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優化與創新對策論文

  如果將計算機應用該專業與其他類別專業放在一起進行相比較,我們不難發現,該專業存在更鮮明特徵,斌並且還集合實踐、綜合以及應用為一體。當代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所使用的模式相比較與早前較傳統模式在一定程度更符合國家對該應用專業人才基本要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優化與創新對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優化與創新對策全文如下:

  高職教育的重點是實現對高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也是與其他教育形式的不同之處。目前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要求高職教育培養出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計算機高階人才。

  1 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現狀

  1.1 課程設定比較傳統,缺乏專業特色

  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課程設定仍然比較傳統,通常分為四類,包括基礎知識、計算機系統的基本原理、計算機應用課程和畢業設計。主要進行數位電路基礎、C 語言程式設計、高等數學、概率論、網路知識、電工電子技術、資料庫原理、硬體維護與維修等專業知識的學習。畢業設計是對高職院校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知識應用進行檢驗。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科目比較繁多,並且呈增加的現象,但是學校課時的安排卻沒有相應地增加,這就造成課程的學習缺乏重點,存在顧此失彼的現象。目前,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材將四年的教學內容放到三年集中教學,導致教學內容趨於表面,沒有專業特色,學習內容也不夠深入,這樣很難培養出高階計算機應用人才。

  1.2 專業教學趨於表面

  大部分高職院校為了適應社會對綜合能力強的人才的普遍要求,將學生的培養重點放在了綜合能力的培養上,忽視了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這就導致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沒有重點,學生專業能力欠缺。或者由於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對於教師講授的過多的知識,無法完全掌握,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學習範圍過廣,學生找不到學習的重點,導致學生只瞭解知識的表面,而沒有形成某一方面的特長,能力較為平庸。

  1.3 專業教學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師面對專業知識的細化與知識量的增加,普遍只重視課堂上的理論教學,相應地增加教材中的知識點,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思考時間與實際操作時間大量減少,專業教學偏離實際應用,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導致畢業後學生的專業技能較低。

  1.4 教學環境較差

  儘管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高職教育的資金投入,但是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設施和裝置仍然比較缺乏。如有的高職院校仍然使用老舊的計算機進行授課,甚至購買系統已經淘汰的電腦供學生使用,這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導致學習效率較低。

  2 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優化與創新的相關對策

  2.1 優化高職計算機應用的專業設計

  針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特點和市場的需要,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軟體系統維護能力、多媒體系統維護能力、軟體製作能力與硬體組裝配置能力。因此,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應轉變觀念,對課程設定與實踐操作進行改革,重視實踐,合理設定專業課程,掌握專業課程的重點,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形成新的符合現代計算機應用高階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

  2.2 強化實踐應用

  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培養不能僅侷限於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了實現實踐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教學時應該針對軟體、硬體與網路設定實踐環節,對學生進行軟體開發培訓,進行硬體組裝、優化和使用培訓,對網路維護等進行培訓。只有儘早接觸,學生才能零距離上崗,並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

  2.3 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是國家、企業和科技發展的源動力。計算機應用是科技的產物,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並且更新的速度很快。在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了解計算機每個功能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學會通過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並且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應用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2.4 重視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對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實踐操作與綜合知識能力的檢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專業技能。學校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給予一定的專業輔導,建立一定的獎勵機制,對優秀的畢業設計和學生給予鼓勵,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與熱情。同時對畢業設計的評定應該專業化、規範化。

  2.5 改善教學環境

  為了使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學習得到保障,高職院校應該重視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學設施和教學裝置的質量,保證有足夠的數量。此外,國家還應對高職院校給予更多的管制和財政支援,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

  3 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優化與創新——“專案教學法”

  “專案教學法”是一種較為新穎的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方式,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一個專案的教學活動。主要過程包括情境的創設、進行示範操作、讓學生獨立思考、通過社會調研與討論確定專案、小組協作學習完成專案、以專案完成情況衡量學習效果、進行歸檔和結果的應用。其中專案的確定包括確定專案名稱、小組組成人員、專案目標、專案的市場背景、專案任務的分解、專案實施計劃、人員分工和成果展示形式的設計。

  該方法的優點:提出要完成的專案,通過任務的完成過程,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使學生全面瞭解比較複雜的專案,增加了學生解決複雜問題的信心;專案教學法需要使用多種參考資料,從而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多重掌握;實現了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與團隊協作,提高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專案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實際應用,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專案的評價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結果的結合,更加客觀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專業技能。

  4 結語

  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進行優化與創新,能夠更好地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結合,培養出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計算機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