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技術論文

  廣電在資訊傳遞和數量儲存上,都遠遠高於其他諸如報紙、網路等媒體宣傳形式。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論廣電技術與衛星應用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接著又針對衛星通訊技術的特點,介紹了通訊衛星在廣播電視技術中所應用的技術基礎;最後對衛星廣播電視技術中的一系列技術難點進行介紹,為此類問題提供了借鑑。

  關鍵詞:廣電技術 衛星技術 數字化緒論

  廣播電視在資訊傳遞和數量儲存上,都遠遠高於其他諸如報紙、網路等媒體宣傳形式。經過多年的發展,到如今,廣播電視以其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泛等優勢,佔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而且廣電系統也最為完善,並以極快的速度仍在不斷的發展。到如今,隨著全球廣播電視新技術的快速開發和發展,從節目錄制到傳播,再到接收,都在不同程度的應用新思維、新技術和新觀念。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引入了衛星通訊系統和技術。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國家,其地貌種類眾多,形式複雜,包括山地、島嶼等。為了解決廣播電視的傳播途徑問題,人們對眼光逐漸轉向衛星傳送。由於衛星通訊不受地域的限制,傳播速度快,訊號抗干擾能力強,而且也最為經濟、最為有效和可靠。因此得到了國家及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到1995年,我國廣播電視使用率平均超過了80%。基於此背景,本文著重介紹我國在衛星技術的支援下,我國廣電技術的發展。

  一. 概述

  1.1廣電技術發展現狀

  在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就在國家政府的支援下開始著手研究在衛星技術的支援下,廣播電視接收訊號技術和接收裝置研發工作。到1984年,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了第1顆C頻段的試驗通訊衛星,覆蓋面積包含新疆、西藏和內蒙古等地區,能夠收看到當天的央視節目。1990年又實現了與俄羅斯等國外地區的對接。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我國中央和各省市級都實現了通過衛星傳遞訊號,並通過廣播電視進行接收的局面。包含教育、農業、經濟和文化等領域。到目前為止,我國衛星廣播電視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水平[1]。

  1.2廣電技術發展趨勢

  對於廣電技術的發展,在我國未來首先將實現全面採用數字化壓縮技術,並應用於訊號傳遞和接收上。將數字訊號壓縮處理的過程就已經顯示出了衛星數字廣播電視的強大的生命了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一技術的支援將全面推動我國廣播電視數字化程序。除了訊號容量會大幅度提高以外,也會避免失真或者噪聲出現。其次是將採用Ku頻段,便於與國際先進技術和形勢進行有機的結合,也將更加有助於進行我國資訊化程序的建設,併成為我國的一面旗幟。由於資訊化建設過程中,通過廣播電視中所包含的巨大的資訊量和廣闊的服務領域作為基礎,不斷進行整理和運用,能夠使我國成為資訊大國。除此之外,在21世紀,衛星廣播電視與地面廣播電視將和好的進行融合,這既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同時也是加速我國資訊化建設的基礎。其中,衛星廣播所採用的抗干擾技術,付費措施等能夠有效的促進我國電視業的發展,並進一步實現我國數字化Ku頻段的直播衛星[1]。

  二. 衛星技術列舉

  在基於衛星通訊技術的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程序中,需要對衛星技術進行技術列舉,並從中分析有效的技術結果[2]。

  2.1宇宙無線電通訊

  衛星廣播電視的基礎在於衛星通訊的暢通。衛星通訊則主要指在廣闊的宇宙中,通過發生或者轉發無線電訊號,與地球上的接收站進行訊號對接。通常是把宇宙飛行體或飛行器作為物件,而衛星能夠成為一個很好的媒介。另外還有宇宙中直接發射訊號,與宇宙衛星之間進行聯絡等,都統稱為宇宙無線電通訊。一般來講,宇宙通訊主要有三種形式,即地球—宇宙通訊;宇宙—宇宙通訊;宇宙轉發或發射通訊,而往往將第三種稱之為衛星通訊。這也是促進衛星廣播電視的主要途徑。

  2.2通訊衛星與衛星通訊

  衛星通訊主要指通過通訊衛星作為載體或者反射體,對訊號加以反射,實際上,就是利用通訊衛星作為中繼站的一種特殊的微波中繼形式。由於通訊衛星屬於地球人造衛星的一種,一般用作通訊衛星的主要約在地球上空36000km左右的軌道旋轉行駛,一般公轉週期為24小時,與地球自轉週期一致,也稱靜止衛星。這樣,能夠與地面的某一點相對靜止。因而能夠與地面上的接收天線形成相對固定的位置,便於發射、反射或者接收訊號。

  三.基於衛星的廣電技術

  3.1數字及壓縮技術

  數字壓縮技術是訊號處理的基礎,一般採用G1公司的DQ—4400型的專業衛星數字解碼器,通過一定的標準,將各個省級的壓縮後的數字資訊進行解碼。我國蘊藏著巨大的數字資訊解碼市場,雖然就目前來將,我國的數字壓縮和解碼技術並不發達,但是在國家各級政府的支援下,也正大力發展民族電視數字訊號處理企業。

  3.2衛星接收極化問題

  衛星廣播傳輸一般將訊號分為垂直極化、水平極化和圓極化等形式。利用不同的極化波之間的相互隔離從而將不同的數字訊號進行傳輸,互不干涉,可以說,計劃水平越高,傳輸質量也越好,因此一定要注意極化匹配的問題。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研究,主要由以下幾種方案:雙饋源雙高頻方案;雙極性單輸出電子開關切換高頻頭方案;雙極性雙輸出高頻頭方案;雙極化單輸出寬頻輸出高頻頭方案等。

  3.3加密訊號接收技術

  加密訊號包括電影、體育、戲曲等,主要用於付費服務。當獲得訊號接收許可後,可頭中央控制中心對地址碼進行授權,並開啟地址碼鎖進行解擾處理。

  3.4Ku頻段衛星電視接收

  Ku頻段相對於C頻段來講,工作頻率要高得多,自由空間的耗損也較大,尤其遇到陰雨天氣,對其影響更大,因此對於數字訊號在接受過程中,要時刻逐一進行轉換,才能夠保證有較高的接受效率。

  結束語

  我國衛星廣播電視已經進入了全面發展,並不斷成熟的程序中。到目前為止,廣播電視已不單純的依靠廣播電視技術就能夠實現,還包括衛星通訊技術、數字訊號處理技術等,逐漸趨於學科交叉穩定狀態。因此,本文重點介紹了衛星技術,以及其在廣播電視中的應用和所發揮的作用,對於此學科的深入發展有著參考意義。***作者單位:伊通滿族自治縣廣播電視局***

  參考文獻

  [1]範壽酮.葉玉琴.蓬勃發展的中國衛星廣播電視[J].衛星廣播.1997***6***

  [2]尚立業. 衛星廣播電視技術綜述[J].甘肅科技.2010***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