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科學論文

  科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是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態度、技能和獲取關於自然知識的學習活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也談農村小學科學教學

  摘要:科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是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態度、技能和獲取關於自然知識的學習活動。農村孩子的特點是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生存經驗,熟知植物動物的成長過程。做事比較勤快,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所以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教室外才是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廣闊天地。

  關鍵詞:農村 科學 課程資源 實踐活動 科學探究

  科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是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態度、技能和獲取關於自然知識的學習活動。農村孩子的特點是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生存經驗,熟知植物動物的成長過程。做事比較勤快,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所以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教室外才是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廣闊天地。

  一、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學內容

  科學教育的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根據農村孩子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開發與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共同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和發展。不要拘泥於教科書上規定的教學內容,孩子眼中的科學世界永遠是妙趣橫生的。

  兒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而且,他們想象豐富、思維活躍。例如,中年級學生已經能夠在頭腦中把一個壓扁的塑料球復原成圓球,也即藉助想象對一個簡單過程進行逆向思維。又如高年級學生能夠初步建立用資料來檢驗某種假設或某種觀點的思維方法。即使低年級學生也決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在人生早年積累起來的經驗是他們學習新事物的基礎。要拓展學生的資訊渠道,廣泛利用存在於教科書以外的各種資源。

  1、學校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學校課程資源可以分為教室內的課程資源和教室外的課程資源兩類,主要包括實驗室,科學教室,圖書館、閱覽室及其配備資料,學校建築、走廊的環境佈置,花草樹木、生物角、科技景點等等。

  學校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的途徑和方式有:1.注意校藏書刊的結構***增添科技藏書***,更新科學教育裝置;2.充分利用校內的土地,開闢科技、勞技教育基地***如百草園、氣象站、飼養園地等***;3.在校園內設計並建立科技景點***如太陽鍾、風力發電機、科技雕塑等***;4.利用在科技方面有特長的教師,積極開發有關的校本課程。

  2、家庭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家庭裡也存在著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主要包括家長的閱歷與職業背景、家庭飼養與種植的動植物、家庭科技藏書等。

  家庭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的途徑和方式有:1.豐富家庭的科普讀物,關注科技資訊資訊,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圖書館,並提高其利用率;2.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對家庭飼養與種植的動植物進行一些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3.家長儘可能帶孩子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進行社會實踐。

  3、社群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社群課程資源主要包括科技工作者、工廠、農場、田園、科技實驗基地、高新企業、植物園、動物園、科技場館***如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少年宮、農技站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

  社群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的途徑和方式有:1.開展改善社群環境的科技活動;2.與社群科研、企事業單位建立聯絡,共建科技活動場所,開展現場科技教學活動;3.聘請科技人員和專家擔任學校科技活動的指導教師,聘請家長中的科技工作者定期向學生作科普講座;4.組建學生科技團體,利用社群資源開展科普宣傳和實踐活動。

  農村各地的自然環境千差萬別,依據當地具體環境,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以更適當的方式組織教學,自然的將科學探究與認識家鄉,關注家鄉的生產生活有機聯絡在一起,實現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有效統一。

  顯然,面對豐富的課程資源不加選擇的統統拿來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有意義的,這就需要教師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有效整合,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利用。

  二、充分利用農村孩子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創設實踐活動的機會。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教育強調以學生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這些活動應當是學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們學習興趣的、精心選擇和設計的、具有典型科學教育意義的。通過這些活動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一次科學發現、科學探究、科學創造的過程。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教學目標上應該把科學素養的各個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識教育的要求,又能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和科學探究的實踐。放假時農村孩子會幫父母收割小麥。放學後農村孩子會幫父母洗衣做飯,他們的動手能力強,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佈置一些有實踐性的專案,指導學生參加探究活動,把科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給農村孩子創設更多實踐活動的機會。

  科學教學中的實踐活動有觀察、實驗、考察、飼養、種植、製作等,有在課內進行的,有在課後進行的,還有更主要的課內外結合進行的。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要組織、鼓勵學生開展科學課外活動研究,使課內、課外相結合,集體教學和因材施教相結合。通過學生開展的各種科學研究活動,如製作指南針、種向日葵,佈置生物角等,還要多輔導學生進行各種科技類活動,如進行氣象觀測、能源開發、航模製作等專項輔導和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動手實踐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其科學知識面,培養他們愛好科學的興趣,研究科學的習慣,使學生的潛在智慧得到充分發揮,個性得到發展,興趣愛好得到增強。

  三、充分利用農村孩子經歷較豐富的特點——拓寬科學探究空間。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如何真正實現讓學生主動參與、善於合作、樂於探究,是我們科學教學中的一大難題。要解決這一關鍵,教師要大膽放手,營造一個開放的探究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這種學習方式進行實踐活動。一個活動可能是一節課,也可能是幾節課;可能在課堂上完成,也可能需要課外活動的配合。教師不要把上下課鈴聲當做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小學生探究科學的活動往往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

  總之,農村雖遠離都市,沒有了城市的喧囂與繁華。但農村的孩子天天與大自然相伴,生活的內容比城市的學生還多了一份精彩。科學課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聯絡他們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發揮孩子們豐厚的感性認識的優勢來服務教學。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家科學課程標準***3-6年級***

  2、人教版科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及《教師用書》

  篇二

  談農村小學科學幻想畫的創作

  摘 要: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科學幻想畫,是少年兒童在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象,運用繪畫語言創造性的表達出對宇宙萬物未來人類社會生活、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遐想而產出的繪畫作品。

  關鍵詞:農村小學; 科學幻想畫; 創作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6-078-001

