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科技論文

  我國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化學科技和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息息相關。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淺談化學工程中的綠色科技

  摘要: 化學化工科學與技術的 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新的纖維材料的發明,給我們帶來了衣著服飾的革命,突破了原有的棉、麻、毛等材料的侷限;新的可替代能源的發明,給日益嚴峻的煤炭、石油等天然原料短缺的趨勢提供了緩和壓力的空間。在化學化工科技發展帶來 社會全面進步的同時,負面效應也隨之產生,那就是 環境的日益惡化以及廢棄物汙染情況的加劇。因此,綠色科技的運用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就化學工程中的綠色科技的運用給出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 化學工程;綠色科技;環境保護;綠色化學

  中圖分類號:O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10***0620039-01

  1 綠色科技促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我們所謂的溫室氣體,主要指的就是二氧化碳。無論是以往的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之前的生產,還是現階段科技含量高,日趨現代化、國際化的社會化大生產,這些工廠每年要向大氣排放數萬甚至數十萬噸的二氧化碳[1]。這些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成為了造成全球性的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而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出臺之前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造成這一現象的那些工廠卻不用為溫室效應負擔任何一點費用。

  現在這一狀況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許多化工企業正積極的開發和利用新的科學技術,來達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甚至有一些企業將二氧化碳作為化工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一種原材料來使用。例如,有的化工企業將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作為一種原材料來生產尿素。僅這一種工藝,就可以使該企業的每年的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量減少數十萬噸。

  2 海水淡化工程的預處理過程中運用綠色科技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能離開水,水對於每個人的生命和整個社會的發展而言是絕對不能缺少的,資源。而這種重要的資源,又具有這有限性、不可再生性等特點。隨著社會和 經濟的迅猛發展,淡水的危機成為了世界性的環境難題。而我們中國,又是世界上最缺乏淡水資源的國家之一。因此,海水淡化技術的 應用,就成了緩解我國淡水資源匱乏現狀的一種有效的途徑[2]。隨著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海水淡化所必須的成本也在逐漸的趨於大眾化,使這一技術不再是那些經濟發達的國家才使用的起得奢侈的技術。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引進並採用了這一技術。

  海水淡化技術指的就是一種利用物理上的或者化學上的方法將海水裡面的鹽和水進行分離的技術。在進行海水淡化技術的預處理程序中,任何影響環境狀況的不良影響都沒有產生。並且在獲取海水資源的過程中,並沒有繼續對生態環境構成傷害。我們的黨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思想,就是指要在滿足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的同時,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可以繼續發展的環境狀況。因此,將綠色的化學工藝[3]運用於海水淡化的過程中的這一舉措至關重要。因此,將綠色的科學理念與化工產品的生產過程 聯絡在一起,便成為了現代世界化的化工生產中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海水淡化構成的預處理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氫氧化鎂,成為了環保領域新的寵兒,這種物質具有成本低廉,工藝簡單、不產生二次汙染,處理效果良好的特點,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3 綠色化學技術在我國傳統香精香料工業中的應用

  在日常化學產品的生產中,香精香料是不可缺少的新增劑之一。我國的香精香料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出口,是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逐漸加深,及全球性經濟蕭條的狀況逐漸加劇,我國的香精香料出口產業收到了很大的打擊,產品訂單大幅度減少。

  在深入地調查我國香精香料產品出口訂單銳減現象的原因之後,不難發現,產品中有害雜質含量超標,是其真正並且主要的原因。造成有害雜質含量超標的原因則在於生產工藝方面的缺陷[4]。例如提取原料的成分在產品中有殘留以及包裝材料的使用不當等原因。其中,提取原料的成分在產品中的殘留的問題,可以通過研究和開發新的提取技術來改變。包裝材料使用不當的問題,則應通過加強企業和工廠的監管力度,督促生產商家和企業反覆試驗,選取符合有害雜質含量標準的外包裝物等方法來改善。還要牢牢掌握我國香精香料產品的優勢方面,不斷加強新技術的研究和其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才能夠滿足生產出高質量、低能耗的香精香料產品的要求。

  4 綠色化學使可持續發展戰略任務逐步向前推進

  傳統的化工生產,給我們的生活創造了非常豐富的物質基礎和能源。其在對人類歷史的發展進步的工程中所做的貢獻是不不忽略的。但是呢,又由於化工產品生產的原材料和生產過後的殘餘物中,存在著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又造成了很多環境汙染問題以及生態平衡的失調。這樣,就又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繼續發展。新世紀,面對嚴峻的環境汙染所提出的挑戰,可持續發展戰略這種道路的選擇[5],成為了歷史的必然。

