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養護技術論文

  混凝土養護技術的應用對於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混凝土的養護技術論述

  【摘 要】混凝土是當前現代建築工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建築主體材料,因混凝土具有原材料易得,價格低廉和施工方便,強度大等特點,在建築工程、公路和水利工程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混凝土的施工過程是先以漿液的形式澆築,繼而使其在一定的條件下硬化凝結,最終達到工程所需的強度。那麼這個一定的條件,主要指的就是混凝土養護期間的條件。現本文通過分析混凝土養護的目的,逐一介紹了在一般的自然條件、高溫乾燥季節和寒冷季節中混凝土的養護技術和措施方法,並指出了混凝土養護技術中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項。

  【關鍵詞】混凝土;一般養護;乾燥季節;冬季養護;注意事項

  混凝土養護技術的應用對於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良好的混凝土養護會增強混凝土結構的強度,並且能夠減少混凝土裂縫現象的產生,結構表面較為平滑完整。而相反的,若混凝土養護不到位,就大大減低混凝土結構的強度,並且會有大量的裂縫、麻面等現象發生,甚至在使用一兩年之後會出現混凝土剝落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建築的正常執行,縮短了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壽命;也給後期整個建築工程的正常施工都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混凝土的養護工作不容忽視,必須引起施工人員的重視。

  1.混凝土養護技術的目的

  混凝土澆搗後,之所以能逐漸凝結硬化,主要是因為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化作用則需要適當的溫度和溼度條件,因此為了保證混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使其強度不斷增長,必須對混凝土進行養護。混凝土澆注後,如氣候炎熱、空氣乾燥,不及時進行養護,混凝土中水分會蒸發過快,形成脫水現象,會使已形成凝膠體的水泥顆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轉化為穩定的結晶,缺乏足夠的粘結力,從而會在混凝土表面出現片狀或粉狀脫落。此外,在混凝土尚未具備足夠的強度時,水分過早的蒸發還會產生較大的收縮變形,出現幹縮裂紋,影響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體性。所以混凝土澆築後初期階段的養護非常重要。

  2.自然養護技術

  所謂自然養護是指混凝土的澆築期間的氣候環境較為正常,氣溫一般要高於5℃,在此條件下使混凝土在一定時間內都保持溼潤狀態,以此實現混凝土的硬化。自然養護相對於其他養護來講,養護技術較為簡單易操作,且不會額外的消耗能源,但其養護所需的時間較長。自然養護技術對於任何混凝土構件都適用,是最常見也是使用最廣泛的養護技術。

  2.1養護方法

  ***1***覆蓋保溼。養護對已成型的結構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覆蓋。沒有特殊要求的用麻袋、***覆蓋,混凝土表面有光潔要求的如立柱、防撞牆、現澆箱梁等用吸水性較好的土工布覆蓋,定時灑水保證覆蓋材料、混凝土表面潮溼,為混凝土提供一個良好的溫度、溼度環境。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應根據水化作用及達到的強度要求,應儘可能延長,且不應少於7天。養護初期使用噴霧器連續噴霧,應使水呈霧狀,不可形成水流,也不得直接噴在混凝土表面,不得形成水流、沖刷現象,避免造成剝落。

  ***2***塑料薄膜養護。是用薄膜布把混凝土表面敞露部分全部嚴密地覆蓋起來,保證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況下得到充足養護。其優點是不必澆水,操作方便,能重複使用,但應保持薄膜布內有凝結水。

  ***3***薄膜養生液養護。是將可成膜的溶液用噴槍噴塗在混凝土表面上,將混凝土與空氣隔絕,阻止其中水分的蒸發以保證水化作用的正常進行。適用於不易灑水養護的高聳構築物和大面積混凝土結構。

  2.2注意事項

  在採取混凝土自然養護技術時,若混凝土施工現場氣溫不大於5℃時,就不能採取灑水的養護措施,以減少水凝結成冰對混凝土硬化產生影響;一般的塑性混凝土的養護要保證在混凝土澆築後的12小時內開始實施,而乾硬性的混凝土則應該在2小時之內就開始實施養護技術措施;另外,在養護技術實施的過程中,混凝土結構的任何部位有溼度不夠、表面泛白、出現裂縫等現象時,都要及時予以遮蓋或灑水的補救;最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硬化強度在測定後顯示結果沒有達到1.2Mpa時,嚴禁人或物體給混凝土造成負荷,更不能在其上進行施工作業。

