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研究學術論文

  實證會計研究是一種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理論到假設再到假設的操作化,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會計研究方法的探究

  實證會計方法來源於西方 哲學流派中的實用主義。實證會計研究要求先提出一定的假設,然後利用實際證據來加以驗證和 批駁。實證會計研究關注“是什麼”的問題,不涉及價值判斷,主要用於解釋和預測。實證會計研究的基本研究框架是:首先提出假設,然後收集樣本資料並建立分析模型,最後在 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得出具有數量特徵的研究結論。實證研究方法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實證研究方法較為精確和科學,符合會計的本質要求

  實證會計研究是一種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理論到假設再到假設的操作化,主要依靠定性、概念化的邏輯分析,而分析實際資料、對假設進行檢驗主要依賴於數量方法。由於採用定量分析的種種技術,使得實證會計研究的結論具有較高的準確性,這與當代 經濟科學 發展的大方向趨同,具有較強的科學性。

  ***二***實證研究方法緊密結合會計實務,可以考慮到會計主體的行為動機

  運用實證會計研究得到的實證理論,不僅對所觀察到的會計實務提供解釋,說明現存會計實務程式、方法在 應用程式上存在差異的原因;而且還對未觀察到的會計現象、實務和那些雖已發生但尚未通過資料蒐集和分析獲得系統性證據加以證實的現象和實務提供解釋。實證會計研究將市場條件下的企業視為各種“契約關係”的結合體,對各種利益集團出於維護自身利益而對會計準則呈現出的態度行為進行了大量的 經驗分析,得出了許多規範會計研究所不能認識的有益結論。

  ***三***實證研究方法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往往以偏概全,時效性差

  實證研究方法往往使用有限的事實和現象去證明普遍命題,因而其研究結果不可避免地具有概率或偶然性。另外,實證研究方法過分強調模型化和定量化,經常由於忽略某些想當然或是次要的因素,結果有時會導致研究物件過於簡化和研究的系統陸偏差。

  在實證研究中往往需要分析大量的會計資料,而對與具體某項會計準則相關的問題研究總是在會計準則公佈之後若干年,其時滯性與會計的及時性形成矛盾。

  ***四***實證研究方法過分簡化研究物件的複雜因果關係

  實證會計研究方法把探求因果關係作為理論推演的必要條件,但是,由於在實際操作中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因果關係的程式和變化取向受多種因素影響,僅僅以會計理論研究中主要的因果關係就得出正確結果,顯然就難免會簡化會計研究物件背後所隱藏的複雜因果關係。例如,不少研究者在研究企業經營行為時,往往把企業中複雜的利益關係簡化為股東和 管理者的單一利益關係,提出股東利益對企業管理行為影響最大的假設,而簡化了債權人、政府、立法機構、稅務機關、工會等因素對企業行為的影響,這種簡化傾向實際上違背了他們遵循的科學主義原則,表明研究尚未擺脫傳統決定論觀點的束縛。

  二、關於規範會計研究方法

  規範會計研究是一種傳統的會計研究方式,規範會計研究關注“應該是什麼”的問題,必然涉及價值判斷,主要用於描述,如描述應該如何計量收益。其基本研究框架是:首先提出問題,然後蒐集並梳理相關文獻,最後通過嚴密的演繹邏輯推理得出用文字描述的研究結論,其主要方法論基礎便是新古典經濟學所推崇的演繹主義方法論。規範研究方法的特點主要如下:

  ***一***規範研究方法對會計理論的論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於優化和發展會計實務

  規範研究方法所依賴的歸納法或演繹法發展歷史悠久,研究方法較為成熟,在會計理論的研究中,規範研究方法從假設或初始理論命題可以推匯出下一層次的理論命題,並可對某一個理論命題做出演繹證明,還可以對已有會計理論進行邏輯檢驗以發現錯誤理論與現存理論的內部矛盾。這樣,在對理論進行 實踐檢驗前,可預先對理論進行檢驗以使理論具有更加嚴密的邏輯陸,這在會計基本理論和整個會計理論體系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

  ***二***規範研究方法的不精確性、臆斷陸與會計本身的精確性、客觀性形成對立

  規範研究方法無論是演繹法還是歸納法都是側重定性分析,而純粹的定性分析難以揭示會計物件、會計資訊之間的關係,尤其當分析過程中涉及到的變數較多時更是如此,規範研究方法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往往忽視會計資訊具有的經濟後果,不重視會計主體的行為因素,運用規範會計研究得到的結果往往由於缺乏經驗支援而僅僅是“閉門造車”式的個人觀點和論斷。這些都與會計要求的精確性和客觀性形成鮮明的對立。