  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的一項基本的國策。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化學工業,在這一基本國策的指導之下,最行之有效的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方法便是綠色化學的開發和利用[6]。綠色化學,不單單是指那些對環境產生的有害影響小甚至沒有有害影響的化學生產過程,更重要的是包括那些行之有效的且作用明顯的價格平民化的化學化工技術的研究以及應用。綠色化學的生產過程只產生非常少量的廢物處理,或者不產生廢物處理。其最主要的特點便是在生產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資源,使原材料轉化為產品,儘量不產生汙染。有利於化學化工產業的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道路的切實執行。

  參考文獻:

  [1]臧樹良、關偉、李川等,清潔生產及綠色化學原理與 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3***:228-232.

  [2]龍澤波、張大群、張萬欽等,渤海海水淡化反滲透法的預處理工藝[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3,16***6***:241-242.

  [3]薛建躍、李雷,綠色化學和環境保護[J].安徽化工,2006***4***:13-14.

  [4]王大全,中國的綠色化工[J].廣州化工,2000***4***:1-3.

  [5]胡常偉等,綠色化學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2***5***:31-32.

  [6]葉汝求、曹鳳中、夏友富等,環境與貿易[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17***:50-51.

  篇二

  化學工程中的綠色科技淺析

  【摘要】:最近幾年,由於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其和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息息相關。雖然化學及化工加速了經濟的發展,但也給社會帶來了及其惡劣的負面效應,一般的化工生產有高汙染高浪費缺陷,進而干擾人們正常生活的環境,引起環境忽然、生態平衡的破壞,這與我國可持續發展斬落背道而馳。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綠色科技應時而生。就此描述了化學工程中綠色科技發展的重要性,最後提出在各個領域中綠色科技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綠色科技化學工程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E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正文】:

  前言:

  目前,由於化學及化工科學與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是,化學科技的發展在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造成不可小視的隱患。具體體現在環境日益惡化、汙染日趨嚴重、生態平衡被嚴重破壞、人體健康受到威脅等。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在化學工程中應用綠色科技,在享受化學工業帶給人類的優秀成果時,尋求解決其缺陷的辦法。本文就化學工程中的綠色科技展開探討。

  一 化學工程中發展綠色科技的必要性

  1 發展綠色科技有利於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講,經濟發展是無限量的,但是自然資源卻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一味堅持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勢必會造成各種重要的資源及能源過度消耗,從而導致生產資料的價格不斷上漲,這樣一來經濟發展必然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約。因此,為了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這一長遠的戰略目標,必須一改這種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通過發展綠色科技來降低廢料,並對各種廢物進行還原再利用,這樣能夠有效地緩解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資源過渡消耗的問題,控制各類汙染物的排放,進而實現經濟的快速、持續、穩定發展。

  2 發展綠色科技有利於生態環境的優化

  現階段,發展綠色科技符合我國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就可持續發展而言,其主要是依賴各種可再生資源的不斷供給,以此來達到持續利用性的目的。因此,為了杜絕這一情況的發生,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中要求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大綠色科技的發展力度,降低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並採取有效地措施控制和防範高汙染現象的發生。只有這樣,才能使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得以優化,最終實現三者的有機統一。

  3 發展綠色科技有利於人類新文明的鑄造

  新文明觀認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一種協調、平等、和睦的新型關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人類必須改變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發展理念及以追求物質需要為核心的傳統消費觀念。應著眼於發展綠色科技,並將主要任務放在研究環境自淨能力和地球再生能力上,以此來確保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發展,從而為人類鑄造一個新的文明。

  二 化學工程中綠色科技的特點

  當前,綠色科技研究的重點主要是一些科技產品的設計是否會對人類健康以及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現如今,科學家們已經將綠色理念深入到科研的各個領域當中,綠色科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從整體上看,綠色科技的發展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 環境友好技術和環境潔淨技術是綠色科技的重中之重

  ***1***環境友好技術。該技術可以說是綠色科技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其核心是環境無害優先於經濟效益。綠色科技還比較關注生物資源的開發。現階段,綠色科技已經成功採用了生物轉化法,利用酶為催化劑進行生物降解,這一過程能夠獲得大量有用的化學物質,可應用於天然氣、汽油以及氫氣等的製造。利用生物質製造有機化學品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其不僅具有原料可再生的優點,並且在物質的生產過程中,還可以有效地降低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的生成,這類產品在環保方面效果極佳。

