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關於本土資源開發在中學美術優質課中的運用論文

  美術,指佔據一定平面或空間、具有可視形象以供欣賞的藝術。也叫造型藝術、視覺藝術。按照目的可分為兩大類,即純美術和工藝美術兩類。“美術”這一名詞始見於歐洲17世紀,也有人認為正式出現於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後傳入中國,開始普遍應用。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淡關於本土資源開發在中學美術優質課中的運用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淡關於本土資源開發在中學美術優質課中的運用全文如下:

  《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材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通過兩年多來的實踐研究,我們都達成了一個共識:我們應該更多地去關注學生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學會合理地開發與利用一切所能開發並有教育價值的本土美術資源。因為學生關注的、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本土美術資源才是我們美術課程的"根",而並非是過時的藝術。當然,在開發與利用本土美術資源時,也不能就"本土"而"本土",我們應該高瞻遠矚,開闊自己的教育視野。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本土美術課程更加豐富、更具活力,走向更為廣闊的天空。

  在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課程理念的不斷更新,課程已不僅僅指課堂教學,是可以延伸到課外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這已是世界各國學者的共識,在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家本土資源與美術教育都有了緊密的結合。

  在素質教育的發展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了廣大教師在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個新的課題。教師在正常的教學實踐過程外,可以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並運用到美術教學中。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開發和利用這些優秀的本土資源,補充和完善我國現有的美術教育體系及全國統一的教科書內容,有效推進美術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以培養具有美育品德的學生。偉大的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教育即生活"。

  美術是記載和傳播文化的最好載體之一,在美術課上開發與利用合浦本土積澱深厚的文化資源,不僅有助於學生運用豐富多彩的美術語言,直觀、全面、深入地認識到合浦本土豐厚的文化遺產的價值,加深對本土文化的感性認識,而且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自己身為一名合浦人而感到驕傲,使他們在共享祖先創造的豐厚文化資源的同時,積極地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主動參與合浦本土文化的傳承,並對合浦本土文化今後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在實踐研究中以新課程標準理論為依據,依託合浦本土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厚的人文內涵等美術資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家鄉、走近社會等更為廣闊的美術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和美術在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價值與功能。嘗試通過不同的方式開發"合浦的橋"、"合浦的騎樓"、"走進繽紛的海底世界"、"話說合浦珠還"、"家鄉的採珠節"等十多個課例,初步形成了富有本土特色的美術課程教學。

  1.利用本土各種資源豐富美術課程和教材

  合浦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端,北部灣的東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作為傳統工藝品的合浦貝雕,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並與明末清初左右逐漸成熟,是中國的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這種利用廢棄的貝殼所製作的貝雕工藝品為廣西合浦市的傳統產業。作為位臨海濱的合浦學生,利用看似普通的隨手可得的各種貝殼,如蛤蜊、毛蚶、扇貝、花螺、海膽等,引導學生挖掘出貝殼的獨特的造型、色彩和肌理的美,通過尋找、發現、收集、觀察、想像、組合、創造等一系列美術活動,把貝殼變成了造型新穎、內涵豐富的玩具、生活用品、小擺件等。充分利用本土材料進行創新教學。

  一方面有效的培養了學生關注生活、發現美並美化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對自然材料的利用意識及開發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大海賜予我們豐富的、獨特的自然材料,尤其是對很多農村學生,利用自然材料不僅可以豐富和貼近學生的生活,也可以解決農村學生美術材料購買的困難,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等情感。本地是"合浦珠還"故事的發源地,白龍城記載著動人的故事;多彩的採珠文化閃現出歷史的內涵;精美珍珠項鍊展現出當地特產珠寶的神韻;利用這些地方風俗文化資源開發的美術課程資源既能傳承傳統的精髓,又從中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珍珠養殖是本地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北海已舉辦了4屆國際珍珠節,學生可通過對市民的問卷調查,對珍珠節組委會成員的錄音採訪,收集珍珠節的有關照片及每屆的基本材料等方法,探究瞭解國際珍珠節的目的及意義。

  2.本土資源結合課程資源的同時創新教師教學方法

  美術教師不僅決定美術課程資源的鑑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其本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條件資源。因此,我們在地方性美術課程資源建設的過程中,始終把美術教師隊伍放在首位,抓好對教師的培訓和提高,及時向教師介紹課程資源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時推廣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總結出的好經驗,挖掘、調動和利用教師的才能和潛能,幫助廣大教師自我學習,自我反省,形成科學的課程資源觀,通過美術教師這一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的突破來帶動其他課程資源的優化發展。合浦是一個沿海縣城,也是一個盛產海鮮的港口碼頭。

  在每天上學放學路上,都能見到許許多多的海鮮市場和小攤販。人們每天都要扔掉大量的貝殼,他們都把這些當成了汙染環境的垃圾。其實這些廢棄物品也是一種豐富的美術教學媒材,利用它既省錢又易找,還能變廢為寶,一舉幾得。為此,我們就地取材,開發了一系列利用貝殼進行美術設計、應用教學的校本課程。如貝殼貼上畫、貝殼上色組合小動物、貝殼寫生等綜合課。通過這些課程的教學,讓學生在一個一切消費都是現成品,一切用品都用錢來購買的社會環境裡,通過自己的心靈手巧,體驗設計製作的價值和歡愉,體驗勞動的樂趣,這才是真正將勞動教育、環保教育、審美教育相結合的全新的教學方法。

  3.研究和建立本土資源在教學中實踐的經典教學案例並製作成網路資源

  為了讓教師能夠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能夠運用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法體現教學目標,我們建構了"同課異構"式的研究、備課模式--教師分小組將相同的課題,採用不同的構思進行設計,將教案付諸於教學實踐中進行論證。在定期的地方性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研討活動中,引導教師不要"惟教材、惟教參",將精力用在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依據本地、本時期的教學情景匯入適合本校區學生學習的美術課程資源,使美術課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除了中外聞名的合浦貝雕,當地建築的文化亦可加以運用。

  在廉州鎮的中山路、阜民路,以至西場、南康等鄉鎮的部分街道上尚保留著光緒年間到民國年間建起的騎樓,在其外牆和窗戶頂上飾有弧圓或尖頂的券拱,有些券拱有芒狀的太陽紋及多層外沿雕飾線。這些流暢的裝飾線條體現西洋建築的風格特色。而外牆的雕塑有花草、八卦、鑲嵌瓷磚。寓意健康,象徵長壽等均凝聚著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精華,是本土文化資源最珍貴的財富,在定期的地方性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研討活動中,可就著重介紹其造型和色彩的感受體驗建立師生互動網路,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當然,本土資源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一是如何進一步發掘本土資源美術課程資源的內涵,深入尋求美術教育與人文活動、地域文化、多元文化等的聯絡;二是如何有效地與國家課程接軌,更好地開發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開展教學活動;三是如何建立一定的評價和管理方式加強課程資源利用的適應性和有效性。我們仍需就以上問題繼續深入探究本土資源在優質課中的使用實施課案的規律性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