  三、對當前我國會計研究方法的建議

  從上述關於規範研究方法和實證研究方法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規範研究方法和實證研究方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定功能:實證研究的目的是確立統一,規範研究的目的是樹立典範;實證研究側重於感性分析,規範研究側重於理性分析;實證研究側重於具體分析,規範研究側重於抽象研究;實證研究要求價值中立,規範研究中帶有研究者的主觀價值判斷。因此,偏廢任何一方均非善策,最佳的選擇是:將實證研究與規範研究結合,堅持不同會計研究方法的綜合、靈活運用。

  ***一***堅持規範會計研究方法和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結合

  在會計研究上堅持實證研究與規範研究並重、相互補充的觀點,規範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並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它們是互相補充、可以結合的。在會計理論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應綜合運用規範方法和實證方法,既確保會計理論構建的邏輯相關性和緊密性,又為會計理論的真理性和精確性提供了檢驗依據,從而實現優勢互補,長期以來,我國會計理論絕大部分是規範會計理論研究,實證研究較為少見,當前由於會計準則的制定和證券市場的發展,實證會計研究已逐漸興起,二者的結合運用必將促進我國會計理論的蓬勃發展。

  ***二***多做實地研究

  實地研究是以個別例項為出發點來分析問題,其方法論比案例研究要嚴格,屬於學術研究範疇,非常注重尋找啟發性的知識及開頭性的看法,這就要求注重調查研究,進行實地調查收集資料,並且對 熱點問題有很好的敏感性。由於我國經濟 環境的特殊性,在倣實證研究的同時倣實地研究可以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三***積極創造條件,推動我國會計研究的發展

  實證研究的發展要求擁有各種各樣的資料庫和文獻檢索系統,這些資料庫和文獻檢索系統提供了大量的有關公司經營情況的統計資料和資料,從而大大降低了會計研究成本,提高了研究效率。而我國目前做實證研究最缺乏的就是資料。另外,我國 計算機軟體在會計中的運用還不能夠進行模型建立和資料的分析處理,這樣就影響了對有關資料的分析整理效率,因此,為了給我國會計研究創造條件,需要對一些主要公司的財務資料和報表進行,形成資料庫,以便於會計研究者隨時檢索;此外,應加強統計軟體的開發,並將其運用到會計中去,幫助建立模型和進行資料處理分析。

  篇二

  對會計研究方法的研究

  一、引言

  科學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不同學科能否運用正確而科學的研究方法對其成果的科學價值尤為重要。可以說,一門學科是否具有比較系統的研究方法與完整的學術研究規範並得到較好的運用,也是其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科學研究活動的正常開展還要受到研究物件和研究方法的影響,任何一門科學的形成都離不開研究方法,甚至可以說,科學的發展就是依靠方法的發展。方法的枯竭是科學的停滯,方法的繁榮則會促使科學的發展。一門學科的成立決定於其研究方法,一門學科的發展也是決定於其研究方法。既然會計學是人類社會科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則研究方法便會對其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會計科學研究方法也可以作為整個會計科學體系中的一個專門問題來進行研究。

  二、會計理論的涵義

  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的認識論同樣適用於會計領域。會計儘管是因為它的實用性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但它是建立在理論體系或概念框架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會計實務的形成及發展有其思想體系依據。它們為會計特定方法的出現奠定了合理基礎。

  自從產生會計理論這一概念之後,各種學派就對這一概念各抒己見,眾說紛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一***美國會計學會***AAA***在1966年發表的《基本會計理論說明書》中對會計理論的解釋基本上是引用上述定義,並認為會計理論研究是為了達到四個目的:***1***確定會計的範圍,以便於對會計提出概念,並有可能發展會計理論;***2***建立會計準則來判斷、評價會計資訊;***3***指明會計實務中有可能改進的一些方面;***4***為會計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毖扒罄┐蠡峒樸τ梅段б約壩捎諫緇岱⒄溝男枰?┱夠峒蒲Э頻姆段В?峁┮桓鯰杏玫目蚣堋?/p>

  ***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從20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開始研究財務會計的概念框架,並指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由互相關聯的目標和基本概念所組成的邏輯一致的體系,這些目標和基本概念可用來引導首尾一貫的準則,並對財務報告的性質、作用和侷限性作出規定。

