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技術論文

  鍋爐是將煤炭、石油或天然氣等所儲存的化學能轉化為水或蒸汽熱能的重要動力裝置。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鍋爐執行技術討論

  摘 要:影響鍋爐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排煙損失和不完全燃燒的固體熱損失,為了提高鍋爐執行的經濟性,必須對其根源進行分析,並找出合適的技術措施加以改進。文章對鍋爐執行調整技術進行總結探討,為降低能耗,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提供借鑑意義。

  關鍵詞:鍋爐執行;調節技術

  中圖分類號:TK2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09-0094-02

  鍋爐是將煤炭、石油或天然氣等所儲存的化學能轉化為水或蒸汽熱能的重要動力裝置。鍋爐中高溫水或蒸汽的熱能可以直接應用在生活和生產中,為房屋採暖、空氣調節、紡織、化工、造紙等工業應用,也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勢的能,如電能、機械能等。通過對鍋爐執行原理以及鍋爐調節技術進行討論,最大程度降低鍋爐執行能耗,對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1 鍋爐燃燒調整

  鍋爐的執行過程中,著火燃燒是鍋爐執行關鍵的一步,因此鍋爐燃燒調整是鍋爐執行的關鍵。鍋爐內介質的燃燒是引起鍋爐蒸汽壓力變化的兩大主要原因。工業上可以應用熱量訊號的原理,通過調節機跟爐、機爐協調控制的方式進行調節。依據不同負荷進行燃燒調整,主要分為高負荷燃燒調整與低負荷燃燒調整。①高負荷,燃燒穩定,但爐膛溫度高、易結焦,注意火焰位置居中,避免偏斜,均勻分配風粉,增大一次風率,使著火點靠後,適當降低過量空氣係數,降低損失。②低負荷時,燃燒不穩,可適當加大過量空氣係數,降低一次風率和風速,煤粉更細,集中火嘴,保證下層燃燒器投運以利於穩燃,適當降低爐膛負壓以減少漏風、提高爐膛溫度。

  2 蒸汽溫度的調節

  鍋爐過熱器出口蒸汽溫度稱為主蒸汽溫度,主蒸汽溫度和再熱蒸汽溫度統稱為蒸汽溫度。正常執行中,蒸汽溫度應維持在額定值,允許波動範圍一般為+5 ℃~-10 ℃。電站鍋爐出口蒸汽溫度的允許偏差值如表1所示。

  3 燃料量與風量的調節

  3.1 燃料量的調節***中儲式系統***

  負荷的變化,通過改變給粉機的轉速和燃燒器的投入數量來實現。當負荷變化不大時,改變轉速就可完成。當負荷變化大時,以投、停給粉機和相應的燃燒器做粗調,再以改變轉速為細調。調節轉速應平穩,以免大幅度的煤粉變化導致爐膛燃燒不穩和引數波動。

  當需要投運備用燃燒器時,應先開一次風至所需開度,吹掃一次風管,風壓正常後啟動給粉機,並開啟相應的二次風,觀察著火狀況是否正常。相反停運時應先停給粉機,關閉相應的二次風,一次風吹掃數分鐘後再關閉,以防止一次風管內的煤粉沉積。為保護停運的燃燒器,一二次風保證微小通風量。執行中應限制給粉機的轉速範圍,以保證合適的煤粉濃度。

  3.2 爐膛氧量的控制

  隨著燃料量的改變,風量也要相應變化:氧量與最佳過量空氣係數α的關係為:α=21/***21-O2***。最佳過量空氣係數,在75%負荷以上時,變化不大。但負荷低,則α大。因為形成切圓需要一定風量,維持空氣動力場。汽溫低需要多的煙氣。

  從執行的可靠性看,最佳過量空氣係數α過小,會產生還原性氣氛,易引起結渣和高溫腐蝕。如低負荷投油,油霧難燃盡,可能在尾部沉積,導致二次燃燒。如α過大,則易引起低溫腐蝕,且煙氣量大,電耗及損煙損失增大。

  3.3 爐膛氧量的監督

  由於漏風的存在,不同位置的氧量是不同的。對於燃燒,應控制爐膛出口的α。但由於煙溫高,不便安裝氧量計。如在尾部安裝,則需要進行漏風的修正。即爐膛出口、過熱器後、再熱器後、省煤器後等位置,氧量是遞增的。增加幅度由漏風係數決定。

  3.4 風量的調節

  送風調節的具體方法,對離心式風機,通過改變***擋板開度或通過耦合器改變風機轉速進行調節;對軸流式風機,通過改變動葉角度進行調節。除了總風量調節外,根據燃燒要求,還需要改變各二次風擋板開度進行較細緻的配風。調節時還應觀察風機電流、風壓、爐膛負壓、氧量等指示值變化,以判斷調節是否正常有效。

  4 爐膛負壓監督與引風量的調節

  4.1 爐膛負壓和煙道負壓的變化

  依據公式p=mRT/V可知爐膛負壓與進出物質量有關,還與燃燒有關:引風少、送風多,則m大,壓力高,負壓小。滅火,溫度T低,則壓力小,負壓高。執行中應保持合適的送、引風開度。如果送引***動大,則燃燒不穩。在煙道內,尾部離引風機***近,因此沿煙氣流程,負壓逐漸增大。負荷變化,煙道內負壓也改變。如煙道某處負壓發生較大變化,則該處受熱面可能發生故障,如積灰、洩露等。

