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術論文的評語

  學術論文評語是對學位論文是否達到相應的學術水平作出的評價。小編整理了AAAAA,歡迎閱讀!

  音樂的學術論文

  從音樂的功能看音樂教育

  摘要:音樂有陶冶情操,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的功能; 有寓教於樂,提高人的道德修養的功能;有啟迪智慧,開發人的創造力的功能;音樂有強身健體,培養人形成良好心態的功能 。因此,音樂教育應被列為素質教育的必修課,是我國的素質教育更加完善。

  關鍵詞:音樂 功能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1***-19-0097-02

  音樂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一條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在音樂教學中,通過音樂本身具有的獨特的育人功能,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情操。這些都是由音樂本身特殊的功能決定的。

  1、音樂有陶冶情操,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的功能音樂是滋潤心靈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自然起著別的藝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樂可以促進人的健康發育成長。胎教音樂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俄羅斯有家產科醫院,發明了一種胎兒保健新方法——定期組織孕婦進行大合唱訓練,而對出生嬰兒的測驗表明:他們的身體健康程度和智力發展水平,均超過出生前未進行過音樂胎教的新生兒。音樂還可以治療人的某些疾病。

  總而言之,音樂在人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方面所具備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清醒而深刻的認識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的。這提醒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以嚴肅的態度、極高的熱情,投入到音樂教育工作中,為提高國民素質而努力。

  2、音樂有寓教於樂,提高人的道德修養的功能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音樂在實現思想教育作用時,並不是靠強制的方式,它依靠音樂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學校音樂教育能以樂輔德。

  《樂記》中說:“先王之為樂也,以治也,善則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樂,其目的就在於治理國家,是治國的一種方法。以樂治國,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為表現就會有更高的道德水準。近代學者梁啟超也說道:“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他們都強調音樂在培養人的內在的道德修養、精神品質的重要作用。

  3、音樂有啟迪智慧,開發人的創造力的功能

  人的創造力的物質基礎是高度發達的大腦。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的發達源於手的發達,俗話說的“心靈手巧”,實際上闡明瞭手和腦的相互關係,心靈***大腦思維發達***必然促進手巧,反過來手巧必然促進心靈。音樂教育就是一種由訓練“手巧”到促進“心靈”的教育過程,這突出表現在器樂的學習過程中。心理學研究同樣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創造性思維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統一的結果,而前者更重要一些。

  音樂藝術修養的提高還有助於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世界。藝術教育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正確的音樂教育對兒童智力的發展確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古今中外許多高智慧的名人,如孔子、愛因斯坦、列寧都酷愛音樂,可以說音樂對他們的事業成就具有一定的影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較高,因而他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論物理領域中取得令人矚目的創造性科學成果,經常是藉助於形象思維獲得的。他的思維活動往往不是藉助於語言來進行,而是藉助於圖形來進行,可以說形象思維是他的創造力的最初源泉。

  4、音樂有強身健體,培養人形成良好心態的功能我國古代名醫朱震亨說:“樂者,亦為藥也”。馬克思也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在張揚個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等,已漸漸走向萎靡,而這卻又是現代人心理健康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音樂教育則能在矯正人的這種心態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音樂還是培養人的團結協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因為音樂其實是一種需要精誠合作來完成的藝術,合唱、重唱、齊唱,合奏、重奏、齊奏,只有協調一致,才能成就一個精美的藝術品。可見在浸潤、滋養人的心靈世界方面,沒有什麼藝術形式能與音樂相媲美。

  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識,心理及身體素質等方面均可起重要的輔助促進作用,尤其是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藝術素質更是起著直接的影響。然而在應試教育條件下,不僅音樂教育的應有地位受到許多學校、家長和學生不同程度的忽視,而且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的上述功能的發揮,由於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在音樂教學中往往不同程度的打上應試教育的烙印,甚至背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當前,一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改革熱潮已在全國蓬勃興起。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音樂教育的位置將逐步得到提高,音樂教育的功能將得到更好的發揮。無疑,它給音樂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併為改革的成功創造了有利條件。

  1、選擇與學科特點相適應教育方法

  要依據該學科教學活動的目的、任務。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練習法、欣賞法和示範法。

  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鑑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基礎。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為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兒童學音樂是從模仿開始,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範唱、範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2、音樂教學方法的應用

  長期以來,在中學音樂教育實踐教育的過程中,由於指導思想不明確,音樂教育往往喪失了自身的本質特徵,音樂教育沒有藝術性,存在著一種異化現象,即音樂教育的德育化、智育化問題。我們要先明確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藉助”於音樂藝術的形式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個是能夠潛移默化地發揮德育作用的音樂教育;前者例如戰爭年代的文工團員在戰鬥前線進行演出,鼓舞戰鬥士氣。而音樂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審美修養,它具有一定的輔德功能是音樂的審美功能所派出來的。音樂教育具有智育的功能並不是音樂能直接開發學生的智力,而主要是因為它能有效地減輕智育本身對學生身心施加的壓力,從而使智育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新的音樂教育觀念必須首先確立起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思想,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審美體驗為中心。

  參考文獻:

  【1】陳肖東;論音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2】滕青;音樂教育的功能與高校音樂教育;中國大學教學;2009年

  

  1. 本論文選題有很強的應用價值,文獻材料收集詳實,綜合運用了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所得資料合理,結論正確,有創新見解。另外論文格式正確,書寫規範,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2. 論文選題有意義,在吸收學術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論述觀點正確,材料比較充實,敘述層次分明,有較強的邏輯性。文字通順、流暢。行文符合學術規範。今後要進一步總結經驗,對音樂教育模式進行比較,這樣可以把音樂教學教得更好。論文能按時交稿,經過認真修改,已經達到本科論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