  ***三***根據《韋氏新國際詞典》,理論是一套緊密相連的假定性的、概念性的和實用性的原理的整體,構成了對所要探索領域的可供參考的一般框架。理論是一種知識體系,它能說明所研究物件的現象產生和發展,並應深入物件的本質,探求其內在的規律性。會計理論也應如此。作為有關會計領域的知識體系,會計理論既反映會計實務的本質和特徵,揭示會計資訊系統執行的發展規律,又是由會計的特定概念和方法程式所構成的邏輯體系。

  三、會計研究方法體系的結構問題

  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在這個體系中,各種方法不是互相孤立、互不相關和互相割裂的,而是互相聯絡、互相依賴,為完成共同會計目標而組成的有機整體。關於會計研究方法體系的結構問題,學界的觀點主要有二層次結構、三層次結構和四層次結構三類觀點。

  ***一***二層次結構。林志毅***1994***將會計研究方法分為哲學方法論和具體研究方法兩個層次,他認為哲學方法是一切研究的最高指導思想,並進一步將具體研究方法按其適用範圍分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就會計理論研究的現狀而言,尚未形成專屬於該領域的特殊方法,目前所採用的具體研究方法均為一般方法。

  ***二***三層次結構。學者們一般均將會計研究方法體系分為三個層次,但在三個層次的具體構成上存在較大爭論。張昌仁提出會計研究方法體系劃分為非邏輯方法***包括資料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等***、邏輯方法***包括描述法、規範法、實證法、決策法等***和驗證方法***包括行為法、實證法、評估法***,並指出非邏輯方法是該體系的基礎方法,這類方法運用的質量直接影響著邏輯方法。邏輯方法是該體系的中心環節,它根據非邏輯方法提供的資料和驗證方法反饋的資訊,構建會計理論。驗證方法是該體系的最後環節,它針對邏輯方法提出的會計理論加以檢驗、修正。王華***1996***認為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由其所依存的方法論所構成。具體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唯物辯證法、歷史唯物觀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第二層次,系統理論——亞方法論;第三層次,會計理論研究的基本方法,具體包括比較分類法、分析綜合法、歸納法、演繹法、實證法等。

  ***三***四層次結構。吳祥雲、裘宗舜、艾建明認為:第一層次為方法論;第二層次為系統理論;第三層次為會計理論研究的一般方法***邏輯方法和歷史方法***;第四層次為會計理論研究的具體方法***包括描述性方法、規範性方法、倫理法、社會學法、經濟學法、事項法、實證方法等***。李玥***1999***將會計

  理論研究方法體系表述為:第一層次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礎;第二層次是會計理論研究的一般適用方法***包括歸納法、演繹法、實證法等***;第三層次是構建會計理論體系的角度和手段***包括倫理學方法、經濟學方法、數學、統計等***;第四層次是適用於會計理論研究的具體方法***目前在理論上尚是空白***。

  四、規範會計研究方法

  ***一***規範會計理論。規範會計研究理論,就是試圖從會計實務的規則來概括會計的理論概念,並試圖用這些理論概念引匯出“良好的”會計實務。這種理論著重於說明會計“應當是什麼”。規範會計理論並不完全滿意於現有的會計慣例和做法,而是要從邏輯性方面概括或指明怎樣才算是良好的會計實務。

  ***二***規範會計研究方法涉及的具體方法

  1、歸納法。歸納法亦稱歸納推理,是一種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的邏輯方法。也就是說,歸納法要通過觀察和研究具體事務或現象,從而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客觀規律,這種研究方法對於各種不同門類的科學研究均有普遍的實用價值。

  歸納法的優點是,可以不受預定的模式所束縛,並把理論概括或結論建立在大量現象的基礎上。但是,歸納法也有一定的缺陷,即由於個別人的觀察物件與範圍有限,每個企業或經濟組織的情況不同,有關的內在聯絡或資料關係也可能不同,從而使歸納概括的結論難免以偏概全。

  2、演繹法。演繹法是從一定的基本概念出發,推匯出研究物件的邏輯性結構;或者說,在會計上,演繹法應以有關會計目標、假設或其他概念為前提,推匯出能指導會計實務的原則、準則及相應的會計方法程式。

