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電子技術論文發表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大中專院校的電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在課程體系裡面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改革與實踐

  摘要:“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大中專院校的電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在課程體系裡面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隨著教育環境的不斷變化,要分析施教物件,掌握其認知水平,不斷結合新知識、新應用,整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課堂討論,注重學習課程內容和教學側重點,使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課程體系;整合;設計法教學

  作者簡介:安小宇***1979-***,男,河南許昌人,鄭州輕工業學院電氣資訊工程學院,講師;王子成***1976-***,男,河南永城人,鄭州輕工業學院電氣資訊工程學院,講師。***河南 鄭州 450002***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3-0075-01

  一、課程改革的意義

  大中專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向本地區輸送具備一定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其中課程教學擔負著專業技能培養的重任,如何有效地讓學生掌握這些專業知識,瞭解並快速學會相關的專業技能是課程教學中關注的要點。本文從“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角度出發,探索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促進職教生專業能力的提高。

  二、當前“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是後續課程如“機床電器控制”的基礎,也為學生畢業後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電類問題,如電力驅動、電子電器、電子通訊,提供瞭解決的辦法,因此該門課程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該課程的特點是:第一,課程設計的知識點較多,涵蓋的內容廣泛。電工電子包含了電工知識***直流電、交流電、三相電、變壓器、電動機、電類儀表的使用及安全用電常識等***,電子技術部分又包含了類比電子技術和數位電子技術。第二,課程的實踐性較強,課程的實驗實踐較多,操作性強。第三,該課程教學中的突出問題是教學學時數少,大部分學校學時在90學時左右,鄭州輕工業學院電工電子技術學時僅為48學時,與教學知識點多的矛盾衝突較大。以往學生感覺該課程較難,能學會的東西較少。

  三、多角度分析存在的問題,討論改善的措施

  1.首先要關注的是職教生的特點

  筆者認為教師要想教好一門課程,首先要分析授課物件。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5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後兩者是有關生長髮展的需要,這兩種需要得不到滿足,職教生就會缺乏學習專業技能的動力,喪失進取心。探究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動機,才能使他們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這段名言所強調的“好學”、“樂學”即學習動機的問題,學生有了學習動機才能學得好。學生學好某一門課程決定於內在動力,也與外部因素的刺激有關。某項調查表明,職教生喜歡學習某門專業技能功課的原因有:覺得這門功課有用;這門功課有趣;學好這門課程會取得好成績;來自教師的因素***學生覺得這門功課老師教得好,待人親切,師生關係好***;來自其他同學的因素***因為別人喜歡,受之感染所以自己也喜歡這門課程***。

  從這些因素分析,要想讓學生學好電工電子這門課程,首先要抓住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引入課程時,多給學生講解這門課程在工作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例項,及該門課程所授技能所解決的問題。例如講解工廠中利用現代化的電子資訊裝置的自動生產流水線,只有瞭解這新電子資訊裝置的電氣效能,才能正確地操作和維護。現代化的工作和生活離不開電,大到航天航空科學研究,小到超市收銀員,都需要操作和使用電子資訊裝置,因此課程引入這些內容時首先就能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學生學習的角度,還要考慮職教生是通過形象思維和簡單的邏輯思維獲取知識,依據電工電子的課程特點,應該整合課程內容,還要對課程進行綜合設計,這一點放在後文中討論。從教師的角度,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特點,講解要由淺入深,授課方式要靈活多變,要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並多與學生溝通,提高教師的親和力。

  2.關注以往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以往的教學中,電工電子的基本知識包含了電路及基礎理論、三相電、變壓器、電動機、類比電子技術和數位電子技術,注重理論分析和學習。特別是基礎理論的建立,像三相電規律較複雜,電路模型較多,學生容易混淆,學生感覺難度較大,會不自覺地放棄對該部分內容的學習。另外大部分教師在講解該部分內容時,沒有結合實際電路,讓學生覺得這些只是脫離了實際生活。

  另外由於課時所限制,大部分教師會選擇精簡教學內容,把類比電子技術和數位電子技術略講或不講,這樣就失去電工電子的系統性,與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不相一致。以往開設的實驗也大部分是驗證性實驗,實用性不強。對於職教學生,筆者認為理論知識精講,把複雜的知識進行拆分、簡化,突出應用。從應用的角度引出基本概念、基本電路原理分析。做到理論講解夠用為度,著重實踐能力培養。針對電工電子要求的實踐能力培養重點進行訓練:如電工基礎部分,照明電路的正確連線,電動機的正反轉繼電接觸控制系統的組建及實現;電子基礎部分,注重常用儀器的正確使用***萬用表、示波器、訊號發生器等***,電路元器件的特性識別與測試,常用放大電路與整合放大器的特性及功能測試,常用數字積體電路的功能與測試等。