  一、問題提出

  科學幻想繪畫,是學生在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想象,運用繪畫語言創造性的表達出對宇宙萬物未來人類社會生活、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遐想而產出的繪畫作品。但由於農村的相關資訊少、獲取資訊的途徑閉塞、不暢通,農村學生在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上處於欠缺,明顯落後許多,致使農村小學實施科學幻想畫的創作具有相當大的難度。

  二、解決問題

  本人結合《想象中的飛機》一課,闡述一下如何在農村小學實施科學幻想畫輔導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

  首先是激發情趣,尋找問題。這是本課教學的基礎,通過它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其次是仔細觀察飛機、瞭解飛機的特徵及功能。這是本課教學的關鍵,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會學生從沒見過飛機,到了解飛機的特徵中尋找飛機有關飛行方面的問題;熟悉的環境,從自己的身邊尋找問題,發現飛機的不足等問題。最後是拓展思維,解決飛機的創作問題。這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把美術知識和科學知識相互滲透,進行科學幻想繪畫的創新教學。通過科幻畫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受生活真實的約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揮、任意描繪,在科學的世界裡遨遊!

  1.激發情趣,尋找問題。這是科學幻想畫教學的基礎,它點燃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學生對飛機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本人將在第五課《你見過哪些飛機》一課中,充分的讓學生了解有關飛機的科普知識,為本節課打好基礎,比如講解飛機的相關知識,如飛機指具有機翼和一具或多具發動機,靠自身動力能在大氣中飛行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飛機不僅廣泛應用於民用運輸和科學研究,還是現代軍事裡的重要武器,所以又分為民用飛機和軍用飛機;飛機還可按組成部件的外形、數目和相對位置進行分類;可以按機翼的數目,可以按機翼平面形狀,可以按水平尾翼的位置和有無水平尾翼;可以按推進裝置的型別;可以按發動機的型別;可以按發動機的數目;可以按起落裝置的型式;還可按飛機的飛行效能進行分類;可以按飛機的航程;引導學生觀察飛機的結構、色彩、功用等。接著本人給學生講相關的科幻故事、看科幻圖片、舉科技發明,創設一定的情景,帶領學生到未來世界去看看;激發起他們濃厚的好奇心,然後本人鼓勵他們努力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給他們生動地講飛機的成長過程:人類自美國萊特兄弟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架動力飛機,到今天飛機的速度已能三倍於音速,最大航程能繞地球一週,飛行高度超過三萬米。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讓他們去發現,去尋找問題。

  2.仔細觀察,發現問題。這是科學幻想畫教學的關鍵,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科學幻想畫的創新教學,是從引導兒童學習觀察事物開始的,要他們首先明確觀察任務。本人讓學生在《你見過哪些飛機》一課中觀察不同種類的飛機,飛機的結構、造型、功用等;同時要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即運用審美觀察法、整體觀察法和比較觀察法去發現問題。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真的發現了很多問題:如飛機是用什麼材料製造的?飛機本身擁有那麼多的重量卻還能飛行?飛機的最快時速可達到多少?飛機的耗能情況?飛機穩嗎、安全嗎?飛機還有哪些功能?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讓學生敢於提出問題,讓“疑”使學生在認知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衝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這種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對於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能一起討論與交流,耐心啟發他們進行科學的思考。對於一些科學知識,本人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和書籍後,想辦法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解釋,幫助他們進行科學的思考,如未來的飛機是個什麼樣的,科學家預計,未來的飛機載重量更大,功能更多,耗能更少,速度更快,也更安全舒適,外形更多樣、更漂亮,可以直上直下,不需要機場,可解決交通擁擠,可賑災救人,還可以實現人類太空旅遊的夢想。本人在為學生能夠發現如此多的問題而高興的同時不禁思考:美術不是單一學科,只有把美術知識和科學知識相互滲透,才能進行科學幻想畫的創新教學。

  3.拓展思維,解決問題,這是科學幻想畫教學的重點,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們這裡說的解決問題是指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問題的解決方式、途徑、效果等,因為幻想是以社會或個人的理想和願望為依據,對還沒實現的事物有所想象。世界,特別是未來世界,對於學生來說,既是陌生的,同時又是新奇的,在他們眼中,在他們的思維中都是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幻想畫。這就需要選擇一種恰當的表現形式。讓兒童能根據中心對已有表象進行組合想象,預示想象思考是創造新形象的關鍵。科幻繪畫最能體現學生創造性想象力,它是跨越語言的快速列車,甚至是超越時空的時間隧道。

  3.1組合想象思考法是指在頭腦裡從飛機形象中,分別抽取出它們的一些組成部分或因素,根據需要作一定改變後,再將這些抽取的部分或因素構成一個有自己的結構、性質、功能與特徵的獨立存在的飛機形象。方法有:給飛機加一加、把飛機改一改、讓飛機變一變等等。

  3.2預示想象思考法是根據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根據已有的豐富的想象積累,在頭腦中構成一定的體現著某種思想或願望的、當前還不存在而以後能夠產生的飛機形象。這需要學生大膽地進行科學的思維,科幻畫是開啟靈感思維的金鑰匙。在教學中本人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提出的古怪問題,尊重學生的想象力甚至別出心裁的念頭,讓學生知道他們的觀念是有價值的等。同時本人和學生一起討論如何表現這些觀念,用科學的,藝術的方式。

  任何一個兒童的藝術創造產物都具有存在的價值,這對兒童創新能力的自信心培養十分重要。自信心是創新思維的力量源泉,科學幻想繪畫有利於培養兒童的發散思維、集中思維等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繪畫能力。在新世紀,讓我們一起手拉手,與科技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