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論文格式模板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農業科技也漸漸地被人們所關注。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科技論文,希望你們喜歡。

  農業科技論文篇一

  農業科技企業執行管理模式探討

  摘要:農業科技企業在農業科技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農業現代化的生力軍。目前我國農業科技企業基本上還處於雛形階段,在技術創新、資金投入、人才管理等方面還有較大的問題,影響並制約著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因此,探索農業科技企業執行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農業科技企業成長的對策與建議,對推動農業科技企業的成長有較大意義。

  關鍵詞:農業科技企業;執行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7-0106-02

  一、農業科技企業執行的特點

  相比其他經濟組織而言,農業科技企業獨具執行特徵。它集科技、農業和企業的特徵於一體,又是主要從事農業科學技術的研製、開發和推廣應用的專門性企業,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要服務物件;按企業的執行模式進行運作。它的主要特徵如下:

  1.技術專業性強

  農業科技企業通常只從事農業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科技的創新一般集中在農業生物、資訊和現代農業工程等前沿技術領域。專業涉獵面,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設施農業工程、資訊工程等多專業學科領域,其擁有的技術專業性極強,產品是最新農業科技發展的結晶。

  2.科技人才雲集

  科技人才是每個企業發展的絕對核心力量,他作為高技術的載體,在農業科技企業裡面也起到了靈魂的作用。農業科技企業在人才方面引進本身就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它對專業技術人才有更加苛刻的要求,首先他要求所引進的人才是複合型的高學歷人才,它不僅要有掌握尖端高技術的研發人員,還更需要懂技術、通管理、善經營的複合型人才。

  3.資金投入大

  農業科技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該類企業除正常生產外還需要不斷進行技術更新,需要不斷開發新技術。因此,其資金投入,除一般的生產外,在技術創新研發等方面大量資金,包括人力資源建設;高科技產品出爐後,其商業化運作等方面資金投入也必不可少。農業科技企業創辦的資本本來就高於傳統農業企業將近10-20倍,因為該類企業資產的專用性強、裝置設施要求更新快,但是一般金融機構通常會以穩健和贏利為原則,因此資金投入問題一直是農業科技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4.產品收益高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傳統農業企業產品已逐步進入微利時代,相比而言,農業科技企業的產品卻獲利空間較大,收益較高,這主要因為科學技術的競爭力,科技產品的技術具有領先性,高科技附加值無法估量。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農業科技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通常被搶先佔領主導地位,其市場競爭程度相對降低,其價格穩定性較高,需求量大。因此,農業科技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和產值的增長率高居於農業產品之榜首。

  5.技術與產品更新快

  農業科技領域不管是生產、研發、銷售等方面的發展十分迅速,技術更新速度快,從新技術研發到產品上市的時間差非常短,產品更新速度很大訓程度上超出了市場的駕馭力,農業科技產品的生命週期比傳統農業產品短。以農作物新品種為例,傳統育種方法從設計、研發到新品種推出至少需要10-15年,而採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與現代育種技術相結合最長5-8年。

  二、農業科技企業執行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1.管理概念模糊

  從現有的一些農業科技企業來看,其所屬科技企業中,有大部分職工屬於事業單位編制,一切管理模式均採用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包括企業負責人的任用、利潤分配製度、資源利用、職工考核等無一例外,農業科技企業本身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權,但又排斥實行全成本,這就造成了企業與事業不分,管理模糊,其結果是:員工普遍無責任感;企業過度依賴於主管單位;不珍惜單位的資源;促使主管單位行政插手企業。

  2.企業結構不合理

  由於傳統農業企業執行模式的影響,很多由原來農業科教單位創辦或轉制而成的農業科技型企業與轉制母體仍有密切聯絡,許多新合併或轉制而成的企業還沒有完全建立起現代企業的執行管理制度,企業的決策權一般都被操縱,在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約束,諸如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同盟型的機構形同虛設,造成管理者推卸責任。因此執行管理結構的不合理,成為制約農業科技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3.高素質人才匱乏

  從我國農業科技企業的現狀來看,目前農業科技企業員工整體素質較差,高階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熟練技術工人等方面的人才匱乏。農業科技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的聘用、管理等方面問題較大,他們聘用時對其專業結構、學歷層次和年齡結構等方面把握不到位。受“重工輕農”思想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大專院校畢業生到農業科技企業工作的熱情並不高。因此農業科技型企業人才引進要比其他企業付出更大的代價。因此在人才任免方面其執行管理不到位。