  根據課時合理地整合教學知識點,電工電子課程應該結合機械類專業的特點,將電機及控制技術、整流穩壓電源技術,放大電路,觸發器技術與閘電路技術,可控整流電路技術等與機械製造,機床電氣控制等密切相關的知識作為重點進行講解,做到有的放矢,融會貫通,使學生學以致用。

  3.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模式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應該根據設計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教法。如在講解電壓源和電流源的內阻概念時,把兩種電路模型板書在一塊黑板上,方便學生對比和識記;還可以靈活設計電源的引數,把兩個電源連線在一起,一個做電源作用,一個做負載作用,如手機電池的充電狀態,使學生進一步結合實際理解電源內阻的概念和阻抗匹配的重要性。這時板書講解突出其優點。在講解到元器件時,就可以將課堂搬到實驗室,現場識別元器件,演示測試元件的特性;還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識別、測試、競賽、評比,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還要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使用圖片、動畫等使教師教授的知識更加形象生動,在採用多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要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合理設計教學環節。一般來講,單次課的教學環節包含課前回顧,新課匯入,重點內容展開,重點內容全方位、多角度的練習和小結。這些環節環環相扣,相互呼應,符合認識規律。而在平時的教授過程中,很多情況下會缺失某些教學環節,如課前回顧、新課匯入,使學生難以快速接受新的知識,對新知識感覺到突然。對電工電子課程要加強練習和小結,使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進來,思維活躍起來。在做中學符合職教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切忌在教授過程中採用“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

  4.依據課程和學生認識規律,做整體教學內容和教法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中,隨著課程的深入也相應地調整教學形式。初期應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講授,教法上適當採用講授、討論、引導和交流的方式。中期,在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後,加強實驗實踐教學,突出能力培養,教法上應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多上實操課,引導分析,綜合應用。後期則是知識應用階段,突出自主性和實踐性。同時後期實踐活動與最終考核掛鉤,以刺激學生興趣,提高效率。

  四、結束語

  通過上面一系列的調查研究,要想提高“電工電子技術”的教學效果,首先應該分析施教物件,掌握職教生的認知水平,做到有的放矢;還要分析課程本身,隨著職教改革的深入和電工電子技術的發展,依據機械類專業的需要,整合教學內容,綜合設計教學內容,不能單單翻譯課本;另外教學方法也要靈活多變,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選擇合適的教法,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最後,注重在學期的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感受,分階段設計課程內容和教學側重點。

  參考文獻:

  [1]趙景波.電工電子技術[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8.

  [2]秦雯.電工電子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3]楊俊蓮.電工電子技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邢江勇.“電工電子技術”立體化教材建設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8***:68-70.

  [5]鄭文,張運波,姜志巨集.電工電子技術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3***:111-113.

  篇二

  淺談電工電子技術教學

  摘要:電工 電子技術是一門相對比較抽象難學的課程,本文通過從怎麼學習基礎概念,如何更好的做實驗,怎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便為更好的做好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入手,分析了在電工電子教學中常見到的典型問題,為高職高專電工電子的教學提供一些 參考。

  電工電子技術在機電類學校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是電學相關的各個專業的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但是對於高職高專類的學生,底子差,物理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而本課程主要特點是內容涵蓋面廣、概念多、抽象、難學、難記、難理解。在實際的 教育教學過程中,針對此類學生,需要教師充分對課程理解,消化,通過具體例子分析,真正做到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從學中做,從做中學。大量的學者和專家對高職高職電工電子技術教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方面展開[1]。根據個人授課經驗 總結,電工電子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學習,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備學生,講好課,多總結。

  明確教材的性質、任務、教學目標、容和要求、研究教材中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很重要,但是研究所授學生的心身 發展特點,相關知識面和智力基礎也是同樣的重要的,以前在更多 文獻裡關於教師如何備好課講的很多,但是如何備好學生也是一門比較複雜的課程,在一個班級裡,有反應快點,反應慢的,有自學能力強的,自學能力弱的,要每個人學生做到能懂,無疑對教師是一個考驗,所以備學生就顯得比較重要,尤其是對於高職高專的學生,基礎比一般本科院校的要差一點,這對教師的要求會更高。