  ***2***環境潔淨技術。這一技術也是綠色科技發展的主要內容。就能源的角度而言,環境潔淨技術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其一,能源的潔淨技術。具體是指利用先進的技術儘可能降低能源使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汙染。能源的潔淨技術研究的重點就是煤炭潔淨。此外,汽車尾氣排放也在很大程度上對大氣造成汙染,開發並研製潔淨的柴油和汽油也將成為綠色科技研發的重點;其二,潔淨能源技術。所謂的潔淨能源主要是指對生態環境無汙染的一些能源,其中包括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以及生物能等等。如太陽能,其屬於最大的潔淨能源。綠色科技的發展應以利用太陽能為重點,通過先進的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等能源,以此來減少其他能源的使用。

  2 綠色科技有效地推動了化學工業的綠色化發展

  現如今,由化學及化學工業提供的各類產品已經成為各個領域中不可或缺的物質,與此同時,其對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綠色科技正是從根源上解決了化學工業給生態環境造成的汙染,其通過將無公害、無毒性、無汙染、綠色環保等技術融入產品的研發當中,有效地推進了化學工業向綠色化的發展程序。

  三 綠色科技在各個領域中的具體應用

  1 綠色科技在汙水處理技術中的應用

  水是人類一切社會生活的起源,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地球上的一切。隨著工業化程序的大力推進,水汙染日益嚴重,汙水處理已經上升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水資源具有不同於其他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及不可再生性,汙水處理要求我們必須嚴格遵循綠色、可持續的特點。於是,清潔的水處理技術應運而生。電化學法、三維電極法、氧化絮凝複合床技術等綠色的水處理新技術在眾多國內外領先水處理技術中凸顯出來,表現出巨大的潛力。它們的出現,成功地解決了常規處理法存在的諸多問題,同時,還具有適用性廣、裝置簡單、處理效果好、無二次汙染等特點。理論和實踐證明,綠色科技在汙水處理技術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 綠色科技在環保塗料開發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塗料是裝修選材中的必需品,同時,它又是現代社會僅次於汽車尾氣汙染的第二大汙染源。傳統的塗料多為合成塗料,塗料中的 VOC 排入大氣後,還會與空氣中的氮氧化物作用,生成光化學煙霧,造成更加嚴重的二次汙染,對人體健康帶來更嚴重的威脅。同時,塗料還會造成對水資源的汙染,加大水汙染治理難度。更為嚴重的是,合成材料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極為嚴重,其毒性、致畸性、致病性、致癌性正成為威脅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殺手。許多工廠都開始積極地應用綠色科技,以此來開發綠色產品、改進工藝和裝置、優化配置、降低 VOC、清潔生產、最大限度的減少汙染。乳膠漆、固體塗料、無機礦物塗料等綠色塗料的誕生,正在使塗料生產向著無毒無害、產品更優、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發展。

  3 綠色科技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

  人類周圍各種用品的製造和擴大化生產都離不開化工生產,而要實現對環境無害的、原料和工藝優化的、並且具有可行性的工藝流程,就必須在合成、催化、分離、提純和分析等多個環節採用綠色科技。其中,原料和產品的綠色化正成為當今綠色化學研究的主流,同時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其前景也不容小覷。就以催化劑的發展為例,傳統的化工反應,多采用較濃的酸、鹼作為催化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反應速率,縮短了反應到合成的時間。但是,其產生的廢料、廢渣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對裝置的腐蝕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加之其回收的不徹底性,嚴重影響了生產的效益,更對環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汙染。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生物催化劑應運而生,膜技術廣泛應用,離子交換樹脂、分子篩、奈米管作為新的催化劑載體帶動了催化劑的綠色化。為了順應綠色科技的時代大潮,各工廠應適當應用綠色科技,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高質量、低能耗的產品。

  【結語】:

  有上述可知,化學工程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能源及物質基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然而,化工產品在生產和加工期間產出很多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不但引起環境和生態平衡的破壞,還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一點有極大地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只有充分地運用綠色科技,方能使各種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進而使原材料更優化的轉化為產品,藉此來降低環境汙染,維持生態平衡。

  【參考文獻】:[1]臧樹良,關偉,李川,等.清潔生產及綠色化學原理與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2]田 芳.試論綠色科技的發展理念及其影響因素[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1***.

  [3]丁 銘,史建公.綠色化學與化工若干問題的探討[J].化學工業與工程技術,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