  歸納法和演繹法的不同點:***1***歸納法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而演繹法建立在前提的基礎上;***2***歸納法主要是探究“是什麼”,而演繹法主要研究“應該是什麼”;***3***演繹法有主觀的傾向,而歸納法則較中立;***4***演繹法研究物件較巨集觀,而歸納法研究物件較具體,較微觀。

  3、倫理法。倫理法又稱道德法,它是提出一些要求財務報告或會計資訊應符合的道德標準,作為建立會計原則、準則或理論體系的依據。這些道德標準主要包括公允、真實、合理、不偏不倚等。例如,美國會計學家斯科特在1941年的論著《會計原則的基礎》中就提出:確定會計實務的基礎涉及社會組織賴以建立的原則,因此他採用一些社會倫理標準作為構建會計理論的依據。

  4、 社會學法。用社會學法構建 會計理論,強調會計資訊要能反映企業經營活動對社會的影響,或企業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這一研究方法是把“公允性”的概念擴充套件到“社會福利”方面,並強調會計技術和方法的社會效應。

  根據社會學法,對現有 會計原則、準則和程式的評價,都要依據它們所規定的財務 報告對社會各個集團利益的影響。這一確定方法還包含一種期望:會計資料要有助於“社會福利決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它假定已經存在一種“既定的社會價值”,可以用來作為建立會計理論的標準。

  5、 經濟學法。經濟學法側重於不同的會計技術方法對巨集觀經濟指標變動的控制能力的影響。社會學法強調反映“社會福利”,倫 理學法強調“公允”、“真實”和“無偏見”地對社會所有集團提供會計資訊,經濟學法講求總體的經濟影響和後果。

  五、實證會計研究方法

  ***一***實證會計理論。實證會計研究的方法也稱實證法。根據《韋氏新國際辭典》的解釋,實用主義是各種概念的含義要從它們的結果中去尋找,思想的職能在於作為行動的指南,而真理要明顯地根據信念的實際後果去驗證。實證法作為構建會計理論的一種方法,就是要根據實際效用或實在的因果關係來選擇會計概念、原則、準則和各種程式。如果這些概念、程式有助於實現 管理當局的經營目的,則它們是有用的,否則就是不可取的。

  關於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引進實證法,美國會計學家詹森在1976年 發表的《關於會計研究和會計管制現狀的反映》一文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他認為, 發展實證會計理論將能解釋:***1***已存在的會計現實或“為什麼會計是這樣”;***2***為什麼會計人員從事這樣的 工作;***3***這些現象在資源利用方面產生什麼效果。

  目前,實證法的主要發展是,根據關於不同企業和經濟資源配置所提示的財務資訊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以便解釋或預測管理當局對會計準則或特定會計程式方法的選擇。在研究方法上,實證法要求先提出一定的假設,然後 應用實際證據來驗證或駁斥,只有實際存在的才被認為是合理的。

  ***二***實證法的基本程式。實證會計研究的基本程式如圖1所示。***圖1***用實證法開展會計研究,最關鍵的問題有:***1***對實務變化和制度背景的關注與述評;***2***對文獻的關注和分析;***3***假設的提出;***4***變數的選擇;***5***模型的構造和 統計方法。下面做一介紹:

  1、對實務變化和制度背景的關注與分析。要開展會計理論研究,首先必須關注會計實務和制度背景的變化。一個不關心實務和政策變化的人,是很難找到有價值的題目進行研究的。關注會計實務的變化比較好理解,但對制度背景的分析很多人就比較生疏。

  2、對文獻的關注和評述。文獻評述對會計理論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文獻評述還可以幫助人們發現仍值得研究的話題。有的是從不同的已有研究成果的矛盾中發現比如方法論上的、觀點上的話題,也可能是從已有的研究中推出新的話題。所研究的話題既要有理論或現實意義,還要能夠引人入勝、有趣,能夠 組織成新的、有趣的故事。

  3、研究假設的提出。在實證法中,非常重視研究假設的提出。在提出研究假設之前,一定要認真想一想什麼才是值得研究的問題,什麼樣的問題比較值得研究,什麼問題的研究價值較大。研究的問題選定之後,還需要建立待檢驗的假設。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規範研究中的“假定”和實證研究中的“假設”是不一樣的。規範研究中的“假定”,是對所研究問題設定的基礎條件,即在研究開始之前,根據人們的某種共識或前人的權威論斷,研究者對問題存在的主客觀 環境作出一些限制性約定;實證研究中的“假設”,是對所研究問題的研究結果的預期,需要通過假設檢驗,用證據判斷其真偽——可證偽的假設。