  怎麼講好課,要求我們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認識,認真的組織;課堂上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做一些比喻性,對比性的較強易懂的例子以及結合實物掛圖等形式[2],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趣味化、生活化、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正確評價學習行為,幫助學生體驗成功,要每一個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自豪。例如我們在講授二極體開啟電壓和正向壓降的時候,好多學生容易含糊。首先二極體要導通,導通的前提是正向偏置,電壓達到所需開啟電壓才導通,導通後二極體上才會有一個正向壓降。學生容易把開啟電壓和正向壓降搞混,教師就可以通過舉一些相似的例子來比較記憶。

  總結,顧名思義,就是對所做做教學進行總體歸納和全面概括的具體結論。一般情況,在每一章節學習完成以後,學生很難自己把學習的知識系統的連貫起來,這就需要教師給於一個正確的引導。教師在總結中可以利用一些對比、類比的方法,找出異同點。比如在放大電路講授結束之後,教師可以通過將分壓式,固定式及射極輸出器的的靜態值,動態值的求法以及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在一起類比,指出電路的異同點,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建框架,學概念,打基礎。

  好多教師在新學期開始,就一股腦的開始講授新課,至於為什麼要學這門課,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知道什麼,這門課究竟是講什麼的,好多學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開始上課的時候,沒有必要第一堂課就開始講課,教師可以利用一堂課或者更多的時間,把所要學習的知識給學生一個大的框架,就像蓋樓一樣,先把建設大樓所需的圖紙,材料,資金等必須物品準備好,這樣蓋起樓來,就可以得心應手。就像學生學習電工電子技術,教師可以細緻的把這門課程先分為電工技術部分和電子技術部分。電工部分我們可以分為電工基礎,電路分析,安全用電;電子技術部分可以分為類比電子技術,數位電子技術,新型電子技術部分。每個大的框架,結合具體生活的例子在給學生仔細剖析,使學生一開始就對電工電子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框架,要學生知道我們要學什麼,需要從哪些方面下手,怎麼樣去學,怎麼樣才能學好,以消除學生在高中時期對物理的恐懼心理,更好的投入到電工電子技術知識的學習,認識到我們學習的知識很實用。 三、重實驗,多實訓,勤練習。

  電工 電子技術技術作為一門實用技術比較強的課程,理實一體化,培養學習聽、看、做、記、想的能力,更有助於調動和開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徹底變革原來的實驗內容,提升基礎實驗的內涵,在驗證性實驗中滲入“探究型”內容,加強設計性實驗教學內容,完成一定的應用創新設計實驗,使實驗教學變為由理論通向工程實際的橋樑。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設計能力,以及綜合情況的處理能力。為此,可以將電工電子實驗教學規劃為3個模組。即:基礎訓練模組、綜合設計模組、應用創新模組,然後根據每個模組分配具體的合理的時間。在每章課程結束後,安排一個小實驗,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通過採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打破理論課、實驗課和實訓課的界限,將其中相關教學環節相對集中,由同一教師主講,教學場所直接安排在實驗室或實訓車間,使“教”,“學”,“做”同時互補,整體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比如在做電晶體簡單測試的試驗中,要用到萬用表,二極體,三極體,電阻器等主要電工電子器件,教師可以要學生要對比二極體,三極體,電阻在外形上有什麼不同,然後從裡到外,從簡單到複雜,要求學生通過萬用表測出各個元件的特點,並作出 總結,另外在測量方法上也可以要學生驗證二極體,三極體的主要特點。要學生體會到我們講的理論和具體做的實驗是一體的,更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動手能力,從點到面,從簡單到複雜,從不知到無所不知。

  四、結束語

  電工電子技術比較抽象,尤其是一些概念,不像其它工學學科,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或者實訓看得到,好多時候只能通過抽象的想象來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採用多種靈活的授課方法,更好的增加學生的理解力是教學者的首要工作,本文通過教學中三個方面的分析,希望能給電工電子的教學提供一些 參考,使學生能夠熱愛電工電子,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樂趣,使電工電子技術不在枯燥,促使學生從實踐中得到真知,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為學生以後的工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 文獻:

  [1] 張 麗,王振翀,魏幼平.《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設計的探討[J].2009,7***7***,79-81.

  [2] 閆慶利.電工與電子技術教學方法探討[J]. 科技資訊2009,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