  4.2 引風量的調節

  負荷增減時,煙氣量相應增減,因此引風量也應做調節。調節方法和送風機類似。負荷變化時,為維持負壓,增負荷時,應先開引風,後增送風和燃料;減負荷時,應先減燃料和送風,再減引風。

  5 燃燒器的調節

  5.1 燃燒器的燃燒特性

  燃燒器的卷吸量對著火影響很大,高寬比大的噴口卷吸大。動量大的燃燒器,穿透能力強。一次風著火後衰減快,主要是二次風決定爐內空氣動力場。高寬比大的燃燒器,剛性差,易偏轉。同時切圓直徑也對燃燒有一定的影響。切圓大,對燃燒有利,但偏斜會帶來問題。

  5.2 燃燒器出口風率、風速的調整

  5.2.1 一次風率、風速調整

  一次風率大,著火延遲;煤粉濃度低。風速大,著火距離遠,噴口附近溫度低,著火困難,且大顆粒動力大,會穿過燃燒區域,燃燒不完全。風速過小,則卷吸差,剛性差。在選擇燃燒器出口風率時首先應根據煤種確定合適的引數,在範圍內再考慮經濟性。負荷變化時,相應調整。

  5.2.2 二次風的調整

  二次風分為幾大部分:輔助風***二次風噴口風***、燃料風***一次風噴口的周界風、夾心風等***、燃盡風***低NOx分級燃燒的過燃風OFA***等。   ①輔助風的調整。控制合適的輔助風關鍵是要選擇合適的分配器。分配器與煤種、燃燒器、爐型、制粉系統及執行條件有關,可分為四種:均勻、上大下小***倒寶塔型***、中間小,兩頭大***縮腰型***和上小下大***寶塔型***。

  ②燃料風的調整。燃料風分為周界風和夾心風。一次風噴口周圍的周界風可擴大燃燒器對煤種的適應性。好煤種,可開大周界風擋板,可推遲著火,遏制煤粉離析,迅速補充燃燒所需空氣。難燃煤,可關小或全關周界風,以免降低煤粉濃度,阻礙煙氣與煤粉氣流的混合。

  ③燃盡風的調整。對於低NOx燃燒技術的分級燃燒,主燃燒區域缺氧燃燒,降低NOx的生成。燃盡風保證燃燒完全。但CE爐型對NOx的生成影響不大。大風箱結構限制了燃盡風噴口的位置和風速。負荷與煤種也對燃盡風的調節有影響。低負荷溫度低,可不採用分級燃燒,煤質差也應減小該風量,以保證主燃燒區域的穩定燃燒。

  5.2.3 三次風的調節

  中儲式熱風送粉制粉系統的乏氣為三次風。溫度低,水分較大,影響燃燒。風量一般為20%,過大,降低燃燒經濟性和穩定性。應有合適的風速,一般不低於50m/s。穿透煙氣進入爐膛中心,保證其中的煤粉燃燒。如三次風量大,可減少制粉系統漏風,提高***風溫,開大再迴圈風門。

  6 燃燒器的執行方式

  燃燒器的執行方式指負荷分配和投停方式。負荷分配的一般原則是各投運燃燒器負荷均勻。如有特殊情況,解決汽溫偏低、結渣等,可改變火焰中心位置。高負荷時儘量全部投運,降負荷停運燃燒器的原則為要燃燒穩定;停上投下,利於燃燒,停下投上,利於維持汽溫;宜分層、對角或交錯停,定時切換;停運只數與負荷率匹配。

  高負荷燃燒穩定,主要是防止結渣和汽溫偏高,應儘量全部投入,均勻分配熱負荷。低負荷時停上投下,因停運燃燒器也要保留少量風量以保護燃燒器,冷空氣對下部燃燒器影響小。

  煤質好,可多火嘴,少燃料,利於燃燒完全,避免結渣;煤質差,應集中火嘴,增加煤粉濃度,保證穩定著火。低負荷不同燃燒器的組合方式如表2所示。

  7 結 語

  本文對現有的鍋爐執行流程及特點進行分析,對鍋爐執行過程中的燃燒條件、蒸汽溫度、燃燒量與風量、爐膛負壓監督與引風量、燃燒器的選擇、燃燒器的執行方式這六個技術環節進行重點分析,總結討論出鍋爐執行中應注意的技術問題,為鍋爐的選擇及日常執行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陳迎華,柴海麗,韓翠娥.對鍋爐執行合理操作確保鍋爐執行安全[J].煤,2004,***5***.

  [2] 徐加生,陳紅,耿向謹,等.煤質變化對燃煤鍋爐執行的影響[J].雲南電力技術,2008,***6***.

  [3] 袁福林,畢耀柏,申雲靈,等.型煤質量對鍋爐執行經濟性的影響[J].節能技術,2006,***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