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生產技術論文

  隨著社會對煤炭能源的需要呈現多元化趨勢,有效的推動了現代煤礦安全生產技術的研發。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淺談煤礦技術管理與安全生產

  “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炭生產能力預計達到41億噸/年,煤炭產量將控制在39億噸左右。大型煤礦26億噸/年,佔總能力的63%。年產能30萬噸及以上中小型煤礦9億噸/年,佔總能力的22%。年產能30萬噸以下小煤礦控制在6億噸/年以內,佔總能力的15%。原煤入選率65%以上。煤炭企業應加強技術創新,加快技術進步,是新形勢下煤炭企業重要內容,是改善煤炭行業面貌的系統工程。煤炭生產企業以人為本、安全為天,加強技術管理則又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前提。煤礦事故,特別是重大惡性事故的發生,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技術管理不到位或出現漏洞而造成的。因為技術管理具有超前性,規劃性和指導性的特點,因此,加強技術管理,提高技術管理水平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前提。

  1.技術管理與安全生產的關係

  生產技術管理是煤炭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做到煤礦安全生產,就必須綜合地運用多種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因為煤礦安全管理時刻存在於煤礦生產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礦生產的方方面面和各個環節,而煤礦生產的過程又十分複雜,環節眾多。因此。我們必須把技術管理看成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煤礦生產管理的全過程,指導煤礦生產管理工作,使煤礦生產的各個環節相互配合,相互適應,避免因某一環節發生故障而打亂正常生產秩序甚至釀成大禍。

  2.煤礦的合理開拓開採方案的設計主要取決於技術管理

  礦井開拓,開採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煤礦的安全生產。礦井的開拓和開採設計是對巷道佈置,採區的劃分,生產工藝流程,裝置造型以及安全技術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總體規劃和安排,為了滿足礦井開拓,開採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設計時就必須對地質勘探,先進技術和裝備的發展和使用,先進工藝流程的發展水平進行廣泛的瞭解,設計應貫徹集中化,機械化和技術經濟合理化的原則,巷道佈置力求簡單,各系統的設施和裝置能力首先要經濟實用,全礦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須要有技術的支援,必須進行充分的技術論證,技術分析和技術方案的比較,最終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礦井的開拓設計,甚至一個採區的開採設計,關係到整個礦井的壽命和效益的好壞,所以技術管理是在制定開拓、開採設計時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3.技術管理是整治煤礦事故隱患的有效途徑

  煤礦井下生產過程中,本身就受著水、火、瓦斯、煤塵、頂板五大自然災害的制約,在生產過程中,採、掘、機、運、通、地測防治水等工序和環節配合不當就會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釀成大禍,嚴重危及職工的安全,不論任何煤礦均存在著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過不斷查處事故隱患,明確安全上的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採取合理措施,才能確保煤礦安全生產。煤礦生產隱患與事故是密切相關的,那麼預防事故的重點就是消滅隱患,如果對小的隱患或一般的隱患重視不夠,治理不及時,不徹底,也可能使小的隱患上升為重大隱患直至造成事故。因此煤礦企業應推廣精細化管理,即幹部走動式管理、“四項技術”應用、ABC卡管理、準軍事管理、“雙述活動”、精品工程。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監測手段,實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現危險狀態。如果在開採過程中,對出現的區域性瓦斯超限,開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層,採煤工作面頂板初次來壓和周斯來壓以及過斷層等這些短期隱患,應明確責任,制定臨時措施,加強管理,使其儘快消除,所以說,煤礦短期性隱患又是技術管理的重點,不僅要有定期分析,還要儘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據理論分析和實踐經驗探討隱患與事故的關聯度,科學合理地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4.狠抓“一通三防”技術管理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煤礦瓦斯事故頻繁發生,奪取了多名職工的生命,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慘痛的教訓說明:“一通三防”技術管理工作決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鬆弛就會釀成大禍,安全生產就沒有保證,更重要的是會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產的主動權,就必須把“一通三防”工作作為安全工作的重點,狠抓“一通一防”技術管理工作,堅決控制瓦斯、煤塵等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因此要搞好“一通三防”技術管理工作就應做好以下幾點:

  ***1***建立健全各級領導及各業務部門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責任制,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實行齊抓共管協同作戰。同時要重點把好四關,即:設計關、生產佈局關、措施審批關、隱患處理關。

  ***2***高度重視礦井通風技術管理工作使得礦井防治瓦斯、粉塵和防滅火工作的基礎,在具體工作中,要加強通風系統的管理,調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風系統,管好用好通風設施,建立和完善礦井通風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風、配分。同時要教育廣大員工愛護好通風防塵設施,杜絕人為的破壞,確保礦井通風系統的合理、穩定、可靠。

  ***3***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資金的投、配齊通風防塵設施,也就是說在“一通三防”設施的資金使用上,該花的錢,堅決一分不少,以確保通風、防塵設施安全可靠,做到萬無一失。

  5.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最大動力就是要依靠科技進步來加強技術管理

  要想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改進採煤工藝,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新材料,提高廣大員工的綜合素質,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環境,大家都知道,煤礦安全狀況不好,除受地質和開採的特殊條件制約外。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裝備和工藝落後,安全技術管理人員素質和員工的綜合素質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進步來加強技術管理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最大動力。但推廣新技術應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術論證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還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來保證,對改善安全條件的新技術和新裝置應予以充分重視,因為,對一部分新技術存在著二次開發的問題,應注意新條件下推廣使用新技術和新裝置的適應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隱患,使其在安全生產過程中發揮良好的作用。

  6.加強礦井“防治水”技術管理預防重大水害事故發生

  礦井“防治水”工作與“一通三防”工作同等重要,水害事故不斷髮生,要應引起高度重視,預防水害事故發生,一是對礦井水文地質型別分類,複雜、極複雜的礦井必須做到“逢掘先探、逢採比探”。二是承壓開採工作面必須編制防治水專項設計,按規定組織論證後,方可開採,三是新礦井、新採區、新工作面在掘進施工前,採用物探、化探、鑽探等手段,查清施工區域或及其周邊各類災害及地質構造,進行超前治理。四是加強對周邊小煤窯調查監督工作,使之常態化和制度化。五是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和各項管理臺賬及圖紙。六是加大礦井防治水工作投入,購置新技術、新裝置,建立礦井防治水檢測系統建設。

  7.技術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落實是煤礦安全生產的有力保障

  煤礦安全生產的大量事實證明,加強對生產技術的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建立以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為首的技術責任制的技術體系是十分必要的。沒有一套有效的技術管理機制,沒有一個完善的技術管理機構,技術管理就必然帶有隨意性,也必然會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隱患。

  技術管理同樣應堅持以人為本,為了適應安全生產的需要,各黨組織一定要從生活上關心工程技術人員,工作上幫助支援工程技術人員,工資、待遇上傾斜工程技術人員,充分把工程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礦安全生產建設中去,發揮聰明才智。

  8.結語

  總之,在實施科技興煤戰略的新形勢下,煤礦安全管理體制和安全監察體制也在進行改革,要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根本好轉,穩定煤礦安全生產的良好局面,必須大力加強安全技術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煤礦安全生產的健康發展。 [科]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