  4、變數的選擇。變數在實證法中非常重要,對於變數,我們首先可以將其分為定量的變數和定性的變數。定量的變數又有兩種:***1***計量型變數,如財務指標、財務比率等;***2***計數型變數,如股票交易量、企業家數等。同樣,定性的變數也包括兩種:***1***有序變數,如風險從小到大排列;***2***虛擬變數,即名義變數,觀察值只有兩個時稱二分變數。

  5、模型的構造和統計方法。在實證法中,有的模型很複雜,有的比較簡單。同樣,統計方法也多種多樣,有統計分析方法,也有統計檢驗方法。在統計檢驗方法中,有方差分析、線性迴歸分析、聚類分析、判別分析、因子分析、實驗方法和敏感性檢驗等。

  六、關於會計研究方法運用的選擇與取捨問題

  會計研究方法的選擇直接關係到會計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和精確性,由於會計研究方法選擇的不同,即使對同一問題進行考察,也會得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 會計研究結論,可見,正確選擇會計研究方法具有極大的重要性。

  ***一***關於會計研究方法的選擇標準。根據周忠惠、張立和婁全等人的觀點,會計研究方法的選擇要充分考慮研究主體、研究客體和研究 環境各方面的因素,具體選擇標準應該包括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研究物件的本質及其規律、研究者本人的思維水平和興趣偏好以及研究的客觀條件四個方面。黃海玉認為,會計研究方法的選擇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指在特定時期進行特定問題研究時,也即在會計理論 發展的特定階段,選擇某一種方法為主、其他有關方法為輔的一種研究方法組合,去解決特定問題。

  ***二***關於規範研究方法與實證研究方法的選擇。由於規範研究方法和實證研究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因此許多學者都意識到應該充分利用兩者的優勢,豐富和發展我國的會計理論研究。王學軍和王沛英***2001***指出規範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優勢互補,是會計研究向前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個車輪”。徐曄***1998***認為,兩大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應有所偏廢,實證會計是規範會計的基礎和前提,而規範會計是實證會計的目的和歸宿。

  既然規範研究方法和實證研究方法應該結合使用,那麼應該如何結合,其中哪一種研究方法應該占主導地位呢?

  1、在會計理論發展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會計理論體系相對穩定的階段,應主要運用規範研究方法***收斂性思維***繼續進行研究,通過輔助性命題克服理論的困難,使理論作為規範較好地發揮作用;當會計理論發展進入顯著變動階段後,需主要採用實證研究方法***發散性思維***,持批判的態度從會計 實踐、現象的 經驗分析中創造出新的會計理論。

  2、在研究物件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勞秦漢***2002***多遵循“實踐——認識——實踐”的思路,認為對同一物件進行會計理論研究的過程中,首先應儘可能排除價值判斷,側重於實證研究,客觀地揭示會計現象層面的規律;其次應在此基礎上,以指導會計準則的制定為目的,通過理性的價值判斷構建規範會計理論;最後再進一步實證檢驗,通過理性的價值判斷構建規範會計理論。

  ***三***關於規範研究法與實證研究法的結合:規範-實證***實踐***研究法。涉及到規範研究方法與實證研究方法的選擇時, 從沒有哪一位學者提到絕對只用某一種方法而拋棄另一種方法,只不過在某一特定研究物件或某一特定研究階段應採用某種方法為主、輔用另一種方法。這說明規範研究方法和實證研究方法的結合是我國會計研究方法發展的主要方向。陳海聲***1997***、杜興強***1997、1998、1999***和杜景來***2001***認為可以把會計研究的整個過程歸納為“會計理論——會計實踐——新的會計理論——……”這樣一個迴圈過程,這樣規範-實證***實踐***會計研究方法的基本模式是會計理論研究者根據已有的知識,對會計實踐和理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說,並通過對假說的實踐檢驗、修正,逐漸使假說變為新的會計理論。在這種模式的指導下,規範-實證***實踐***研究方法的具體研究程式為:根據自身已有會計實務和知識,判斷自身研究能力;設定目的,確立課題;建立概念和理論框架,提出假說;思維模擬檢驗; 社會實踐檢驗***設計方案、手機資料資料、資料分析、資料檢驗、評價假說***;假說向理論轉化,演繹出規範理論。

 

  看了""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