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一般怎麼發表

  學術論文的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個人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標誌,也是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的重要實踐環節,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的方法,謝謝你的閱讀。

  

  1、確定自己的學術論文專業和分類方向。

  2、查閱期刊,尋找合適自己學術論文的相關期刊,並對其規範性,合法性,及專業程度進行綜合的瞭解和考評。

  3、尋找代理機構或者雜誌社。在此雜誌之家網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確認其合法性,正規性了,對於這些機構,雜誌社也要做一個全面的瞭解和考評,並作出慎重的結論。

  4、達成協議,支付定金。然後按照編輯或者審稿專家的意見對學術論文進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後,付清餘款。學術論文成功發表之後,雜誌社或者相關機構會給你寄去樣刊。

  6、收到樣刊,確認自己的學術論文已經成功發表。***記得確認期刊是正刊,併到知網去查詢下有沒有被收錄***

  關於醫院的學術論文

  論如何提高醫院的運營績效

  摘 要:醫改一直是我國政府和人民關注的重點問題,近些年,各部委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旨在改善我國醫療服務水平,提高醫院運營績效,針對如何實現這一長遠目標,本文提出通過制度建設、成本管控兩大關鍵點來提升醫院運營績效,並針對這兩方面提出建立一系列的流程體系。

  關鍵詞:醫改;運營績效;醫院管理

  自新醫改以來,國家對於如何提高醫院的運營效率給予了密切關注,通過取消藥品加成,解放醫生事業編制,醫療機構間資源裝置共享、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等一些列政策舉動,目的都在於能夠提高我國基礎醫療服務水平,緩解醫患間矛盾,在保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公益性的同時,能夠調動醫院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為人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為實現這一長遠目標,提高醫院內部運營效率,本文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制度建制

  在制度建制方面,以下三種制度可有效提升運營績效,使非營利性醫院績效得到提升,且內部有條不紊的運營。

  ***一***績效制度

  1.人員定崗定編

  定崗定編是醫院崗位管理中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它涉及醫院業務目標的落實、員工能力和數量的匹配,從而影響到醫院運營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

  本文認為可以通過分析各部門主要業務流程,醫院管理層需要明確醫院戰略目標及各科室主管科室之發展管理方向,基於醫院戰略、醫療、教學、科研、學科發展全面統籌下,設定各科室職能說明書。並依據科室職能,決定所需崗位配置及崗位設定圖,並編列各崗位說明書,明確科室內各人員職責,具體之定崗定編流程可如下圖所示:

  2.建立績效考核體系

  績效考核是人員聘用、人員職務升降、人員培訓、確定勞動報酬的依據及人員激勵的手段,醫院可以通過制定績效制度來合理的管理人員。

  具體步驟如下:

  ***1***準備和調研工作

  主要通過資料收集、訪談調研與現狀分析,以確定部門職責及績效目的。依據醫院各部門的工作職掌、崗位工作說明書等,確定各科室各崗位職責及績效實施目的,將提升績效的關鍵點設定為各部門各崗位績效衡量的指標,即設定評核專案。

  ***2***制定評核方式

  通常採用工作績效與經營績效雙軌並行,工作績效通過各科室主要服務專案服務量,激勵員工工作激情,經營績效通過各科室可控費用的節省,獎勵其經營成果。分析各崗位人員職能屬性設計績效評估方式,同時根據標準作業流程,進一步確定資料來源及採集的可行性。

  ***3***設定評核薪資及其比重

  根據歷史薪資資料及情況,分析各部門各類人員固定薪、變動薪現狀,依據分析結果及預期的激勵幅度,設定參與績效考核的變動薪資比重即評核比重,並根據歷史薪資資料計算各崗位的評核薪資金額即基準金額。

  ***4***工作分析及合理化

  採用資料報表比較或觀測法瞭解各科室目前工作負荷,如差異較大者適度調整基期業務內容或人數,亦可在績效衡量上予以修訂;以保證各科室在績效實施時,能有相對公平的起點,不致於過往負荷輕的部門,能很容易享受績效成果,而過去負荷較重的部門,反需付出更多努力才能達成設定指標。

  ***5***設定績效評估基準

  結合基期的評核薪資、工作合理化結果及評核方式,計算各績效評估基準,如績效費率、績效單價、基準負荷率、可控成本費率基準值等。

  ***6***設定獎金分配方式

  結合質量、科研、教學等貢獻因素,設計考核評分表,彙總各獎金分配要素及權重,制定獎金分配辦法,做為各科室各崗位人員獎金分配的依據。

  ***7***試算與施行

  統計施行期內各評核專案工作量、依照評核方式、評估基準值,計算可分配獎金總額,再依據獎金分配方式進行試算;根據試算結果評估績效方案對員工的影響,並根據反饋意見進行資料修正及方案完善。