  3.高溫乾燥季節的養護技術

  高溫乾燥季節混凝土水份容易損失,如不採取相應的措施,極易引起早凝、產生塑性裂縫、混凝土強度降低和耐久效能下降等質量問題。所以施工時一定要採取降溫措施,如選擇夜間澆築避免陽光直射、及時調整混凝土配比等。同時必須注意的是要給混凝土模板降溫,因為如果模板溫度太高,混凝土澆築後表面將很快失去水份,造成混凝土麻面起砂等病害。

  混凝土在此季節的養護,需要大量的用水,尤其是對於立柱、蓋樑、樑的腹板等不易養護的部位,要用土工布嚴密包裹起來,定時灑水,使混凝土表面一直處於溼潤環境,切忌在養護初期造成混凝土表面時干時溼,因為處於時干時溼的混凝土強度很容易降低,而且容易產生幹縮裂縫。所以在混凝土澆築的7天內,要防止水份蒸發,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溼潤。總之,高溫乾燥季節的混凝土養護的重點工作是保溼。

  4.寒冷季節的養護技術

  寒冷季節當氣溫低於5℃時混凝土早期養護不當,會造成混凝土受凍,混凝土受凍後,它的水化作用即停止,溫度回升後,雖然可以繼續進行,但混凝土表面已變酥,失去強度,甚至出現較大的裂縫。所以要特別加強混凝土的早期保溫養護,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50%前不得受凍,保溫養護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提高混凝土的拌制溫度。首先可考慮對拌合水的加熱處理,還可考慮對骨料進行加熱,目的是保證初期水泥水化溫度,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

  ***2***增大模板的保溫功能。在進行混凝土澆築時,很多工程都是採用的鋼模板,由於鋼是良好的熱導體,就使混凝土的熱量容易散失,因此可以採取措施提高模板的保溫功能,如在模板外側附著一層保溫材料,或在大模板背面安裝蒸汽排管對其進行加熱,進而對模板內的構件進行加熱養護,該方法用氣少,加熱均勻,既可用於預製構件又可用於現澆牆體。

  在採用蒸汽加熱模板的養護技術時,要注意所澆築的混凝土不得摻加外加劑,並且要在混凝土結構內部留一定的測溫孔,以利於隨時監測混凝土內部溫度,控制蒸汽加熱力度。在拆模時不可立即撤出蒸汽管道,而應再繼續通氣中使模板慢慢離開牆體,這樣可以避免混凝土因突然遇冷形成收縮裂縫。

  ***3***其他養護措施。冬季混凝土養護的主要工作就是為了保溫,除了提高混凝土入模時的溫度和在模板中的保溫以外,還可以在拆模後加蓋保溫材料進行養護。另外混凝土養護還可以利用蒸汽直接作用於混凝土構件,以達到保溫的養護效果。

  5.混凝土養護技術的其它要求

  ***1***當晝夜平均氣溫低於5℃或最低氣溫低於-3℃時,應按冬季施工處理。當環境溫度低於5℃時,禁止對混凝土表面進行灑水養護。此時,可在混凝土表面噴塗養護液,並採取適當保溫措施。

  ***2***混凝土養護期間,應對有代表性的結構進行溫度監控,定時測定混凝土芯部溫度、表層溫度以及環境溫度、相對溼度、風速等引數,並根據混凝土溫度和環境引數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養護制度,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滿足要求。

  ***3***混凝土養護期間,應對混凝土的養護過程作詳細記錄,並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

  6.結語

  在利用混凝土進行建築施工時,混凝土澆築後的養護對於混凝土工程質量來講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關鍵施工環節,養護技術實施程度的好壞直接關係著混凝土強度的大小以及混凝土表面裂縫產生的多少等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由於在不同的施工季節中所需要用到的養護技術方法不同,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最合理經濟的養護技術,保證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質量。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