇感,員工覺得自己受到領導的重視,感覺領導需要我,工作起來就會很賣力氣。領導的行動是無聲的號召,作為基層領導,不僅需要充滿“人情味”,更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在日常管理中,一句勉勵的話語,一個友情的提醒,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都能起到激勵和感染員工的作用。

  4.用科學的競爭機制激勵人。需要的滿足是人的一切行動的原動力,人的原動力越大,則人的潛能發揮越充分。建立科學合理的競爭激勵機制,才能激發員工活力。

  一是在選人用人上,要堅持公平民主,開展內部的合理競爭,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對有能力的員工,要發現挖掘其潛能,為其提供展示個人才能的舞臺,讓員工感覺到企業需要我,從而施展人生才華,釋放人生能量。要營造支援員工幹事、支援員工幹成事的氛圍,讓人的活力競相迸發。

  二是在激發班組活力上,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班組長的工作潛能,黨支部首先明確班組長的權利,賦予其獨立的管理權、指揮權、10%的獎金考核權,班組的生產調整、班組內務管理、班員工作業績的考核都由班長自主管理,並從制度入手重新修改了獎金考核細則,並與建立“五型”班組相掛鉤,每月對班組進行排名,按名次發獎金,激活了班組之間的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