  ***8***匯入績效考核系統

  績效考核系統可以使用利益相者模型進行分析,以資源為基礎的相對價值比率***、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為基礎工具,總結國外、大陸和臺灣地區醫院績效管理的實踐經驗,創選出績效考核獎金分配體系,可幫助醫院快速構建戰略中心型組織。

  最後於定崗原則下,透過工作合理分配設定出工作績效評核專案、評估方式、基準值、分配辦法等系列過程。並指導管理中心人員進行績效獎金測算,及撰寫績效獎金方案,以求在制定適合醫院發展目標要求時,除引導員工朝向醫院整體目標努力外,同時隨時掌控激勵的動因,將工作績效及管理績效考核相結合。

  此部分量化成果為:科室職能說明書、崗位說明書、醫院各科室績效制度。

  ***二***責任中心制

  1.責任中心制建立

  所謂的責任中心制是指一個以成本會計為基礎將管理需求、財務資料及回報結構部份融合在一起的一種制度。在此制度之下,財務資料清楚的追溯到組織內有意義且切割十分清楚的單位,然後透過管理上授***分***權的概念,可以達到機構自動自發的效果,除了可以降低管理人員在管理上的成本外,也可以在最輕鬆的情況下達到管理者經營的要求。

  一般說來,責任中心的成本通常是以某種方法透過財務會計系統將收入和成本累積在某責任中心,然後再透過和預先設定的基礎比較,若比較後的結果是正面的,則此時將依據比較結果差異的大小程度來進行獎勵,反之則施以處罰,因此如何定義責任中心和如何定出預先設立的標準就十分重要。

  在傳統的財務管理理論上,責任中心依據其在機構內的特性及各中心創造收入的能力常被區分為三類:收益中心、半收益中心及成本中心。

  收益中心是具有直接創造收入能力的單位;

  半收益中心為具有間接創造收入能力的單位,所謂間接創造收入係指收入本身乃形成於內部之轉撥計價***transfer price***或指其收入形成乃來自收益中心創造之收入;   成本中心則指那些毫無能力或偶爾有能力創造收入的單位。

  將醫院將劃分責任中心,根據醫院發展戰略並結合實際情況對每個責任中心設立預算標準,通過責任中心制提升醫院運營績效。

  2.責任中心制優勢

  全成本管理不僅是醫院績效管理的基礎,更是合理配置資源、制定績效標準、出臺薪酬方案的前提,同時亦對醫院不同層面的管理工作具有下列之輔助效益:

  ***1***提供經營成本管理與降低成本所必須的資訊

  幫助醫院將成本核算制度落實,明確的將醫院所有收入和支出費用歸集到各責任中心,清楚展現出各科室經營的成效,經營管理者可藉由科損益的報表分析中看出其成本差異,並研究改善方案。

  ***2***提供成本估算或決定醫療服務價格所需的成本資料

  幫助落實醫院各項成本的歸集及分攤,進一步培訓醫院負責成本管理人員針對服務專案實施單項成本核算的能力,並藉由單項成本核算的基礎提供經營者制定醫院自費專案的服務價格以及工作人員獎金的制度。

  ***3***提供經營計劃、設定預算以及稽核目標達成與否的依據

  指導經營者如何運用成本管理的資料進行資本投資決策的分析與決策***例如貴重醫療裝置的採購***,決定各科室的年度預算及目標以及運用成本核算報表來對各科室做目標管理。

  ***4***提供醫院經營戰略決策所必須的資料

  通過成本核算系統向醫院經營者提供各科室、門住診的經營現狀,瞭解醫院獲利最佳和虧損最多的服務專案、投入產出比高的科室;邊際效益最高科室或服務專案、衛材庫存量與經營需求的比例是否均衡等,這些資訊都是經營決策者決定未來醫院發展的考慮要素。

  此部分量化成果為:責任中心制組織架構、各責任中心預算標準。

  ***三***分科經營制

  1.科室責任經營制

  醫院系社會關係極為特殊的一個組識,外界環境影響此組織的投入與產出供應、醫藥科技與同業競爭等。醫院除了需要投入大批專業人才外,尚需採購各種昂貴精密的儀器及裝置各類特殊的裝置,投入在固定成本之成本結構比率,相對於其他行業均較高,以損益兩平點的觀念來看,醫院營運必須達到某一相當水平,才能完全吸收固定成本創造利潤,其風險亦較一般生產事業為大。