  4.自主創新能力弱

  我國農業科技企業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總體水平低於國外水平,創新意識不強,系統結構不均衡,投入與產出通常不對等。農業科技企業在創新方面,其科研人員和經費投入不足是創新效果差的最大障礙。農業科技企業在技術、科研人員等影響農業科技企業創新能力的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三、農業科技企業執行管理的模式優化

  1.強化動力機制

  農業科學技術研究的內在衝動和外部環境的影響是推動農業科技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首先,提高全民對農業科技企業的重新認識,使民眾認識到農業科技的發展是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主導作用;各有關部門和相關媒體應大力宣傳報道農業科技企業的優勢,吸引更多的組織、團體和個人投身於農業科學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其次,普及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知識,提高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吸納能力,增加農業和農民對農業科學技術需求。第三,引導和鼓勵非農企業從事農業科學技術和產品的生產和開發,並營造良好的合作環境。   2.優化導向機制

  農業科技企業的發展、壯大和良好運作離不開政府巨集觀政策的引導。建立農業科技企業發展的導向機制,創造寬鬆的外部環境和有利的巨集觀政策支援體系有利於現代農業科技企業的發展。第一,政府儘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切實做好智慧財產權以及技術產品的保護,保障農業科技企業各方面的權益。第二,制定科技含量保護價格政策,對農業技術產品實行優質優價,鼓勵農業科技企業研製開發技術含量高,且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都顯著的農業技術產品。第三,出臺優惠政策,對農業科技企業以及從事農業科學技術研究及其農業技術產品開發的非農業科技企業在工商金融、外貿、海關、商檢、人事工資和獎勵等方面給予照顧。第四,優惠稅收政策,對農業科技開發以及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的單位或個人縮短稅收範圍,

  3.完善投入機制

  農業科技成果具有特殊性,其研製週期較長,對資金、人員以及場所的佔用要高於其他領域,因此,其發展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完善投資機制就成為農業科技企業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

  第一,建立以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為主的專項貸款專案,優先向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應用企業貸款;第二,建立企業自我積累與村鎮共同積累相結合的農業科技基金積累模式,扶持農業科技企業的發展,扶持對當地農業發展作用顯著的農業科技企業的專案開發及其相關研究;第三,多渠道積聚農業科技發展的各方面的力量,例如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非農企業創辦農業科技企業,鼓勵和引導研究機構以及高等院校以各種方式參與現有農業科技企業的技術開發和技術品的生產及其推廣。第四,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選點試辦高新農業科技開發區,集中一批高起點、高效益、高收益的農業科技企業,通過相互交流與合作形成規模優勢,減低開發成本。第五,強化各級財政對農業科技企業發展的支援,重點扶持農業科技企業的科研和產品開發。

  4.建立協調機制

  農業科技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其他機關和中介組織的協調,因此,建立協調機制則能夠起到紐帶作用,把農業科學技術及農業科技產品的研發、推廣和應用等各個方面、環節合理地聯絡起來,並使相關部門或人員都能從農業科技成果中獲得自己所向往的收益,共同促進農業科技和農業生產整體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抓資訊網路。國內外農業科技發展的動態、國內以及地方政府的發展政策、農業產品的市場狀態、農民及農業發展對農業技術產品的需求狀況等都是資訊網路建設要抓住的重點內容;其次落實農業科學技術以及農業產品的專業市場配置。一要確保農業科技企業的產出或服務有暢通的銷售渠道和銷售網路;二要保證農民能夠得到最優的農業技術服務,並得到貨真價實的產品;三是抓農業技術服務網路的建設,也就是農業科技售後工作,以便使農民在農業生產中能夠正確使用各種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業技術產品,如播種機械、生產機械等,並取得良好的經濟收益,這是確保農業科技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四是做好保障工作,農業科技開發要受農業本身特性的影響,使得農業科技企業的發展風險多多。如果沒有健全的保障,農業科技企業則很難持續發展下去。建立風險保障體系,由農業科技企業、企業員工、投資者及有關部門共同承擔農業科技開發的風險。多方集資,建立開發風險投資基金。拓展保險及農保業務範圍,引導和鼓勵保險行業增加農業科技開發保險險種,為農業科技企業的發展做後盾。

  參考文獻:

  [1]孫倩,鄧心安.我國農業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動力不足原因的期權博弈分析[J].農業科技管理,2007,***4***.

  [2]羅坤,徐明,李巨集,等.以企業為平臺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探索[J].農業科技管理,2010,***2***.

  [3]陳志興.農業科技企業創新模式的比較與選擇[J].農業科技管理,2010,***2***.

  [4]王勁鬆,王和平,張富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J].農業科技管理,2007,***4***.

