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計算機資訊淺議論文

  掌握資訊科技技術已經是科學發展和走向未來資訊化時代的必然需要,且已成為當今合格人材的必備素質之一。而要想學好資訊科技,初中資訊科技課是不可忽視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初中計算機資訊教學之我見》

  摘 要:21世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電腦全面普及的資訊時代。掌握資訊科技技術已經是科學發展和走向未來資訊化時代的必然需要,且已成為當今合格人材的必備素質之一。而要想學好資訊科技,初中資訊科技課是不可忽視的基礎。下面是本人就幾年來從事初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的一些經驗心得,對如何更好的開展資訊科技教學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興趣、精講多練、多媒體、作業

  一、巧妙設計,激發學習興趣

  資訊科技這門課中有很多知識都是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這就要求我們計算機教師多鑽研教學方法,在上課時多用易被學生理解的、新鮮有趣的事物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講授PowerPoint2003時,我們可以教給學生怎樣插入自選圖形,然後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引導他們合理地插入各種各樣的圖形,並加以修飾,還可以讓他們從網上自己搜尋一些動畫、圖示等,插入到自己的簡報中,從而創造出各式各樣、生動活潑的簡報,然後再通過多媒體教學網路,將一些富有創意的作品放映給其他同學看,其他同學也可以從中受到一些啟發。這樣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進行教學,完全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徵,不但不會增加負擔,反而有利於教學,他們會學的更輕鬆、更愉快。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於各個任務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精講多練,耐心輔導

  精講多練,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重在操作的課程,教學中應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有時候有些內容講得越多,學生聽得越糊塗,講一小時不如操作十幾分鍾。在許多實踐課程中,注重教學質量、效果,採取少講、精講、多練習,通過精心設計、細緻匯入,讓學生了解本節課學習的基本內容,然後再講授新內容,最後進行鞏固練習訓練。一節課一般安排十幾分鍾進行講解、示範,空出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上機實習熟練操作,使所學內容得到鞏固、知識認知程度進一步提高。也可根據學生的理解知識能力,對講授內容作一些適當調整,著重講一些重點、難點、疑點,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讓學生親自去操作實習,在實踐在提高對知識的理解水平。為了吸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在設計某個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學生整體和個體的差異、特點與知識接受能力,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興趣愛好等。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要始終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設計。例如:在進行《網頁製作》這一教學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網路等途徑蒐集一些好的網頁給學生看,告訴他們在網頁中不僅可以有文字,還可以有優美的背景音樂,以及一些漂亮的動畫及視訊。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立即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一些情境設計,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每當我接手一些新班級,總會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絕大多數非常簡單,但是我深知:作為教師,不能因此而嘲笑、訓斥學生。在輔導過程中,我注意與他們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護他們心中萌發的興趣之芽,並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

  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這裡所說的多媒體技術與前幾年一些書籍中曾提到過的多媒體組合教學概念不同,後者只是將幾種媒體加以簡單的組合***如把幻燈、投影、表格、聲音、錄影加以組合***。今天的多媒體技術是以資訊科技為中心,把語言、影象、視聽等技術整合在一起,而且能雙向傳送,使同一資訊通過用圖形、文字、資料、表格、聲音等多種方式顯示出來。產生一種新的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互動方式。可立即反饋這種互動方式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決定,學習內容、方法、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預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參與這個過程。在多媒體教學教程中,學生的學習是在和資訊科技的交流對話中完成的,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的內容。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在多媒體教學中,資訊科技能按照學生的要求提供資訊,同時對學生的反應作出判斷、調整或修改學習方案,提供適用的教學內容。這種智慧化的互動特徵是傳統的教育媒體很難做到的。

  四、給學生布置個性化的作業

  學生之間有著各不相同的個性差異,對於同一本教材,學生的興趣點也是有差異的。在基本掌握資訊科技操作的基礎上,有的學生表格做得特別漂亮,有的學生設計的網頁特別有個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佈置作業時,要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有的放矢的給學生提供多個作業專案,並不要求全部做,給學生選擇的餘地,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給學生髮揮個人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機會,並把教材中沒要求講解的,應用軟體能夠支援的操作,作為附加分,鼓勵學生用心地學習和製作。當他們如期完成作業後,教師可以把有些同學的特色作品向全班同學展示出來,激發學生互相學習。競爭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就提高了教學效率,提升了教學水平。此外,教師還可以保留一部分優秀的學生作品,向別的班級和下一屆學生展示,以鼓勵其他學生學習,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總之,現代資訊科技教學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不能夠完全按照常規科目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要儘可能跟上資訊科技軟硬體發展,尤其是軟體的發展。教學方法上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讓學生自己動手,以其是否熟練地掌握操作方法為標準。教學形式要多樣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新性,最後,以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洪玲;資訊科技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0年29期

  [2] 任曉東;淺談高中資訊科技教學[J];才智;2011年19期

  [3] 李想;著力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培養學生資訊素養[N];朝陽日報;2009年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