  醫院為了不斷滿足病人需求,需做到高品質、低成本、開源節流,因此擬訂一套成本會計制度,適合醫療機構使用之簡易、客觀的醫療成本彙集及分析模式,提供醫院決策者作為內部管理、醫療服務收費計價、保險給付標準訂定與醫政單位施政方針擬定之參考,實有迫切之需要。推行[科室責任經營制],將醫院成本管理、目標管理、質量管理、績效管理融為一體,籍以形成醫院科室的良性運營,進而開拓全院業務以及全面提升醫療技術質量與服務質量。

  醫院應當依據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力資源管理相關辦法,建立健全的成本會計制度,藉由此推行科室責任經營制。其運營流程圖如下:

  2.成本制度規劃

  由於過去醫療環境與今日醫療環境差異,為了建立前瞻性支付制度,引進管理式照護制度。提高醫院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醫院只有在強化服務的同時充分利用包括成本核算在內的經濟管理手段,以提高經濟效益,在醫院內部推行全成本核算,努力降低醫療成本。

  具體而言,康程將協助醫院各部門組室依據組織架構所區分的責任中心,對於醫院整體的直接成本及間接成本進行歸屬及分攤,建立全成本核算制度,匯入成本核算資訊系統,以提供單項醫療成本與定價、資本支出評估、財務預測與決策、數量與財務分析、科經營分析、成本控制與預算之依據。建立成本核算體系流程如下圖:

  此部分量化成果為:分科經營制、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系統、各類成會報表。

  二、成本管控

  成本控制是在醫院各項活動發生時,透過上述全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成本核算系統中會對醫院所產生的任一成本加以詳細的記錄,並能夠出相應的成會報表,依據這些成會報表,醫院可繼續對報表進行詳細的分析,以分析其成本差異的原因及改善並降低成本的對策。

  成本分析是提高理智性,增強主動性的基礎。通過對成本管理活動的分析,瞭解成本構成狀況的變化,發現問題,剖析致因,適時調整工作側重點,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措施,保證成本活動的有效控制,以下幾種成本控制方法可以對醫院的成本進行管控,並藉由此來提升醫院的營收。

  ***一***成本計劃

  預算成本控制法:由預算編制部門按照業務、職能與支出目的按期編定預算,交由各部門主管依照執行,然後每隔一期間將業績與數字逐一加以比較,若有差異時加以分析研究,並採取適當對策。

  標準成本控制法:指產品或勞務預計在合理而有效的生產情況下,所應有的合理成本,而後將此成本作為衡量成本的標準,去比較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若有差異時找出原因加以改善。

  ***二***節制資本

  1.標準作業流程

  標準作業流程基本精神在於做對的事,並且要做快、更好、更安全,以期達到消除無效工作、簡併相關工作、改善工作地點、程式與方法等目標,以縮短作業流程、減少人力、物力與時間的浪費、減少延誤、降低成本,使工作效率提高。

  2.臨床路徑

  委外承包:可以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本,減少人事費用,物流業務是最容易委外承包的業務。

  3.流程改善與再造

  針對問題,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法來改進護理照護的流程與方法,不僅提升照護質量又可防治浪費和降低成本。流程再造可分四個時期:準備、評估、規劃、建置。

  4.資材管理

  實時存貨及零存貨管理在生產管理線早已經蔚為風尚,醫療機構可以參考此種作業方式,以達到更有效率的資材管理。護理業務中會涉及到的資材內容包括:衛材、文具、包布類、器械、醫療儀器申購等等,如何申領與管理,做到經濟、合理、適時、適地、適價、適質、適量,是護理人員未來可以改進的方向。

  此部分量化成果為:各院成本管控方案、醫院預算機制、營運資金投入計劃案。

  此外,醫院應當建立患者評價指標,從患方的角度對醫院診療服務的反饋,用以評價醫院的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如患者滿意度、醫療糾紛發生率、患者投訴量、醫院美譽度、醫療賠償金額佔比等。***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參考文獻:

  [1] 何雅靜 吳思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方法研究[J].管理與評價,2013***06***:79-81.

  [2] 劉豔秋 劉鑫農.加強績效管理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J].醫院管理論壇,2009,5***26***:10-14.

  [3] 董丹丹 孫紐雲.醫院績效考核方法研究[J].中國醫院.2012,4***16***:18-22.