  農業科技論文篇二

  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功能 促進我省農業發展

  [摘 要]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給我國農業科技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面對挑戰的同時,還需要我們看到其中存在的機遇,把握機遇,做好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強化農業科學技術創新需要我們積極借鑑國外先進的經驗,構建適合甘肅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本文主要結合甘肅農業科技創新實際,就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促進農業生產科技含量提升有一定助益。

  [關鍵詞] 農業科技 創新問題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4-0020-01

  農業穩定,國家的糧食基礎就能穩定,解決好農業問題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黨的以來高度重視農業問題,經過我黨不間斷的努力,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改革逐漸深入,農村、農民和農業事業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是現階段,我國農業基礎依然比較薄弱,糧食增產增收難度進一步加大,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帶有明顯的滯後性。因此,積極分析農村科技研發和應用過程存在的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將其解決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1 甘肅省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農業科學研究和農業生產存在脫節現象

  現階段,從事農業科學技術創新研究的主體主要是政府舉辦的各級各型別涉農高等學校和農業科研機構,這些機構作為國家事業單位,其科研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其任務是完成國家制定的科研課題,然後獲取相應獎勵,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將其作為升職、晉升的依據,在這些科研成果中,很多內容都與實際情況不符,缺乏市場化、商品化和產業化導向,重視文字研究,輕視成果應用,重視科技研究,輕視科技成果開發,重視結果輕視成果轉化,大多數的科研成果並未轉化成實際的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科研人員在研究過程中缺乏創新活力,科技創新模式十分單一,很多科研成果區域同質化,導致了產學研、農科教分離,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難以有效結合。

  1.2 市場利用存在問題

  市場機制在農業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涉農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改革後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應該是政府扶持和市場機制引導相結合,形成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但是現階段,這個創新體系建設還存在很多不足。

  1.3 農業科研能力不足

  現階段,我省基礎農業科研研究能力還比較薄弱,尤其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原創性的科研成果較少。從最近幾年我省自然科學獎的獲得型別分析,從事農業科研獲獎的幾乎沒有,這種現象就充分說明了我省農業科研基礎力量還比較薄弱,原始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2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對策分析

  2.1 加強技術創新

  為了更好的適應甘肅省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甘肅省農業科研人員必須在農作物***、新的農作物品種、旱地農業、節水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觀光農業、生物技術中、農產品保鮮加工以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治方面做出突破,做好重大技術創新工作,解決我省現階段創新能力不足,農業科技裝置儲備日趨下降等問題,確保在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並最終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2.2 強化科研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就現階段我省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情況來說,存在人才引進困難,現有人才嚴重流失的現象。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科技人員待遇不高,現有的科研手段比較落後,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較差,專案經費不足。甘肅省科研隊伍存在嚴重不穩定的現象,高層次人才引進十分困難,已經嚴重影響到一些重要科學成果的研究和新成果、新技術的應用和儲備。因此,在今後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技術人員的培養,還必須要加強產業開發和管理人才的培養。人才建設應該以培養現代人才為重點,積極爭取率先引進重點學科,積極為科研人員創造有利於技術創新、產業開發和高效管理方面的工作環境,建立一支適合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人才隊伍。

  2.3 將深化改革和完善功能相結合

  繼續深化農業科研機構分類改革和涉農高校的科研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明確這兩者的分工、不斷優化辦公結構,轉變工作理念和工作機制,做好資源整合工作,將農業科研體系結構和功能進一步進行優化,進一步促進農業企業自身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加強產學研、農科教的合作,將農業科技教育和技術推廣有效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好各類農業科技創新部門的功能和作用,最終形成一個功能比較完善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2.4 積極實行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相融合的執行體系

  積極實行甘肅農業科技創新基地、區域性農業科研中心和實驗站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而企業技術科研中心以企業自身投入為主,從而保證能夠形成一個公益性研究和市場化科研開發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更好的提升創新能力。

  結語

  農業科技創新對實現農業現代化有著巨大的幫助,因此,在創新過程中,需要我們面對其中存在的各種難題,並深入分析這些難題,及時採取措施將其解決,最終促進甘肅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平,曹成茂,楊林寬,何花,吳俊,蔣先鋒,方小山,梅建虎.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設計[J]. 安徽農學通報. 2015***19***

  [2]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分解甘肅張掖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重點建設任務的通知[J]. 張掖市人民政府公報. 2015***10***

  [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省農業廳山東省農業科技展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J]. 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報. 2015***33***

  [4]範君君,張良勇,鍾方雷. 基於灰色關聯分析的甘南州經濟增長與人口特徵分析[J]. 草業科學. 2010***11***

  [5]李哲敏,信麗媛,方宜文,張應祿,劉振虎,董照輝.淺析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J]. 山東農業科學.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